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孔透视探测地层高含水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9042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8:50
跨孔透视探测地层高含水区装置,由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计数器、三脚架、钻孔、套管、天线、导向锤及地面数据处理主机、计算机、传输光纤缆、数据线组成。在所探测介质地层范围内,利用工程钻机钻发射端和接收端两个钻孔,分别植入套管护壁。在套管上部固定好发射端和接收端的三脚架,在三脚架上安装发射和接收计数器。并以传输光纤缆一端与数据处理主机相连,另一端与发射和接收天线相连,数据处理主机以数据线与计算机相连。发射和接收天线与各自导向锤相连。将组装好的发射和接收天线分别放入发射和接收端钻孔套管中进行跨孔透视探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钻孔内植套管避免塌孔引起天线被埋,孔中天线在导向锤导引下通畅移动,避免天线被卡,十分适合于雷达天线在孔中反复探测,结构合理,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球物理探测
,特别是涉及使用雷达脉冲电磁波探测地层高含水区的跨孔透视探测地层高含水区装置
技术介绍
雷达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受土壤和岩石的电导率影响很大,如果周围介质的电导率非常大,就很难进行雷达反射。即在高电导率介质中,无法产生反射信号。但是在高电导率介质中,可以进行跨孔探测,通过发射和接收直达波信号,实现介质地层区间透视探测。从直达波信号的振幅和速度来分析探测目标的状况。在实际操作中,跨孔探测是在两个钻孔中分别放入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进行探测。为了减少几何位置的影响和方便数据处理和解释,两个钻孔应在相同的二维平面中,调查的介质也在两个钻孔之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为跨孔探测设计一种不塌孔、孔内天线上下移动通畅,地面连接简易、操作方便的跨孔透视探测地层高含水区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跨孔透视探测地层高含水区装置,由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计数器、三脚架、钻孔、套管、天线、导向锤及地面数据处理主机、计算机、传输光纤缆、数据线组成。在所探测介质地层范围内,利用工程钻机按设定深度钻成发射端钻孔和接收端钻孔。所述的发射端钻孔内植发射端套管护壁,在发射端钻孔的套管上方设置有固定在地面上发射端三脚架,发射天线上端悬吊在发射端三脚架顶部计数器圆盘上,并以其上发射端计数器控制升降距离和速度,发射天线下端与控制升降方向的发射端导向锤相连,发射天线及与其相连的发射端导向锤放入所述发射端套管中,发射天线通过传输光纤缆与数据处理主机连接,数据处理主机通过数据线与计算机连接;所述接收端钻孔内植接收端套管护壁,在接收端钻孔的套管上方设置有固定在地面上接收端三脚架,接收天线上端悬吊在接收端三脚架顶部计数器圆盘上,并以其上接收端计数器控制升降距离和速度,接收天线下端与控制升降方向的接收端导向锤相连,接收天线及与其相连的接收端导向锤放入所述接收端套管中,接收天线通过传输光纤缆与数据处理主机连接,数据处理主机通过数据线与计算机连接。本技术钻孔内植套管避免塌孔引起天线被埋,孔中天线在导向锤导引下通畅移动,避免天线被卡,十分适合于雷达天线在孔中反复探测,结构合理,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跨孔透视探测地层高含水区装置,由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计数器、三脚架、钻孔、套管、天线、导向锤及地面数据处理主机、计算机、传输光纤缆和数据线组成。在所探测介质地层范围内,利用工程钻机按设定深度钻成发射端钻孔和接收端钻孔。所述的发射端钻孔7内植发射端套管4护壁,在发射端钻孔7的套管4上方设置有固定在地面上发射端三脚架3,发射天线5上端悬吊在发射端三脚架3顶部计数器2圆盘上,并以其上发射端计数器2控制升降距离和速度,发射天线5下端与控制升降方向的发射端导向锤6相连,发射天线5及与其相连的发射端导向锤6放入所述发射端套管4中,发射天线5通过传输光纤缆16与数据处理主机I连接,数据处理主机I通过数据线17与计算机15连接;所述接收端钻孔8内植接收端套管12护壁,在接收端钻孔8的套管12上方设置有固定在地面上接收端三脚架13,接收天线11上端悬吊在接收端三脚架13顶部计数器14圆盘上,并以其上接收端计数器14控制升降距离和速度,接收天线11下端与控制升降方向的接收端导向锤10相连,接收天线11及与其相连的接收端导向锤10放入所述接收端套管12中,接收天线11通过传输光纤缆16与数据处理主机I连接,数据处理主机I通过数据线17与计算机15连接。工作原理跨孔透视探测时,发射天线5在发射端套管4内一个位置不动发射电磁波,接收天线11在接收端套管12中沿固定速度向下移动,扫描整个接收端钻孔8长度,接收发射电磁波;然后,发射天线5往下移动一个固定距离,接收天线11再扫描整个接收端钻孔8长度。该步骤重复进行,直到发射天线5覆盖整个发射端钻孔7为止。对每一次扫描,数据处理主机I及计算机15测量并处理从发射天线5到接收天线11的直达波9。通过直达波9的振幅、速度的衰减变化来解释两钻孔中间高含水区域(如充水的断裂带或管涌等)。【主权项】1.跨孔透视探测地层高含水区装置,由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计数器、三脚架、钻孔、套管、天线、导向锤及地面数据处理主机、计算机、传输光纤缆和数据线组成,在所探测介质地层范围内,利用工程钻机按设定深度钻成发射端钻孔和接收端钻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射端钻孔(7)内植发射端套管(4)护壁,在发射端钻孔(7)的套管(4)上方设置有固定在地面上发射端三脚架(3),发射天线(5)上端悬吊在发射端三脚架(3)顶部计数器(2)圆盘上,发射天线(5)下端与控制升降方向的发射端导向锤(6)相连,发射天线(5)及与其相连的发射端导向锤(6)放入所述发射端套管(4)中,发射天线(5)通过传输光纤缆(16)与数据处理主机(I)连接,数据处理主机(I)通过数据线(17)与计算机(15)连接;所述接收端钻孔(8)内植接收端套管(12)护壁,在接收端钻孔(8)的套管(12)上方设置有固定在地面上接收端三脚架(13),接收天线(11)上端悬吊在接收端三脚架(13)顶部计数器(14)圆盘上,接收天线(11)下端与控制升降方向的接收端导向锤(10)相连,接收天线(11)及与其相连的接收端导向锤(10 )放入所述接收端套管(12 )中,接收天线(11)通过传输光纤缆(16 )与数据处理主机(I)连接,数据处理主机(I)通过数据线(17 )与计算机(15 )连接。【专利摘要】跨孔透视探测地层高含水区装置,由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计数器、三脚架、钻孔、套管、天线、导向锤及地面数据处理主机、计算机、传输光纤缆、数据线组成。在所探测介质地层范围内,利用工程钻机钻发射端和接收端两个钻孔,分别植入套管护壁。在套管上部固定好发射端和接收端的三脚架,在三脚架上安装发射和接收计数器。并以传输光纤缆一端与数据处理主机相连,另一端与发射和接收天线相连,数据处理主机以数据线与计算机相连。发射和接收天线与各自导向锤相连。将组装好的发射和接收天线分别放入发射和接收端钻孔套管中进行跨孔透视探测。本技术钻孔内植套管避免塌孔引起天线被埋,孔中天线在导向锤导引下通畅移动,避免天线被卡,十分适合于雷达天线在孔中反复探测,结构合理,操作方便。【IPC分类】G01V3-12【公开号】CN204613417【申请号】CN201520216294【专利技术人】崔双利, 潘绍财, 孔繁友, 汪玉君, 于国丰, 宋兵伟, 王莉, 陈远奇, 李思辰, 刘慧 , 郑丽丽, 尹铭 【申请人】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公开日】2015年9月2日【申请日】2015年4月1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跨孔透视探测地层高含水区装置,由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计数器、三脚架、钻孔、套管、天线、导向锤及地面数据处理主机、计算机、传输光纤缆和数据线组成,在所探测介质地层范围内,利用工程钻机按设定深度钻成发射端钻孔和接收端钻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射端钻孔(7)内植发射端套管(4)护壁,在发射端钻孔(7)的套管(4)上方设置有固定在地面上发射端三脚架(3),发射天线(5)上端悬吊在发射端三脚架(3)顶部计数器(2)圆盘上,发射天线(5)下端与控制升降方向的发射端导向锤(6)相连,发射天线(5)及与其相连的发射端导向锤(6)放入所述发射端套管(4)中,发射天线(5)通过传输光纤缆(16)与数据处理主机(1)连接,数据处理主机(1)通过数据线(17)与计算机(15)连接;所述接收端钻孔(8)内植接收端套管(12)护壁,在接收端钻孔(8)的套管(12)上方设置有固定在地面上接收端三脚架(13),接收天线(11)上端悬吊在接收端三脚架(13)顶部计数器(14)圆盘上,接收天线(11)下端与控制升降方向的接收端导向锤(10)相连,接收天线(11)及与其相连的接收端导向锤(10)放入所述接收端套管(12)中,接收天线(11)通过传输光纤缆(16)与数据处理主机(1)连接,数据处理主机(1)通过数据线(17)与计算机(1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双利潘绍财孔繁友汪玉君于国丰宋兵伟王莉陈远奇李思辰刘慧郑丽丽尹铭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