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动装置,特别是一种自行车双变速行星式链传动机构。目前的自行车变速机构有以下两类,一类是后轴轮设有变速机构的内变速结构,这种后轴要采用专用的后轴,不易维修,近年来采用者较少。另一类是目前在山地车上普遍采用的塔形链轮组外变速,由于其变速是利用连杆机构强制拨推链条与大小不同的链轮相啮合而实现的,故常处于异面传动、而且需采用特殊的窄链条和薄链轮,故链轮的强度较差,变速不能过快。另外其实用速度一般只有高低两挡,而在直径差较大的最小和最大链轮之间需设置多片链轮,以起变速时的过渡作用,故在后轴一侧显的过份的外凸。第三类是各种非圆链轮,比如双半圆轮,它可通过变距而实现变速,但是,速度越高,链轮之间拉开的越远,人体膝关节在转蹬一周的过程中的曲率变化差较大,故对人体膝关节有损伤。还有有关专利所介绍的省力的椭园形的、哑铃形的等,但它们均未处于理论探讨阶段。而且,目前的各种外变速结构的变速比一般为2.5-3.0,其变速比偏低。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由中心链轮和行星滚子链条轮构成的具有高变速的行星驱动机构和非圆外啮合轨迹的、省 ...
【技术保护点】
自行车双变速行星式链传动机构,有脚拐(11)、在中轴(1)上套装有链轮(2)、在后轴的飞轮(10)上套兜有链条(8),其特征在于:在中轴(1)一侧固连有十字形状的行星架(3),在行星架(3)的一架杆(31)的长度方向的两外段的一侧各侧凸有一销轴(5),在销轴(5)各活动套装有一个行星滚子链轮(6),行星滚子链轮(6)的外齿部分(62)与链条(8)相兜套啮合,行星滚子链轮(6)的内圈滚子部分(61)与链轮(2)相啮合,在行星架(3)的另一架杆(32)的两外段上各连接有一链条(8)相卡兜的链条托块(7),两链条托块(7)和两行星滚子链轮(6)拼构成了一不等迥转半直径的与链条(8 ...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