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兴时专利>正文

一体式茶膏冲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04693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4 0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一体式茶膏冲泡器,包括有盛茶部、盛水部、支撑部以及用于放置茶膏的冲泡部;通过利用支撑部的两端分别与盛茶部和盛水部一体成型连接,盛水部悬于盛茶部的上方,形成一体式结构,茶膏放置在冲泡部上,开水倒进盛水部,开水通过中间的出水口集中流出,进入盛茶部的冲泡部冲泡茶膏成为茶水,茶水再通过冲泡部的出茶孔进入盛茶部并装载起来,使茶膏很好的溶解,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水喝茶膏的融合,提高了品饮的口感,并能让冲泡好的茶膏更好的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用于茶膏冲泡,省却了人为去观察水用量,以及人手或者机器搅拌的操作,实现均匀和彻底冲泡茶水,在不影响口感和冲泡效果的同时,泡茶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茶具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一体式茶膏冲泡器
技术介绍
古往今来,大凡讲宄品茗情趣的人,都注重品茶韵味,崇尚意境高雅,茶道讲宄“壶添品茗情趣,茶增壶艺价值”,认为好茶好壶,犹似红花绿叶,相映生辉。品茶,不仅要会选择好茶,还要会选配好茶具。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品茗的同时更注重了茶品的营养价值。茶膏虽也有久远的历史,冲泡也是采取传统的冲泡方式。特别是品茶已经成为流行风尚之后,传统的冲泡方式或茶叶冲泡器具都显得很不适合茶膏的冲泡,其茶汤浓度不好控制,而且操作不方便。随着茶道已成为现代人工作之余的养身之道,茶膏日益受到世人的青睐,针对茶膏冲泡,目前出现有茶膏冲泡器,然而,目前的茶膏冲泡器均为分体式结构,使用较为不方便,直接影响了人们对品茶膏的情趣和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式茶膏冲泡器,其结构简单、操作和使用方便,并可使茶膏很好地溶解。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式茶膏冲泡器,包括有盛茶部、盛水部、支撑部以及用于放置茶膏的冲泡部;该盛茶部具有一用于盛放茶水的第一容置腔,该第一容置腔的开口朝上,盛茶部的侧面设置有出茶口,出茶口连通第一容置腔;该盛水部悬于盛茶部的上方,盛水部具有一用于盛放开水的第二容置腔,第二容置腔的开口朝上,盛水部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该出水口位于第一容置腔之开口的正上方;该支撑部的两端分别与盛茶部和盛水部一体成型连接;冲泡部设置于第一容置腔内或悬于盛茶部和盛水部之间,并且该冲泡部位于出水口的正下方。优选的,所述的盛水部之底部的横截面呈“W”型,盛水部的底部中央往上尖锐或平缓凸出,此凸出下方与盛水部外壁形成盛水部的呈圆周的最低处,该出水口位于该圆周的最低处。优选的,所述盛水部之底部的横截面呈倒梯形,盛水部的底部中央呈圆形,该出水口位于盛水部的底部中央圆周上。优选的:所述出水口为一个或多个。优选的,所述支撑部的上端连接盛水部的底部、盛水部的侧面或者盛水部之上部的开口边缘,支撑部的下端连接盛茶部的底部、盛茶部的侧面或者盛茶部之底部边缘处。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为一个或者多个。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为弧形、“〈”型或“[”型。优选的,所述盛茶部、盛水部和支撑部均为透明玻璃材质。优选的,所述冲泡部为单独可拆装部件。优选的,所述冲泡部直接置于第一容置腔的内底部,冲泡部的顶面设置有出茶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利用支撑部的两端分别与盛茶部和盛水部一体成型连接,盛水部悬于盛茶部的上方,形成一体式结构,茶膏放置在冲泡部上,开水倒进盛水部,开水通过中间的出水口集中流出,进入盛茶部的冲泡部冲泡茶膏成为茶水,茶水再通过冲泡部的出茶孔进入盛茶部并装载起来,使茶膏很好的溶解,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水喝茶膏的融合,提高了品饮的口感,并能让冲泡好的茶膏更好的倒出。本技术专用于茶膏冲泡,省却了人为去观察水用量,以及人手或者机器搅拌的操作,实现均匀和彻底冲泡茶水,在不影响口感和冲泡效果的同时,泡茶更加方便。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中盛水部另一种形式的局部截面图;图4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中盛茶部另一种形式的截面图。附图标识说明:10、盛茶部11、第一容置腔12、出茶口20、盛水部21、第二容置腔22、出水口30、支撑部40、冲泡部41、出茶孔【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盛茶部10、盛水部20、支撑部30以及用于放置茶膏的冲泡部40。在本实施例中,该盛茶部10、盛水部20和支撑部30均为透明玻璃材质。在本实施例中,该盛茶部10具有一用于盛放茶水的第一容置腔11,该第一容置腔11的开口朝上,盛茶部10的侧面设置有出茶口 12,出茶口 12连通第一容置腔11,盛茶部10为普通茶壶结构。该盛水部20悬于盛茶部10的上方,盛水部20与盛茶部10之间形成一定的悬空空间,开水进入冲泡部40能形成一定冲击,更好地冲泡固体茶膏,盛水部20具有一用于盛放开水的第二容置腔21,第二容置腔21的开口朝上,盛水部20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 22,该出水口 22位于第一容置腔11之开口的正上方;该出水口 22为一个或多个;如图3所示,该盛水部20之底部的横截面可以呈“W”型,盛水部20的底部中央往上尖锐或平缓凸出,此凸出下方与盛水部20外壁形成盛水部20的呈圆周的最低处,该出水口 22位于该圆周的最低处;当然,该盛水部20之底部的横截面亦可呈倒梯形,盛水部20的底部中央呈圆形,该出水口 22位于盛水部20的底部中央圆周上。该支撑部30的两端分别与盛茶部10和盛水部20 —体成型连接;具体而言,该支撑部30的上端连接盛水部20的底部或附近、盛水部20的侧面或者盛水部20之上部的开口边缘,支撑部30的下端连接盛茶部10的底部、盛茶部10的侧面或附近、或者盛茶部10之底部边缘处。该支撑部30为一个或者多个。该支撑部30可以设计为存在一定角度的形状,可以为弧形、“<”型或“[”型。支撑部30起到连接作用的同时兼具提手的功能,若设计多个支撑部30,可作为稳固作用。另外,支撑部30可以只连接盛水部20和冲泡部40,或者只连接盛茶部10和冲泡部40。该冲泡部40设置于第一容置腔11内或悬于盛茶部10和盛水部20之间,并且该冲泡部40位于出水口 22的正下方,该冲泡部40呈漏斗状并内凹,可以防止开水冲泡茶膏时茶水飞溅出盛茶部10,冲泡部40的底部设置有出茶孔41。该冲泡部40为单独可拆装部件,即冲泡时安放在盛茶部10上的出口,清洗冲泡器时可以拿出来单独清洗,也方便清洗盛茶部10。如图4所示,该冲泡部40亦可直接置于第一容置腔11的内底部,冲泡部40的顶面设置有出茶孔41。另外,可以是在冲泡部40最底部开出茶孔41,周围再设置一周小孔,方便茶水进入。使用时,茶膏放置在冲泡部40上,开水倒进盛水部20,开水通过中间的出水口 22集中流出,进入盛茶部10的冲泡部40冲泡茶膏成为茶水,茶水再通过冲泡部40的出茶孔41进入盛茶部10并装载起来。本技术的设计重点是:通过利用支撑部的两端分别与盛茶部和盛水部一体成型连接,盛水部悬于盛茶部的上方,形成一体式结构,茶膏放置在冲泡部上,开水倒进盛水部,开水通过中间的出水口集中流出,进入盛茶部的冲泡部冲泡茶膏成为茶水,茶水再通过冲泡部的出茶孔进入盛茶部并装载起来,使茶膏很好的溶解,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水喝茶膏的融合,提高了品饮的口感,并能让冲泡好的茶膏更好的倒出。本技术专用于茶膏冲泡,省却了人为去观察水用量,以及人手或者机器搅拌的操作,实现均匀和彻底冲泡茶水,在不影响口感和冲泡效果的同时,泡茶更加方便。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式茶膏冲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盛茶部、盛水部、支撑部以及用于放置茶膏的冲泡部;该盛茶部具有一用于盛放茶水的第一容置腔,该第一容置腔的开口朝上,盛茶部的侧面设置有出茶口,出茶口连通第一容置腔;该盛水部悬于盛茶部的上方,盛水部具有一用于盛放开水的第二容置腔,第二容置腔的开口朝上,盛水部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该出水口位于第一容置腔之开口的正上方;该支撑部的两端分别与盛茶部和盛水部一体成型连接;冲泡部设置于第一容置腔内或悬于盛茶部和盛水部之间,并且该冲泡部位于出水口的正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兴时
申请(专利权)人:黄兴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