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脑显示屏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03082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4 0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脑显示屏电路,包括显示屏接口电路,与显示屏接口电路电连接的显示屏驱动电路、显示屏背光电路和显示屏电源电路,所述显示屏背光电路和显示屏电源电路电连接,所述显示屏电源电路包括整流桥、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该电脑显示屏电路中显示屏电源电路通过采用TDA4601,使电路具有开关稳压电源调节作用,同时还具有低的启动电流、直接控制开关晶体管、集电极电流正比于基极输入电流、具有过载反相的特性曲线等特性;而且采用低温漂系数的电阻,提高了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脑显示屏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对于电脑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从而电脑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具。在市场上,形形色色的电脑中,各种形式的电脑显示屏应接不暇,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各种尺寸和各种配置的电脑显示屏,但是在这些电脑显示屏的背后,离不开电脑显示屏电路的支持,所以一个稳定、可靠、实用、成本低的显示屏电路是电脑显示屏设计者们考虑的问题。但是在这个设计过程中,显示屏电路的电源电路就是一个重要环节,如何用有限的空间提供足够多的功率,而且还保证散热控制成本是设计者们研宄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成本较高,电路结构复杂,稳定性差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路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且具有高抗干扰能力的电脑显示屏电路。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脑显示屏电路,包括显示屏接口电路,与显示屏接口电路电连接的显示屏驱动电路、显示屏背光电路和显示屏电源电路,所述显示屏背光电路和显示屏电源电路电连接;所述显示屏电源电路包括整流桥、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i^一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一三极管、变压器和第一贴片集成电路,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串联电路、第一电阻和第三电容的串联电路和第二电阻并联,所述变压器的第四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串联电路的正极与变压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第三电阻和第一二极管均并联在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两端,所述第四电容的正极和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均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与变压器的第二端和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和第二二极管的串联电路与变压器的第二端和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接地,所述第一贴片集成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和第三电容的连接处连接,所述第一贴片集成电路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贴片集成电路的第三端通过第一电感接地,所述第一贴片集成电路的第四端通过第二电感接地,所述第一贴片集成电路的第四端通过第二电感与第一贴片集成电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贴片集成电路的第五端与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贴片集成电路的第六端通过第四电阻与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变压器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贴片集成电路的第七端通过第十电阻和第十四电阻的串联电路与变压器的第五端连接,所述第一贴片集成电路的第八端通过第八电阻、第九电阻和第四二极管的串联电路与第十电阻和第十四电阻的连接处连接,所述第一贴片集成电路的第七端通过第七电容与第一贴片集成电路的第八端连接,所述第一贴片集成电路的第八端和第九端分别通过第七电阻和第六电阻与第六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负极和第八电容的负极均接地,所述第八电容的正极与第九电阻和第四二极管的连接处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九电容接地,所述变压器的第六端与第七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第十三电阻和第十四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八端与第六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第十二电阻和第十三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十三电容的负极和第十四电容的负极均与变压器的第七端连接且接地,所述变压器的第九端分别通过第十一电容和第十一电阻与第三电感连接,所述第十一电容的负极与变压器的第九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第十一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十端与第五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十电容与第五二极管并联。具体地,为了提高电路的可靠性,所述第一贴片集成电路的型号为TDA4601。具体地,为了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和第十四电阻的温漂系数均为5% pp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电脑显示屏电路中显示屏电源电路通过采用TDA4601,使电路具有开关稳压电源调节作用,同时还具有低的启动电流、直接控制开关晶体管、集电极电流正比于基极输入电流、具有过载反相的特性曲线等特性;而且采用低温漂系数的电阻,提高了电路的抗干扰能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脑显示屏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脑显示屏电路的显示屏电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中:1.显示屏驱动电路,2.显示屏接口电路,3.显示屏背光电路,4.显示屏电源电路,BRl.整流桥,Cl.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C6.第六电容,C7.第七电容,C8.第八电容,C9.第九电容,C10.第十电容,Cll.第i^一电容,C13.第十三电容,C14.第十四电容,Rl.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R10.第十电阻,Rll.第^^一电阻,R12.第十二电阻,R13.第十三电阻,R14.第十四电阻,L1.第一电感,L2.第二电感,L3.第三电感,Dl.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D5.第五二极管,D6.第六二极管,D7.第七二极管,Ql.第一三极管,T.变压器,Ul.第一贴片集成电路。【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脑显示屏电路,包括显示屏接口电路2,与显示屏接口电路2电连接的显示屏驱动电路1、显示屏背光电路3和显示屏电源电路4,所述显示屏背光电路3和显示屏电源电路4电连接;所述显示屏电源电路4包括整流桥BRl、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一电容C11、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一三极管Ql、变压器T和第一贴片集成电路Ul,所述整流桥BRl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l和第二电容C2的串联电路、第一电阻Rl和第三电容C3的串联电路和第二电阻R2并联,所述变压器T的第四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l和第二电容C2的串联电路的正极与变压器T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第三电阻R3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脑显示屏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接口电路(2),与显示屏接口电路(2)电连接的显示屏驱动电路(1)、显示屏背光电路(3)和显示屏电源电路(4),所述显示屏背光电路(3)和显示屏电源电路(4)电连接;所述显示屏电源电路(4)包括整流桥(BR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一三极管(Q1)、变压器(T)和第一贴片集成电路(U1),所述整流桥(BR1)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串联电路、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容(C3)的串联电路和第二电阻(R2)并联,所述变压器(T)的第四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串联电路的正极与变压器(T)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第三电阻(R3)和第一二极管(D1)均并联在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发射极两端,所述第四电容(C4)的正极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均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与变压器(T)的第二端和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C5)和第二二极管(D2)的串联电路与变压器(T)的第二端和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接地,所述第一贴片集成电路(U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容(C3)的连接处连接,所述第一贴片集成电路(U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贴片集成电路(U1)的第三端通过第一电感(L1)接地,所述第一贴片集成电路(U1)的第四端通过第二电感(L2)接地,所述第一贴片集成电路(U1)的第四端通过第二电感(L2)与第一贴片集成电路(U1)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贴片集成电路(U1)的第五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贴片集成电路(U1)的第六端通过第四电阻(R4)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与变压器(T)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贴片集成电路(U1)的第七端通过第十电阻(R10)和第十四电阻(R14)的串联电路与变压器(T)的第五端连接,所述第一贴片集成电路(U1)的第八端通过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和第四二极管(D2)的串联电路与第十电阻(R10)和第十四电阻(R14)的连接处连接,所述第一贴片集成电路(U1)的第七端通过第七电容(C7)与第一贴片集成电路(U1)的第八端连接,所述第一贴片集成电路(U1)的第八端和第九端分别通过第七电阻(R7)和第六电阻(R6)与第六电容(C6)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六电容(C6)的负极和第八电容(C8)的负极均接地,所述第八电容(C8)的正极与第九电阻(R9)和第四二极管(D4)的连接处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通过第九电容(C9)接地,所述变压器(T)的第六端与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分别与第十三电阻(R13)和第十四电容(C14)的正极连接,所述变压器(T)的第八端与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分别与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容(C13)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十三电容(C13)的负极和第十四电容(C14)的负极均与变压器(T)的第七端连接且接地,所述变压器(T)的第九端分别通过第十一电容(C11)和第十一电阻(R11)与第三电感(L3)连接,所述第十一电容(C11)的负极与变压器(T)的第九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与第十一电容(C11)的正极连接,所述变压器(T)的第十端与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十电容(C10)与第五二极管(D5)并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英进
申请(专利权)人:联积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