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连续墙阴角部位管涌封堵结构及其注浆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01644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9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阴角部位管涌封堵结构及其注浆处理方法,该封堵结构通过在阴角部位的漏水点插入导流管,并用袋装水泥筑第一道围堰,在第一道围堰的外围筑第二道围堰,在第一道围堰与地下连续墙形成的空仓内填入碎石,碎石上方设有盖板,在盖板上用袋装水泥覆压,在第二道围堰与地下连续墙形成的空仓内浇筑密封材料;其注浆处理方法包括剔凿清理漏水点-插设导流管-围堰-填入碎石-填入密封材料-关闭阀门-在地下连续墙阴角部位注浆以上步骤。该封堵结构和注浆处理方法,能够保证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的同时,在连续墙阴角部位出现管涌时,及时的进行封堵处理,保证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阴角部位管涌封堵结构及其注浆处理方法,属于深基坑防水堵漏

技术介绍
根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基坑开挖深度,对基坑影响较大的是浅层潜水及深层承压水。在基坑工程开挖时,面临严峻的承压水问题,为保护施工的周边环境,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进入岩层切断基坑内外承压水,但影响基坑工程的地下水为浅部的潜水和深部的承压水,对于此二种地下水采用双滤头降水井进行降水,上部滤头位于潜水位置,下部滤头位于承压水土层内,故地下连续墙接缝的止水性能对基坑开挖安全至关重要。若达不到止水效果,地下连续墙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容易出现渗漏水情况,造成基坑周边地表水位下降,导致地表沉降,危机周边建筑物安全,若不及时处理,继而演变成涌水风险。为了有效有序地对基坑“涌水、涌砂”突发事件实施处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涌水、涌砂”程度扩大,力求及时制止“涌水涌砂”现象,减少基坑开挖的后续施工压力,把事件危害降到最低点,提出了一种深基坑地下连续墙外侧管涌封堵结构及其注浆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地下连续墙阴角部位管涌封堵结构及其注浆处理方法,该封堵结构和注浆处理方法,能够保证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的同时,在连续墙阴角部位出现管涌时,及时的进行封堵和处理,保证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连续墙阴角部位管涌封堵结构,包括地下连续墙、开挖土体、漏水点、导流管,第一道围堰和第二道围堰,漏水点位于地下连续墙和开挖土体的阴角部位,在阴角部位的漏水点插入导流管,导流管前端设有阀门,同时用袋装水泥筑第一道围堰,在第一道围堰的外围筑第二道围堰,其中在第一道围堰与地下连续墙形成的空仓内填入碎石,碎石上方设有盖板,再在盖板上用袋装水泥覆压,在第二道围堰与地下连续墙形成的空仓内浇筑密封材料。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密封材料为混凝土或者双液浆,其中所述的双液浆为水泥浆边和水玻璃。在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地下连续墙阴角部位管涌的注浆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剔凿清理漏水点:在地下连续墙阴角部位有较明显突出不平现象,简单进行剔凿处理,并清理漏水点周边的杂物;(2)、插设导流管:在漏水点上安装管径不小于Φ100导流管,且加装阀门,使得漏水点水流通畅,同时尽量与地下连续墙漏水点接触紧密;(3)、围堰:用袋装水泥筑第一道围堰,同时筑第二道围堰;(4)、填入碎石:在第一道围堰与地下连续墙形成的空仓内填入碎石,然后用木板加盖,再在盖板上用袋装水泥覆压;(5)、填入密封材料:在第二道围堰与地下连续墙形成的空仓内浇筑混凝土,边浇混凝土边灌入水玻璃,使之快速凝固;或灌入水泥浆液,边灌水泥浆边灌水玻璃,使之快速凝固;(6)、关闭阀门;(7)、在地下连续墙阴角部位注浆:阀门关闭后,在围堰外围处进行浇筑混凝土砂浆,并使其凝固。采用上述方法后,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该封堵结构和注浆处理方法,能够保证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的同时,在连续墙阴角部位出现管涌时,及时的进行封堵和处理,保证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封堵结构示意图。图中:1.袋装水泥;2.密封材料;3.第二道围堰;4.阀门;5.导流管;6.碎石;7.第一道围堰;8.漏水点;9.地下连续墙;10.开挖土体;11.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一种地下连续墙阴角部位管涌封堵结构,包括地下连续墙9、开挖土体10、漏水点8、导流管5,第一道围堰7和第二道围堰3,漏水点8位于地下连续墙9和开挖土体10的阴角部位,在阴角部位的漏水点8插入导流管5,导流管5前端设有阀门4,同时用袋装水泥1筑第一道围堰7,在第一道围堰7的外围筑第二道围堰3,其中在第一道围堰7与地下连续墙9形成的空仓内填入碎石6,碎石6上方设有盖板11,再在盖板11上用袋装水泥1覆压,在第二道围堰3与地下连续墙9形成的空仓内浇筑密封材料2;所述的密封材料2为混凝土或者双液浆,其中所述的双液浆为水泥浆边和水玻璃。一种地下连续墙阴角部位管涌的注浆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剔凿清理漏水点:在地下连续墙阴角部位有较明显突出不平现象,简单进行剔凿处理,并清理漏水点周边的杂物;(2)、插设导流管:在漏水点上安装管径不小于Φ100导流管,且加装阀门,使得漏水点水流通畅,同时尽量与地下连续墙漏水点接触紧密;(3)、围堰:用袋装水泥筑第一道围堰,同时筑第二道围堰;(4)、填入碎石:在第一道围堰与地下连续墙形成的空仓内填入碎石,然后用木板加盖,再在盖板上用袋装水泥覆压;(5)、填入密封材料:在第二道围堰与地下连续墙形成的空仓内浇筑混凝土,边浇混凝土边灌入水玻璃,使之快速凝固;或灌入水泥浆液,边灌水泥浆边灌水玻璃,使之快速凝固;(6)、关闭阀门;(7)、在地下连续墙阴角部位注浆:阀门关闭后,在围堰外围处进行浇筑混凝土砂浆,并使其凝固。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连续墙阴角部位管涌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连续墙、开挖土体、漏水点、导流管,第一道围堰和第二道围堰,漏水点位于地下连续墙和开挖土体的阴角部位,在阴角部位的漏水点插入导流管,导流管前端设有阀门,同时用袋装水泥筑第一道围堰,在第一道围堰的外围筑第二道围堰,其中在第一道围堰与地下连续墙形成的空仓内填入碎石,碎石上方设有盖板,再在盖板上用袋装水泥覆压,在第二道围堰与地下连续墙形成的空仓内浇筑密封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连续墙阴角部位管涌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连续墙、开挖土体、漏水点、导流管,第一道围堰和第二道围堰,漏水点位于地下连续墙和开挖土体的阴角部位,在阴角部位的漏水点插入导流管,导流管前端设有阀门,同时用袋装水泥筑第一道围堰,在第一道围堰的外围筑第二道围堰,其中在第一道围堰与地下连续墙形成的空仓内填入碎石,碎石上方设有盖板,再在盖板上用袋装水泥覆压,在第二道围堰与地下连续墙形成的空仓内浇筑密封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连续墙阴角部位管涌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材料为混凝土或者双液浆,其中所述的双液浆为水泥浆边和水玻璃。
3.一种地下连续墙阴角部位管涌的注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剔凿清理漏水点:在地下连续墙阴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宣云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