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除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7461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30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力除氧器,包括脚踏、溢流管、封头、筒体、第一法兰、第二法兰、加强圈、第一接管、除氧头、辅助蒸汽进口管、标牌、第三法兰、第二接管、分气管、U形箍、分水管、上升蒸汽管、滑动支座、第一防旋装置、第二防旋装置、固定支座、第三接管和第四接管,脚踏安装在热力除氧器的一侧下方,溢流管位于热力除氧器的中轴线上,封头连接筒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负荷适应性好、维护工作量小,成本低,效率高,适合广泛使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力除氧器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热力除氧器。
技术介绍
目前,蒸汽锅炉给水按照规定需要除去水中所含的氧气,以减少对锅炉金属的腐蚀,大气热力除氧是最常用的方法。由于经热力除氧后水温较高(一般为104℃左右),通常的做法是将热力除氧器布置在距地面7~10米的位置,即高位热力除氧器,靠增加锅炉给水泵处的压头来满足必须汽蚀余量的要求,否则水泵很容易产生汽蚀。高位除氧带来的是安装费用增加,检修维护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热力除氧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热力除氧器,包括脚踏、溢流管、封头、筒体、第一法兰、第二法兰、加强圈、第一接管、除氧头、辅助蒸汽进口管、标牌、第三法兰、第二接管、分气管、U形箍、分水管、上升蒸汽管、滑动支座、第一防旋装置、第二防旋装置、固定支座、第三接管和第四接管,脚踏安装在热力除氧器的一侧下方,溢流管位于热力除氧器的中轴线上,封头连接筒体,第一法兰安装在筒体上方左侧,第二法兰安装在筒体上方左侧,且在第一法兰右侧,加强圈在第二法兰右侧,靠近第一接管,第一接管在除氧头左侧,除氧头安装在筒体上方的中间,辅助蒸汽进口管在除氧头右侧,且靠近除氧头,标牌在除氧器的另一侧,第三法兰在除氧头和筒体之间,第二接管在筒体前部,分气管位于筒体内部,且连接第三法兰,U形箍连接分水管,上升蒸汽管在第二接管的另一侧,且伸出筒体,滑动支座在筒体下方,靠近筒体右侧,第一防旋装置在滑动支座左侧,靠近筒体中部,第二防旋装置在筒体中部的左侧,固定支座在第二防旋装置左侧,第三接管在固定支座左侧,且在筒体下方,第四接管靠近封头,且在第三接管的左侧。本专利技术还有这样一些技术特征:所述的热力除氧器还包括除氧头接口、出水管口、循环出水管口、排气管口、给水再循环管口、液位计接口、排气口、给水进口和压力表接口,除氧头接口连接第三法兰,出水管口连接第一接管,循环出水管口连接第二防旋装置,排气管口连接第一防旋装置,给水再循环管口连接第三接管,液位计接口与第二接管同侧,排气口在除氧头上方,给水进口在除氧头的右侧,压力表接口在给水进口的下部。所述的热力除氧器还包括3个观察孔,其中两个观察孔分别安装在两个封头的中部,另一个观察孔安装在除氧头上。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负荷适应性好、维护工作量小,成本低,效率高,适合广泛使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结构图。其中,1-脚踏,2-观察孔,3-溢流管,4-封头,5-筒体,6-第一法兰,7-第二法兰,8-加强圈,9-第一接管,10-除氧头,11-辅助蒸汽进口管,12-标牌,13-第三法兰,14-第二接管,15-分气管,16-U形箍,17-分水管,18-上升蒸汽管,19-滑动支座,20-第一防旋装置,21-第二防旋装置,22-固定支座,23-第三接管,24-第四接管,25-除氧头接口,26-出水管口,27-循环出水管口,28-排气管口,29-给水再循环管口,30-液位计接口,31-排气口,32-给水进口,33-压力表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的热力除氧器,包括脚踏1、溢流管3、封头4、筒体5、第一法兰6、第二法兰7、加强圈8、第一接管9、除氧头10、辅助蒸汽进口管11、标牌12、第三法兰13、第二接管14、分气管15、U形箍16、分水管17、上升蒸汽管18、滑动支座19、第一防旋装置20、第二防旋装置21、固定支座22、第三接管23和第四接管24,脚踏1安装在热力除氧器的一侧下方,溢流管3位于热力除氧器的中轴线上,封头4连接筒体5,第一法兰6安装在筒体上方左侧,第二法兰7安装在筒体上方左侧,且在第一法兰6右侧,加强圈8在第二法兰7右侧,靠近第一接管9,第一接管9在除氧头10左侧,除氧头10安装在筒体5上方的中间,辅助蒸汽进口管11在除氧头10右侧,且靠近除氧头10,标牌12在除氧器的另一侧,第三法兰13在除氧头10和筒体5之间,第二接管14在筒体5前部,分气管15位于筒体5内部,且连接第三法兰13,U形箍16连接分水管17,上升蒸汽管18在第二接管14的另一侧,且伸出筒体5,滑动支座19在筒体5下方,靠近筒体5右侧,第一防旋装置20在滑动支座19左侧,靠近筒体5中部,第二防旋装置21在筒体5中部的左侧,固定支座22在第二防旋装置21左侧,第三接管23在固定支座22左侧,且在筒体5下方,第四接管24靠近封头4,且在第三接管23的左侧,所述的热力除氧器还包括除氧头接口25、出水管口26、循环出水管口27、排气管口28、给水再循环管口29、液位计接口30、排气口31、给水进口32和压力表接口33,除氧头接口25连接第三法兰13,出水管口26连接第一接管9,循环出水管口27连接第二防旋装置21,排气管口28连接第一防旋装置20,给水再循环管口29连接第三接管23,液位计接口30与第二接管14同侧,排气口31在除氧头10上方,给水进口32在除氧头10的右侧,压力表接口33在给水进口32的下部,所述的热力除氧器还包括3个观察孔2,其中两个观察孔分别安装在两个封头的中部,另一个观察孔安装在除氧头上。实施例2设计压力为0.6MPa,设计温度165℃,工作压力0.4MPa,工作温度152℃,主要材质为Q245R,水压试验压力0.81MPa,设计寿命10年,质量17000Kg,容积64m3。水流程为:除氧器补给冷水由给水进口的管程进口进入,经辅助蒸汽进口管换热后由管程出口、再经管路进入除氧头内进行除氧,除氧后热水进入除氧水箱缓冲储存,经锅炉给水泵增压供锅炉使用。封头和筒体采用钢板Q345R,设置有安全阀、液位计和压力表。除氧头接口、出水管口、循环出水管口、排气管口、给水再循环管口、液位计接口、排气口、给水进口和压力表接口与筒体之间都装有法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热力除氧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力除氧器,包括脚踏、溢流管、封头、筒体、第一法兰、第二法兰、加强圈、第一接管、除氧头、辅助蒸汽进口管、标牌、第三法兰、第二接管、分气管、U形箍、分水管、上升蒸汽管、滑动支座、第一防旋装置、第二防旋装置、固定支座、第三接管和第四接管,其特征在于:脚踏安装在热力除氧器的一侧下方,溢流管位于热力除氧器的中轴线上,封头连接筒体,第一法兰安装在筒体上方左侧,第二法兰安装在筒体上方左侧,且在第一法兰右侧,加强圈在第二法兰右侧,靠近第一接管,第一接管在除氧头左侧,除氧头安装在筒体上方的中间,辅助蒸汽进口管在除氧头右侧,且靠近除氧头,标牌在除氧器的另一侧,第三法兰在除氧头和筒体之间,第二接管在筒体前部,分气管位于筒体内部,且连接第三法兰,U形箍连接分水管,上升蒸汽管在第二接管的另一侧,且伸出筒体,滑动支座在筒体下方,靠近筒体右侧,第一防旋装置在滑动支座左侧,靠近筒体中部,第二防旋装置在筒体中部的左侧,固定支座在第二防旋装置左侧,第三接管在固定支座左侧,且在筒体下方,第四接管靠近封头,且在第三接管的左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力除氧器,包括脚踏、溢流管、封头、筒体、第一法兰、第二法兰、加强圈、第一接管、除氧头、辅助蒸汽进口管、标牌、第三法兰、第二接管、分气管、U形箍、分水管、上升蒸汽管、滑动支座、第一防旋装置、第二防旋装置、固定支座、第三接管和第四接管,其特征在于:脚踏安装在热力除氧器的一侧下方,溢流管位于热力除氧器的中轴线上,封头连接筒体,第一法兰安装在筒体上方左侧,第二法兰安装在筒体上方左侧,且在第一法兰右侧,加强圈在第二法兰右侧,靠近第一接管,第一接管在除氧头左侧,除氧头安装在筒体上方的中间,辅助蒸汽进口管在除氧头右侧,且靠近除氧头,标牌在除氧器的另一侧,第三法兰在除氧头和筒体之间,第二接管在筒体前部,分气管位于筒体内部,且连接第三法兰,U形箍连接分水管,上升蒸汽管在第二接管的另一侧,且伸出筒体,滑动支座在筒体下方,靠近筒体右侧,第一防旋装置在滑动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俊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亿维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