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单本密植机插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020234 阅读:3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9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杂交水稻单本密植机插栽培的方法,通过光电色选机去除不发芽杂交水稻种子,使播种的种子发芽率≥98%,采用手工播种器或印刷播种机定位单粒播种育秧,然后用插秧机高密度单本机插秧苗。其插秧密度为双季稻每亩2.4~2.5万穴,一季稻每亩1.8~2.0万穴,在返青后采用高产管理措施进行大田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节省种子成本,培育壮秧,可显著的增产、提高水稻种植的综合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作物栽培
,是涉及一种杂交水稻机插栽培的方法。
技术介绍
杂交水稻是通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出的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由于杂交水稻增产效果明显,我国从197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水稻总面积50%以上。杂交水稻大面积种植为解决我国粮食自给难题做出了重大贡献。20世纪70?90年代,杂交水稻种植方式以人工育苗移栽为主,种植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21世纪以后,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人工劳动成本的刚性增加,杂交水稻种植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采用了多种以减少劳动力成本为目的的栽培方法,如塑盘育秧抛秧栽培、直播栽培,这些方法虽然劳动强度有所缓解,但用工多、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仍没有完全解决。近年来,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机插栽培方法因具有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等特点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科技工作者在杂交水稻机插栽培方面开展了一些研宄,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采用当前的机插栽培方法种植杂交水稻具有用种量大、生产成本高的缺点,且该缺点已成为制约杂交水稻发展的一个瓶颈。研宄一种机插栽培方法,即能发挥杂交水稻的产量潜力,又能减少用种量、降低生产成本,对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显著的高产、高效、节本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其
技术实现思路
是,培育单株壮秧,在育秧时,采用单本育秧,培育壮秧,其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多95%然后用插秧机进行机插,插秧密度为双季稻每亩2.4?2.5万穴,一季稻每亩1.8?2.0万穴。优选用高发芽率杂交水稻种子,浸种催芽后通过光电色选机去除不发芽的种子。采用手工播种器或印刷播种器定位单粒播种育秧,每穴播一粒水稻种子;然后用插秧机高密度(2.4?2.5万穴,一季稻每亩1.8?2.0万穴)单本机插秧苗,在返青后采用高产管理措施进行大田管理。其主要技术依据是:①采用光电色选机去除不发芽的种子后,保证播种的种子发芽率在98%以上,进而使插秧漏蔸率控制在5%以下;发芽率高,在育秧时,秧盘上可少出现空缺,插秧时,则可提高单位面积的有效株率。②采用定位单粒播种,即每穴播一粒种子,可以大幅节约种子用量,用种量约为500?700g/每亩,为传统手插秧播种量的1/2左右,抛秧播种量的1/3左右,现有机插秧播种量的1/6左右;节约成本,而且有利于培育壮秧,延长秧龄期;③采用高密度单本栽插,有利于发挥小蔸密植的增产作用,减少纹枯病的发生。④传统手插秧增加密度费工费力,采用机插秧容易实现密植栽培。包括选用高发芽率杂交水稻种子,定位单粒播种育秧,高密度单本机插,高产田间管理措施等。其步聚为:(1)种子选用与处理。选用高发芽率杂交水稻种子,用水稻种子包衣剂将选用的种子进行包衣,以控制苗期病虫害和促进苗齐苗壮,浸种催芽后通过光电色选机去除不发芽的种子。(2)播种与育秧。泡水翻耕秧田,秧床平整前每亩施用含有效成份45%的颗粒复合肥(N:P2O5:K2O =15:15:15)40?45 kg,秧床平整后,按照育秧要求,将育秧盘摆放在秧床上,每个秧床上按行距25cm纵向摆放机插秧育秧盘5排,或30cm行距机插秧盘4排。播种前I?2天将秧沟泥浆装盘,在装盘时去除泥浆中石头和杂物。播种用手工播种器或印刷播种机播种,用手工播种器播种时,将发芽种子定位单粒播种于已装填泥浆的秧盘;用印刷播种机播种时,将发芽种子定位单粒播种于芦苇纸上,用淀粉胶固定种子,再将播好种的芦苇纸平铺在已装填泥浆的秧盘上,注意与泥浆贴紧。出苗后保持秧盘湿润促进根系生长。对于双季早稻,因播种时,气温低,为保证育秧效果,需在播种后拱膜覆盖保温育秧。(3)秧苗机插。秧龄15?20天或叶龄2.9?3.3叶,用高速插秧机浅表土栽插,双季稻栽插约2.4?2.5万穴,一季稻每亩栽插约1.8?2.0万穴,每穴I苗。(4)肥水管理与病虫草害防治。结合整地每亩施用含有效成份45%的颗粒复合肥(N:P2O5:K2O =15:15:15)25?35 kg作基肥。机插水稻返青前保持土壤湿润,返青后2?3天浅水灌溉,每亩施用尿素5?7 kg,磷酸二氢钾0.5 kg作分蘖肥,同时结合施用除草剂防除杂草,以稗草为主的稻田,每亩用60% 丁草胺乳油或60%的新马歇特乳油70?75ml,拌湿细土 10公斤均匀撒施,或者用50%杀草丹乳油300 ml,对水30公斤喷施;以稗草、莎草及阔叶草混生的稻田,每亩用35%氯苄可湿性粉剂25?30克,对水30公斤均匀喷施,或者用50%禾节可湿性粉剂130?150公斤,对水30公斤于返青期喷施。在群体苗数达到预期有效穗数时,露田或晒田7?10天,复水后采用浅水灌溉至开花期,在抽穗前25天,或者在倒3叶期每亩施用尿素6?8 kg,氯化钾5?7 kg作穗肥,同时注意病虫害防治;抽穗开花后采用干湿交替灌溉,同时注意病虫害防治,在成熟前7天断水,准备收割水稻。(5)机械收割。采用水稻收割机低粧《30 cm)收割,收割时将稻草粉碎,均匀撒施于稻田。,包括了种子选用与处理,特别是需要通过光电色选机去除不发芽的杂交水稻种子,可以减少育秧盘上出现的空苗现象,在插秧时,减少插秧时的空蔸现象;可以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利用包衣剂中的肥料与农药,可以减少苗期病虫害及培育壮秧;播种与育秧,采用手工播种器或印刷播种机进行定位单粒播种,泥浆育秧,秧苗大小适合于机插;秧苗栽插,采用插秧机进行高密度单本插秧,栽插密度根据品种类型确定;大田管理,主要包括肥料施用,水分管理、病虫害草害防治等方面。本专利技术有利于杂交水稻获得高产,减轻劳动强度,也可以有效地减少杂交水稻种子用量、节约杂交种子及生产成本,培育壮秧,提高水稻产量,从而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仅用于对本专利技术的说明,并不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限制。实施例1 2014年在浏阳市永安镇进行了杂交早稻单本密植机插栽培30亩示范。品种为杂交早稻品种株两优819,采用咪鲜胺水稻种子包衣剂包衣,将包衣种子浸泡3天后冲洗干净,在保温条件下催芽(破胸),采用光电色选机去除不发芽的种子后,播种种子发芽率达到98.5%。泡水翻耕秧田,秧床平整前每亩施用含有效成份45%的颗粒复合肥(N:P205:K2O =15:15:15)40 kg,秧床平整后,每个秧床上摆放4排塑料秧盘。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杂交水稻单本密植机插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培育单株壮秧,用插秧机进行机插,其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95%,采用手工播种器或印刷播种器播种,在育秧盘上每穴定位播一粒种子,培育单株壮秧,用插秧机进行机插,插秧密度为双季稻每亩2.4~2.5万穴,一季稻每亩1.8~2.0万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敏邹应斌谢小兵陈佳娜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