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继涛专利>正文

滑水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3407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滑水橇。它借鉴滑雪橇的滑行原理而制成,包括两只相同的浮体滑水板及两只相同的滑水手杖。在浮体滑水板的底部固定着鞋或鞋套,便于开展水上滑行运动,趣味性强,容易普及。(*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滑水橇。当今,水上运动的形式多样,器械很多,功能各有其长,但也有其局限。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水上运动器械——滑水橇。它借鉴滑雪橇滑行原理,可借助水的浮力在水面滑行。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制造两只相同的浮体滑水板及两只滑水手杖。浮体滑水板,前后两端呈锥状,以便滑行时减少阻力。滑水板上部中心处留有圆形圆形或椭圆形孔洞,容纳滑行者脚的放入。浮体滑水板的底部(浮体里面)中心处,固定着宽松、大小可调的鞋或鞋套。单只滑水板的浮力可以大于(初学者使用)或小于(滑行熟练者使用)滑行者的体重。一般地讲,熟练滑行的人使用的单只浮体滑水板的浮力为其体重的70%即可。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在浮体滑水板的左右两侧即滑水板的外侧两壁上留有凹槽,以便放置附加浮体。可与凹槽嵌合的两个附加浮体,用具有很好弹性与机械强度的“U”形弹簧板固定,制成附加浮体,便于初学者(装上附加浮体)及熟练滑行的人(去掉附加浮体)使用,同时适用于体重不同的人。为便于携带,可用橡胶制成充气式浮体滑水板。高低可调的滑水手杖,握手联接着套筒,套筒用柱销或螺纹联接套杆,因此高低可调。套杆的下端固定一浮体,用于拨水。浮体底部为竹片状接地物,上下岸时或在浅水处保护拨水浮体,不致碰损。同时具有拨水作用。本技术由两只相同的浮体滑水板及两只相同的滑水手杖构成,因而使用该滑水橇可在水面滑行,便于开展水上滑行运动,它集体育锻炼,娱乐为一体,趣味性强,且容易普及。发生意外时,滑水手杖兼能救生。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浮体滑水板的形状示意图。图2为滑水手杖的形状示意图。图3为滑水板附加附体的形状示意图。参照图1,梭形的浮体滑水板,空心、半封闭,前端[1]后端[2]呈锥状,微翘,便于滑行时减少阻力。上部留有椭圆形的孔洞[3]容纳使用者脚的放入,椭圆形孔洞[3]的下面即滑水板底部里面中心处固定有宽松大小可调的鞋套(图中未绘出)。浮体滑水板外侧两壁上与梭状凹槽嵌合的附加浮体[4]由“U”型弹簧板[5]联接着[图中只给出一侧]。参照图2,握手[6]联接的套筒[7]用柱销联接着套杆[8],套杆[8]的底部固定着锥状空心浮体[9],浮体[9]的底端固定着竹片状的接地物[10]。参照图3,两个附加浮体[4]呈梭状,由“U”型弹簧板[5]联接在一起。权利要求1.一种滑水橇,其特征是由两只浮体滑水板与两只滑水手杖构成一种可用于水面滑行的滑水橇。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水橇,其特征是浮体滑水板的底部浮体里面固定着鞋或鞋套。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水橇,其特征是滑水手杖的底端固定有拨水浮体。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滑水橇。它借鉴滑雪橇的滑行原理而制成,包括两只相同的浮体滑水板及两只相同的滑水手杖。在浮体滑水板的底部固定着鞋或鞋套,便于开展水上滑行运动,趣味性强,容易普及。文档编号B63B35/00GK2170918SQ9320471公开日1994年7月6日 申请日期1993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1993年2月26日专利技术者韩继涛, 韩菡 申请人:韩继涛, 韩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水撬,其特征是:由两只浮体滑水板与两只滑水手杖构成一种可用于水面滑行的滑水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继涛韩菡
申请(专利权)人:韩继涛韩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