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茉莉花茶工厂化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98950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茉莉花茶工厂化加工方法,采用分段式工厂化工艺流程:控温控湿控气的茉莉花吐香、“负压抽气+活性炭吸附”的香气捕集、亚临界萃取头香精油和花渣精油(第一阶段花季);精油控温的茶叶吸附式吸香、恒温密闭固香、低温烘干(第二阶段非花季)。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对茉莉花释香环境的自动化、精细化控制,延长吐香时间;通过香气吸附捕集技术有效收集香气物质,以亚临界萃取技术提高精油质量,且易于工业化生产;最后以“茉莉花精油—茶”窨制,打破传统茶花拌和的窨制模式,实现花茶在非花季生产的可能性,实现花茶生产迈向自动化、工厂化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花茶制备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茉莉花,属木樨科茉莉花属,原产于印度和阿拉伯之间,自汉朝传入我国,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2013年,我国茉莉花种植面积约为19万亩,年产鲜花约11万吨,主要产区在广西、福建、云南、四川等地,主要用于窨制花茶,总产量约为8.5万吨。茉莉花茶通过“茶引花香增益其味”的方法使茶香、花香融为一体,形成幽雅芬芳的香气、醇厚鲜爽的滋味及对自律神经、血压的舒缓作用博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目前,花茶加工仍沿用传统的茶花拌和方式,利用茉莉花开放过程产生的温度差(花温大于茶温)、湿度差(花水分大于茶水分)、香气浓度差(茉莉花花香浓度大于茶叶表面香气浓度),经过茶坯处理一鲜花处理一茶花拌和一通花散热、收堆续窨一起花分离一复火干燥(冷却)一再窨或提花一匀堆装箱等十多道的加工工序精心加工而成。但是传统花茶工艺存在以下问题:①茉莉花茶生产季节短(仅为6月-9月),茉莉花茶产地(福州等)的因种植采花的成本高使种植面积不断缩小,新鲜茉莉花供应存在时空限制;②窨制过程花温无法控制,盛夏花温常超过40°C,使鲜花吐香生机受限,未能达到最大吐香量,加上非封闭窨制、多次烘干、残花未合理利用等因素,导致花香利用率低(〈20%),配花量增大传统茉莉花茶加工工艺繁琐,每批花茶加工耗时长达半月至一月,生产周期长;④茶花拌和及通花散热都靠人工在地面完成,其劳动强度大,劳动力成本高,清洁化程度低,能耗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实现了对茉莉花释香环境的自动化、精细化控制,延长吐香时间;通过香气吸附捕集技术有效收集香气物质,以亚临界萃取技术提高精油质量,且易于工业化生产;最后以“茉莉花精油一茶”窨制,打破传统茶花拌和的窨制模式,实现花茶在非花季生产的可能性,实现花茶生产迈向自动化、工厂化水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采用分段式工厂化工艺流程:控温控湿控气的茉莉花吐香(花季)、“负压抽气+活性炭吸附”的香气捕集、亚临界萃取头香精油和花渣精油(花季)、精油控温的茶叶吸附式吸香(非花季)、恒温密闭固香(非花季)、低温烘干(非花季)。具体步骤如下: (I)采用“温、湿、气“可控的茉莉花吐香仓,控制茉莉花吐香环境温度30-35°C,相对湿度80-85%,CO2浓度为400-1000mg/kg,以“负压抽气+活性炭吸附”的香气定向捕集技术,在吐香仓顶部安装直径100-150mm、高度300-600mm的吸附柱10-12只,各吸附柱内装有椰壳活性炭5-7kg,香气吸附的花炭比(鲜花的重量与活性炭的重量之比)为4-5:1 ;吸附柱的另一端与流量为20-40m3/h的真空泵吸口相连,将捕集到的茉莉花香气集中进行活性炭吸附;真空泵排气口与吐香仓相连,形成封闭气流循环,减少残余香气在自然环境中的逸失; (2)将吸附茉莉花头香的活性炭和吐香后残花分别进行亚临界萃取,料液比为1:3,萃取温度为40°C,萃取压力为0.85MPa,萃取时间为45min,连续萃取2次,得到茉莉花头香精油和花渣精油; (3)将待窨含水率为6%的茶叶装入吸香柱内,茉莉花头香精油和花渣精油置于控温式玻璃蒸发皿(温度40~50°C),使精油在3-5h内蒸发完毕;控制环境温度30-50°C、相对湿度85%,湿热空气与香气分子均匀混合,在负压下定向流动到茶叶吸香柱内,完成茉莉花茶的窨制; (4)将吸香后的茶叶装袋密封,25°C静置48h,热窨转为冷窨,相对低温使茶叶毛孔依次关闭进入固香,提高茶叶香气浓度; (5)低温烘干至茶叶含水率6%。步骤(I)中椰壳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大于1200m2/g。步骤(3)中茉莉花头香精油和花渣精油的用量分别为茶叶重量的10-15%和I5-20%ο本专利技术的显著优点在于: (I)提取茉莉花精油的关键在于香气成分产量的大幅提高:乙酸苄酯是典型的茉莉花香,亚临界提取该成分含量高达37.93%,得率高达455.16mg/kg,而SE方法只有62.1Omg/kg,差异高达7倍;芳樟醇是茉莉花挥发油中的主要醇类物质,亚临界提取该成分含量高达31.14%,提高含量2倍,可见本专利技术极大地提高精油的质量。(2)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比传统方法增加窨茶量20-60%,节省窨花量25%~33%,工厂化集约化作业,生产成本降低,卫生质量提高。(3)本专利技术实现茉莉鲜花吐香环境的自动化、精细化控制,增加茉莉花头香的释放时间,使茉莉花吐香时间比传统工艺延长6-10小时,吐香时间增长80% 吸气法+活性炭吸附柱法”的香气吸附率(香气吸附重与活性炭重量之比)达到20-25% ;亚临界萃取技术萃取茉莉花精油具有提取效率高,萃取时间短(比超临界萃取缩短时间2?5小时),常温低压有利于保持茉莉花精油鲜灵度,精油质量提高,且设备制造成本较低,便于工业化生产、精油便于低温保存等特点;在非茉莉花生产季节,以亚临界技术萃取的茉莉头香精油和花体精油为香源进行花茶窨制,打破茉莉花茶生产的季节性,在其他季节也可品尝到新鲜花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采用分段式工厂化工艺流程:控温控湿控气的茉莉花吐香(花季)、“负压抽气+活性炭吸附”的香气捕集、亚临界萃取头香精油和花渣精油(花季)、精油控温的茶叶吸附式吸香(非花季)、恒温密闭固香(非花季)、低温烘干(非花季)。具体步骤如下: (I)采用“温、湿、气“可控的茉莉花吐香仓,控制茉莉花吐香环境温度30°c,相对湿度80%,CO2浓度为400mg/kg,以“负压抽气+活性炭吸附”的香气定向捕集技术,在吐香仓顶部安装直径100mm、高度300mm的吸附柱10只,各吸附柱内装有椰壳活性炭5kg,香气吸附的花炭比(鲜花的重量与活性炭的重量之比)为4:1 ;吸附柱的另一端与流量为20m3/h的真空泵吸口相连,将捕集到的茉莉花香气集中进行活性炭吸附;真空泵排气口与吐香仓相连,形成封闭气流循环,减少残余香气在自然环境中的逸失; (2)将吸附茉莉花头香的活性炭和吐香后残花分别进行亚临界萃取,料液比为1:3,萃取温度为40°C,萃取压力为0.85MPa,萃取时间为45min,连续萃取2次,得到茉莉花头香精油和花渣精油; (3)将待窨含水率为6%的茶叶装入吸香柱内,茉莉花头香精油和花渣精油置于玻璃蒸发皿(温度40°C ),在5h内精油蒸发完毕;控制吸香环境温度30°C、相对湿度85%,湿热空气与香气分子均匀混合;在负压下定向流动到茶叶吸香柱内,完成茉莉花茶的窨制; (4)将吸香后的茶叶(含水率>6%)装袋密封,250C静置48h,热窨转为冷窨,相对低温使茶叶毛孔依次关闭进入固香,提高茶叶香气浓度。(5)低温烘干至茶叶含水率6%。步骤(I)中椰壳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大于1200m2/g。步骤(3)中茉莉花头香精油和花渣精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茉莉花茶工厂化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分段式工厂化工艺流程:控温控湿控气的茉莉花吐香、“负压抽气+活性炭吸附”的香气捕集、亚临界萃取头香精油和花渣精油、精油控温的茶叶吸附式吸香、恒温密闭固香、低温烘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心怡叶秋萍黄丹樨林宏政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