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凤文专利>正文

一种水稻育秧用保温补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38034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1 0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育秧用保温补水装置,包括热水锅炉、保温槽和育苗盘,保温槽的下部位于地面以下,保温槽为矩形槽,其中,保温槽的底部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上方设置有加热层,加热层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回水管,进水管盘旋的铺设在加热层上,加热层上方设置有防水层,防水层上方设置有土层,土层上平行的设置有多根补水管,补水管上等距的设置有多个喷淋管,喷淋管垂直于补水管,喷淋管上部设置有喷淋头,保温槽的壁上设置有多个渗水管,渗水管穿过保温槽的壁并插入到土层中,相邻两个补水管之间摆设有育苗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水稻育秧期间,能够做到保温、补水操作,以促进秧苗长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业生产中的育苗用器具
,具体的涉及一种水稻育秧用保温补水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北方地区是大米的主产区之一,但是北方地区春季时分天气寒冷,不利于水稻的育苗操作。例如,黑龙江地区,为了抢农时,每年在2月的下旬或3月上旬就开始进行水稻育秧的准备工作,水稻育秧通常都是在塑料大棚内进行的(在育苗盘内育秧,然后将育苗盘依次摆放在大棚内的地面上)。而因为春天气温低,或者多云、飘雪,大棚内温度较低,影响了水稻育秧的正常进行,容易耽误农时,此外,育秧过程大棚内的加温设施,倒是水分散发快,使育苗盘中水分不足,影响水稻秧苗长势不够,甚至影响移苗后的存活及成长。鉴于这种技术问题,需要出现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水稻育秧期间,能够做到保温、补水操作,以促进秧苗长势的一种水稻育秧用保温补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水稻育秧期间,能够做到保温、补水操作,以促进秧苗长势的一种水稻育秧用保温补水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稻育秧用保温补水装置,包括热水锅炉、保温槽和育苗盘,保温槽的下部位于地面以下,保温槽为矩形槽,其中,保温槽的底部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上方设置有加热层,加热层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回水管,进水管盘旋的铺设在加热层上,加热层上方设置有防水层,防水层上方设置有土层,土层上平行的设置有多根补水管,补水管上等距的设置有多个喷淋管,喷淋管垂直于补水管,喷淋管与补水管螺纹连接,喷淋管上部设置有喷淋头,喷淋管的高度为25-40cm,保温槽的壁上设置有多个渗水管,渗水管穿过保温槽的壁并插入到土层中,相邻两个补水管之间摆设有所述育苗盘,育苗盘压在土层上。所述保温层为聚氨酯填充所得,所述防水层为塑料布,所述渗水管上设置有开关。所述加热层上的进水管、回水管与热水锅炉相连接,热水锅炉提供25-33度的温水,补水管与外界的源水管相连接。进一步的,补水管与源水管的连接处设置有泵,泵用于为补水管增压,进而增大喷淋头的喷射范围,喷淋头喷出圆状的水帘。进一步的,保温槽的壁的上端高于喷淋头,保温槽的壁的上端设置有梯形状的凹槽和压条,大棚膜绷直后的四边通过压条压在凹槽内,直接通过保温槽的壁形成了简易大棚。进一步的,本技术在育苗盘水分不足时,通过补水管、喷淋管为育苗盘补充水分,水分过多时,打开渗水管的开关,导出多余水分。进一步的,本技术相邻两个补水管的间距大于等于育苗盘的宽度。相邻两个喷淋管的间距大于等于育苗盘的长度。本技术的优点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水稻育秧期间,能够做到保温、补水操作,以促进秧苗长势,具体为:本技术通过设置保温槽的方式,在保温槽底部填充聚氨酯形成保温层,保温层上通过进水管和回水管的盘旋形成加热层,盘旋的间隙处填充沙子,加热层平整后,其上铺设塑料布(即防水层),塑料布上铺设土层,渗水管穿过保温槽的壁后插入到土层内,土层上平行的设置多排补水管,相邻两个补水管的间距大于等于育苗盘的宽度,多个育苗盘铺设在土层上,相邻两个喷淋管的间距大于等于育苗盘的长度。喷淋头位于育苗盘的上方,喷淋头喷出圆状的水帘覆盖了育苗盘。加热层上的进水管、回水管与热水锅炉相连接,热水锅炉提供25-33度的温水,进水管与外界的源水管相连接进而保证育苗盘下方土层的温度,如此,通过保温,保水的方式促进水稻秧苗的长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加热层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摆设了育苗盘后的俯视示意图。附图标识:1、保温槽 2、回水管 3、进水管4、加热层 5、补水管 6、喷淋管7、土层 8、防水层 9、保温层10、渗水管 11、地面 12、育苗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3所示,图1为本技术的加热层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摆设了育苗盘后的俯视示意图。本技术水稻育秧用保温补水装置,包括热水锅炉、保温槽I和育苗盘12,保温槽I的下部位于地面11以下,保温槽I为矩形槽,其中,保温槽I的底部设置有保温层9,保温层9上方设置有加热层4,加热层4上设置有进水管3和回水管2,进水管3盘旋的铺设在加热层4上,加热层4上方设置有防水层8,防水层8上方设置有土层7,土层7上平行的设置有多根补水管5,补水管5上等距的设置有多个喷淋管6,喷淋管6垂直于补水管5,喷淋管6与补水管5螺纹连接,喷淋管6上部设置有喷淋头,喷淋管6的高度为25-40cm,保温槽I的壁上设置有多个渗水管10,渗水管10穿过保温槽I的壁并插入到土层7中,相邻两个补水管5之间摆设有育苗盘12,育苗盘12压在土层7上。保温层9为聚氨酯填充所得,防水层8为塑料布,渗水管10上设置有开关。加热层4上的进水管3、回水管2与热水锅炉相连接,热水锅炉提供25-33度的温水,补水管5与外界的源水管相连接。进一步的,补水管5与源水管的连接处设置有泵,泵用于为补水管5增压,进而增大喷淋头的喷射范围,喷淋头喷出圆状的水帘。进一步的,保温槽I的壁的上端高于喷淋头,保温槽I的壁的上端设置有梯形状的凹槽和压条,大棚膜绷直后的四边通过压条压在凹槽内,直接通过保温槽的壁形成了简易大棚。进一步的,本技术在育苗盘12水分不足时,通过补水管5、喷淋管6为育苗盘12补充水分,水分过多时,打开渗水管10的开关,导出多余水分。进一步的,本技术相邻两个补水管5的间距大于等于育苗盘12的宽度。相邻两个喷淋管6的间距大于等于育苗盘12的长度。本技术的优点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水稻育秧期间,能够做到保温、补水操作,以促进秧苗长势,本技术通过设置保温槽的方式,在保温槽底部填充聚氨酯形成保温层,保温层上通过进水管和回水管的盘旋形成加热层,盘旋的间隙处填充沙子,加热层平整后,其上铺设塑料布(即防水层),塑料布上铺设土层,渗水管穿过保温槽的壁后插入到土层内,土层上平行的设置多排补水管,相邻两个补水管的间距大于等于育苗盘的宽度,多个育苗盘铺设在土层上,相邻两个喷淋管的间距大于等于育苗盘的长度。喷淋头位于育苗盘的上方,喷淋头喷出圆状的水帘覆盖了育苗盘。加热层上的进水管、回水管与热水锅炉相连接,热水锅炉提供25-33度的温水,进水管与外界的源水管相连接进而保证育苗盘下方土层的温度,如此,通过保温,保水的方式促进水稻秧苗的长势。【主权项】1.一种水稻育秧用保温补水装置,包括热水锅炉、保温槽和育苗盘,保温槽的下部位于地面以下,保温槽为矩形槽,其特征在于,保温槽的底部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上方设置有加热层,加热层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回水管,进水管盘旋的铺设在加热层上,加热层上方设置有防水层,防水层上方设置有土层,土层上平行的设置有多根补水管,补水管上等距的设置有多个喷淋管,喷淋管垂直于补水管,喷淋管与补水管螺纹连接,喷淋管上部设置有喷淋头,喷淋管的高度为25-40cm,保温槽的壁上设置有多个渗水管,渗水管穿过保温槽的壁并插入到土层中,相邻两个补水管之间摆设有所述育苗盘,育苗盘压在土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稻育秧用保温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为聚氨酯填充所得,所述防水层为塑料布,所述渗水管上设置有开关。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育秧用保温补水装置,包括热水锅炉、保温槽和育苗盘,保温槽的下部位于地面以下,保温槽为矩形槽,其特征在于,保温槽的底部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上方设置有加热层,加热层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回水管,进水管盘旋的铺设在加热层上,加热层上方设置有防水层,防水层上方设置有土层,土层上平行的设置有多根补水管,补水管上等距的设置有多个喷淋管,喷淋管垂直于补水管,喷淋管与补水管螺纹连接,喷淋管上部设置有喷淋头,喷淋管的高度为25‑40cm,保温槽的壁上设置有多个渗水管,渗水管穿过保温槽的壁并插入到土层中,相邻两个补水管之间摆设有所述育苗盘,育苗盘压在土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凤文王学顺孙文鹏董轶伟
申请(专利权)人:高凤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