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扩散型反台阶消力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37254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1 0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扩散型反台阶消力池,利用末端的连续反台阶尾坎代替传统尾坎体型,使水流与尾坎分层碰撞,增强出池前水流碰撞、掺混、紊动流态,实现分层碰撞消能。为了采用水跃消能,在前端进口设置跌坎,使水流竖向扩散;边墙水平扩散,使水流横向扩散;末端反台阶分层碰撞水流,抬高尾水,在池内形成强迫水跃现象。可有效缩短池长,提高消能率,达到消能和调整出池流速分布的作用,使出池水流与下游河道平顺衔接,减轻下游冲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低水头、大单宽、低Fr数水流状态,进出流均匀,出口后河道轴线与水流同轴,主流无需偏转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泄洪消能领域,涉及一种消力池。
技术介绍
在水利水电泄水建筑物中,泄流与下游天然河道相衔接时,必然需要消能与调整流速分布。高水头、高Fr数(Fr数称之为弗汝德数,是水力参数,后文简称为“Fr数”)泄水条件,可用挑流加水垫塘,亦可用底流、面流加消力池等措施,达到消能防冲目的。但对于低水头、大单宽、低Fr数水流消能问题一直成为难点,尤其是单宽流量极大(大于300m2/s)、Fr数极低(1~2)情况下,出口消能区域受限时,水流消能难度极大。。从消能角度,无论哪种消能形式,在消能段能出现完整稳定水跃,对消能极为有利。但稳定水跃形成对来流Fr数、单宽流量、上下游水位差及变化等条件要求较高。很多情况下,尤其是低水头、大单宽、低Fr数水流,上下游水位组合复杂多变、水跃产生区地形地质条件受限,水跃产生形态不稳定,甚至不能形成水跃现象,不能够保证流道出口高效消能。目前,为了利用水跃消能,常采用辅助消能工(墩、坎等)及收缩扩散等方式强迫水流产生水跃现象,但是,对于单宽流量极大(大于300m2/S)、Fr数极低(1~2),上下游水位差较小,下游水位较低,出口地形地质条件受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扩散型反台阶消力池,由前端的跌坎(1)、底部的底板(2)、两侧的边墙(3)及末端的尾坎(4)组成,其特征是所述消力池两侧边墙对称分布且向外水平扩散,尾坎(4)采用连续反台阶尾坎,由对称且宽度随消力池边墙扩散而变化的台阶组成,台阶顺水流方向高程逐级升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时强王芳芳吴修锋周杰王威戴江玉薛万云吴越杰陈惠玲
申请(专利权)人: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