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洪铮专利>正文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7588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包括车架、前后车轮,其特征在于,在车的中部设有杠杆推进器;所述的杠杆推进器包括推进杆和压簧结构,推进杆的前部固定在前管上;车架的立管中部设有插槽,所述的插板后部插入插槽并伸出插槽外;所述的斜管前部通过支点连接头连接在推进杆或前管上,或者连接在连杆上,所述的连杆为两端分别固定在前管和推进杆上的过渡支撑杆;当支点连接头连接在推进杆上时,在前管和推进杆上也设有固定在其上的连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另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比普通车省力、增速效果达50%左右,是一种没有污染、节约能源的较理想的绿色交通工具。适用于自行车、助力车、三轮车、电动车和摩托车等。(*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特别是一种能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技术背景现有技术中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如专利号为00219478. 3的中国 专利公开了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车架的重力支撑杆与车轴间分 别装有重力驱动器,重力驱动器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弓形弹簧件,前端设 有能与重力支撑杆连接的连接头,后端设有能安装于车轴的接口,车架的 重力支撑杆与重力驱动器的连接头连接,车轴的外端分别固定在重力驱动 器后端的接口中。该车在使用过程中使车的重心前移,将重力转化为动力, 产生了一定的技术效果,其存在的缺陷在于其重力转化为动力的效果并 不十分明显,特别是其省力、增速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 的、更为省力、增速效果更为显著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 技术是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包括车架、前后车轮,其特点是, 在车的中部设有杠杆推进器;所述的杠杆推进器包括推进杆和压簧结构,推进杆的前部固定在前管 上,后部分立设有插板和上翘的鞍管,鞍管上设有车鞍;车架的立管中部设有插槽,所述的插板后部插入插槽并伸出插槽外,插板末端设有防脱落 堵头;所述的压簧结构两端分别连接在推进杆和车架的斜管上;压簧结构包 括压簧杆,压簧杆上部套有压簧管,压簧杆和压簧管上套设有弹簧,弹簧 的两端分别设有挡圈和压簧圈,所述的压簧结构的两端部设有带连接孔的 插头,推进杆和斜管上分别设有叉口,所述的插头插入叉口中并通过连接 轴连接;所述的斜管前部通过支点连接头连接在推进杆或前管上,或者连接在 连杆上,所述的连杆为两端分别固定在前管和推进杆上的过渡支撑杆;当 支点连接头连接在推进杆上时,在前管和推进杆上也设有固定在其上的连 杆;所述的支点连接头由连接头、连接轴、轴承和插口构成,连接头插入 插口中,并通过连接轴连接。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包括车架、前后车轮, 其特点是,在车的中部设有杠杆推进器;所述的杠杆推进器包括推进杆和压簧结构,推进杆的前部固定在前管 上,后部设有插板,车架的立管中部设有插槽,所述的插板后部插入插槽 并伸出插槽外,插板末端设有防脱落堵头;立管内设有鞍管,所述的鞍管 底部活动插接在插板上,鞍管上设有车鞍;所述的压簧结构两端分别连接在推进杆和车架的斜管上;压簧结构包 括压簧杆,压簧杆上部套有压簧管,压簧杆和压簧管上套设有弹簧,弹簧 的两端分别设有挡圈和压簧圈,所述的压簧结构的两端部设有带连接孔的 插头,推进杆和斜管上分别设有叉口,所述的插头插入叉口中并通过连接 轴连接;所述的斜管前部通过支点连接头连接在推进杆或前管上,或者连接在 连杆上,所述的连杆为两端分别固定在前管和推进杆上的过渡支撑杆;当 支点连接头连接在推进杆上时,在前管和推进杆上也设有固定在其上的连杆;所述的支点连接头由连接头、连接轴、轴承和插口构成,连接头插入插口中,并通过连接轴连接。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 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所述推进杆和前管所成的角度为60° —90°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 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所述的支点连 接头与连接杆所成的角度为70。 一90°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 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所述的前管的 斜度为110° _ 130°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 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所述的推进杆 与鞍管所成的夹角为110° _ 130°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 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所述的斜管为 由前管部和后管部构成的弯管,且前管部与后管部之间所成的夹角为125 ° — 140°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所述的压簧结构与水平面所成角度为30° — 5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由于采用了结构更为合理的杠杆推进器, 以人体作为杠杆的力点压动杠杆,使力的方向向上向前来减少前车轮的阻 力,同时通过支点压动斜管,在车子行驶时,使骑车人和车上物体更加前 倾,同时也通过杠杆压动弹簧,推动斜管向前,这样就可以使骑车人和车 上物体的重心前移产生的前倾力和重力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动力,克服行驶 系统前进的阻力,驱动车子更加轻快地前进。由于弹簧的反弹与颠簸,又 将物体升高时增加的势能,落下时转化为行驶系统的动能,将重力转化为 动力,反复不断地驱动车轮加速前进,从而进一步起到了省力、增速的良 好效果。本技术比普通车省力、增速效果达50%左右,是一种没有污 染、节约能源的较理想的绿色交通工具。适用于自行车、助力车、三轮车、 电动车和摩托车等。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又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压簧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支点连接头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立管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实施方案,以利于本领 域技术人员更好地了解本技术,而不是对本技术权利的限制。实施例l。参照图l、图4-图6。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包括车 架2、前后车轮l,在车的中部设有杠杆推进器;所述的杠杆推进器包括推进杆6和压簧结构7,推进杆6的前部固定在 前管8上,后部分立设有插板5和上翘的鞍管4,鞍管4上设有车鞍3;车 架2的立管11中部设有插槽12,所述的插板5后部插入插槽12并伸出插 槽12外,插板5末端设有防脱落堵头13;所述的压簧结构7两端分别连接在推进杆6和车架2的斜管10上;压 簧结构7包括压簧杆14,压簧杆14上部套有压簧管23,压簧杆14和压簧 管23上套设有弹簧15,弹簧15的两端分别设有挡圈16和压簧圈17,所 述的压簧结构7的两端部设有带连接孔18的插头19,推进杆6和斜管10 上分别设有叉口,所述的插头19插入叉口中并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的斜管10前部通过支点连接头9连接在推进杆6上,在前管8和 推进杆6上也设有固定在其上的连杆20;所述的支点连接头9由连接头22、 连接轴21、轴承和插口 24构成,连接头22插入插口 24中,并通过连接轴 21连接。实施例2。参照图2、图4-图6。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包括车 架2、前后车轮l,在车的中部设有杠杆推进器;所述的杠杆推进器包括推进杆6和压簧结构7,推进杆6的前部固定在 前管8上,后部分立设有插板5和上翘的鞍管4,鞍管4上设有车鞍3;车 架2的立管11中部设有插槽12,所述的插板5后部插入插槽12并伸出插 槽12外,插板5末端设有防脱落堵头13;所述的压簧结构7两端分别连接在推进杆6和车架2的斜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包括车架(2)、前后车轮(1),其特征在于,在车的中部设有杠杆推进器;    所述的杠杆推进器包括推进杆(6)和压簧结构(7),推进杆(6)的前部固定在前管(8)上,后部分立设有插板(5)和上翘的鞍管(4),鞍管(4)上设有车鞍(3);车架(2)的立管(11)中部设有插槽(12),所述的插板(5)后部插入插槽(12)并伸出插槽(12)外,插板(5)末端设有防脱落堵头(13);    所述的压簧结构(7)两端分别连接在推进杆(6)和车架(2)的斜管(10)上;压簧结构(7)包括压簧杆(14),压簧杆(14)上部套有压簧管(23),压簧杆(14)和压簧管(23)上套设有弹簧(15),弹簧(15)的两端分别设有挡圈(16)和压簧圈(17),所述的压簧结构(7)的两端部设有带连接孔(18)的插头(19),推进杆(6)和斜管(10)上分别设有叉口,所述的插头(19)插入叉口中并通过连接轴连接;    所述的斜管(10)前部通过支点连接头(9)连接在推进杆(6)或前管(8)上,或者连接在连杆(20)上,所述的连杆(20)为两端分别固定在前管(8)和推进杆(6)上的过渡支撑杆;当支点连接头(9)连接在推进杆(6)上时,在前管(8)和推进杆(6)上也设有固定在其上的连杆(20);所述的支点连接头(9)由连接头(22)、连接轴(21)、轴承和插口(24)构成,连接头(22)插入插口(24)中,并通过连接轴(2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铮
申请(专利权)人:张洪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