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志贤专利>正文

具有良好缓冲效果的浮式防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1791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作船舶靠岸时的缓冲材料的浮式防冲器,对于用作同一目的根据现有技术的护舷装置来说,其缺点在于,制造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护舷装置的难度较大,而且其缓冲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同时,当其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时,就很容易受到损伤。但是,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浮式防冲器是通过将多个薄片经高温融合后粘贴缠绕形成主体部,不仅重量较轻,而且具有很好的缓冲效果,上述主体部由于有覆盖层、弹力层、保护层等多层保护,即使是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也不容易受到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对船舶停靠码头时船舶与码头或者是船舶与船舶 之间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的浮式防冲器(或者是护舷装置)的。这种护舷 装置根据其设置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附着在岸壁或者是船体等部位上 的附着型和漂浮设置在水面上的浮游型,附着型是用螺栓将其固定在岸 壁等固定设施上,浮游型护舷装置通常是在浮力较大的圆筒型护舷装置的两端附着有能够自由转动的旋转(Swivel)型固定环上述环与一定长度 的锁链相连接,连接锁链的两端被固定在停靠设施的岸壁上。在这种情 况下,圆筒型护舷装置通常是使用向高强度橡胶管内注入气体的空气护 舷装置或者是利用泡沬材料制成的泡沬护舷装置。这种浮游型护舷装置 与附着型护舷装置相比,其对冲击力的吸收效果更强,且由于其漂浮在 水面上,因此,随着水面高度的升降,护舷装置就能够自动地进行上下 移动,从而就能够自然地对船舶的靠岸位置进行调节,这是它所具有的 优点。特别是像涨潮和退潮时的水位之差能够达到7米的西海岸,在这 种情况下,就可以将多个浮游型护舷装置从上到下并排设置在岸壁上。 通常情况下,护舷装置是将浮游型与附着型混用,对于浮游型护舷装置 来说,根据船舶的大小和码头的长度的不同,护舷装置的大小也需要作 相应的变化,另外,还必须具有能够最大限度地与船舶的下端紧密结合 的倾斜面。但是,当前使用的护舷装置的大小和形状几乎都相同,当其 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时,就很容易受到损伤,这是它所具有的缺点。另 外,由于没有根据船舶大小的不同而对船舶的下端面与护舷装置相接触 的部分加以考虑,这样,较大的负荷就会施加在护舷装置上。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就需要在护舷装置上设置一个倾斜面,为此,就需要 增加另外的加工过程,从而使生产成本增加。特别是,当护舷装置的内 部充入空气时,面对外部的冲击时较为薄弱,而当其内部充入泡沫时, 即使是受到较小的冲击也很容易破碎,这是它所具有的另一缺点。 专利技术所要实现的技术课题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研发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用户提 供一种浮式防冲器(护舷装置),其具有一定的外径,用户能够根据需要对 其肩部角度进行随意调节,从而很容易形成所需的形状,并具有良好的 缓冲效果。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为用户提供一种浮式防冲器, 即使是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也不容易受到损伤,并且其重量较轻,冲击 吸收力较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良好缓冲效果的浮式防冲器 包括如下几个部分以一个旋转轴为中心将薄片经高温融合粘贴缠绕形成的主体部;作为掣索,其具有中空的管,以便固定从上述主体部延伸形成并具有螺纹的延长杆向其内部延伸并固定;为了使上述主体部不容易发生脱离,将上述主体部覆盖,其末端与 上述掣索相结合的覆盖层。上述掣索具有两个凸起,朝向上述主体部一侧的凸起主要起固定作用,以防止上述主体部过分偏移。可以将上述覆盖层用钢丝重复缠绕,使其固定。对于上述延长杆来说,为了对上述延长杆进行固定,可以使用一个 以上的螺母,同时,还可以使用在上述螺母与上述掣索之间的空间内以 可移动方式结合的垫圈。在上述覆盖层的外侧可以设置由弹性材料形成的弹力层。 在上述覆盖层的外侧,可以与上述主体部的轴相同的轴为中心,将 具有一定宽度的薄片以没有连接缝隙的方式粘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保护层。在上述覆盖层的外侧,可以沿着与上述主体部的轴以垂直的方向将 具有一定宽度的薄片以没有连接缝隙的方式粘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保护层。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浮式防冲器示意图。图2,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浮式防冲器的截面图。图4,图5a,图5b,图6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浮式防冲器示意图。附图编号说明10 ::浮式防冲器11:主体部12:中空13:芯条14:延长杆15:掣索16:螺母17:垫圈21:钢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图1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浮式防冲器的示意图。在图1的上端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浮式防冲器(10)的主体部。主体部通常是对由聚乙烯 (P.E.)、 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材料构成的薄片进行切断,同时 将其粘合缠绕,从而形成浮式防冲器的主体部。在对主体部进行粘合时, 虽然可以使用粘合剂,但是,如果使用粘合剂,当受湿气的影响时其粘 合力就会降低,同时,其粘合过程也比较复杂,对时间和费用的耗费都比较大。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就采用热融合的方法,即经高温加热之后将 其粘合,同时进行粘贴缠绕。由于热融合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技术,因此, 在本专利技术中就不再详细说明。由于通过上述方法将非常薄的薄片融合到一起。因此,与充入空气的护舷装置或者是充入泡沫的护舷装置不同, 一方面其本身的重量较轻,从而很容易地漂浮在水面上。另一方面,即使外部的冲击较强,也不容易破裂或者破碎。同时,由于来自外部的冲 击力能够被分散到薄片的各层中,因此,其具有良好的缓冲效果。为了 能够使在上述主体部的中心部位进行缠绕作业时容易操作,可以使用芯 条。另外,由于是采用热融合缠绕的方法进行作业,主体部的外径就可 以根据需要随意进行调节,从而就能够很容易地制造出所需大小的浮式 防冲器。另外,在进行缠绕时,通过调节薄片的宽幅可以对在主体部的 末端沿主体部的中心形成的护舷装置的斜度(肩部)进行调节,通常情况 下,船与护舷装置直接接触的面积越大,所受冲击就越容易分散。因此, 可以根据船只的停靠码头次数,对在主体部上形成的护舷装置的肩部角 度进行调节。这样,在通过热融合的方法形成主体部之后,在上述主体部的中心 设置延长杆(14),如果不使用芯条进行缠绕,就可以插入带有延长杆的芯 条或者是使延长杆与芯条构成一个整体。延长杆上结合有掣索,对于掣索(15)来说,其中心呈管状,内部为空心。沿上述管的外廓形成有其半径比上述管的半径大的凸起(凸缘),当主 体部与掣索结合之后,就对主体部的外面进行外层包裹,然后,再在掣索的凸起与凸起之间的空间内以外层进行绑扎,从而将主体部固定在掣 索上。在这里,掣索的内侧凸起的作用就是阻止主体部过分挪向外侧, 由于主体部的两侧与掣索相结合,因此,主体部在两侧掣索之间紧紧地 结合。外层可以使用轮胎布之类的材料。为了使掣索能够与延长杆相结合,就在将延长杆插入到掣索中之后,利用螺母和垫圈将其固定在延长 杆上形成的螺纹上,垫圈可以使用半月形垫圈,其半月形状向着主体部 一侧,上述垫圈在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时,将通过布等产生的张力就能 够所产生的移位减缓,这样,位于螺母与掣索之间的延长杆之间按照一 定的间隙,结合垫圈。图2是表示上述图1所示的部件处于结合状态的截面图。显示的是 以芯条为中心对薄片进行缠绕,从而缠绕主体。在这里,图中显示的掣 索是处于结合状态的。在延长杆上设置有两个螺母,将这两个螺母锁紧 就能够防止发生脱卸、脱离。在螺母与掣索之间的空间内插入有半月形 的垫圈,并设置有垫圈可以移动的空间,这样,就能够使主体部与掣索 具有一定空间的可移动性。图3是表示图2所示状态下用轮胎布进行加固的截面图。显示的是 在用轮胎布将主体部全部包裹之后,在掣索的凸起与凸起之间的空间内用钢丝将轮胎布绑扎。由于掣索(15)被固定在主体部的两边,因此,整个主体部就都被轮胎布包裹。另外,通过掣索对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根据本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缓冲效果的浮式防冲器,其特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主体部,主体部以一个旋转轴为中心将薄片经高温融合粘贴缠绕而形成;    掣索,其具有中空的管,以便使从上述主体部延伸形成并具有螺纹的延长杆向其内部延伸并固定;    覆盖层,其为了使上述主体部不容易发生脱离,就将上述主体部覆盖,其末端与上述掣索相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志贤
申请(专利权)人:金志贤东洋企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