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甫定专利>正文

自行车逆风增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6613 阅读:3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的附属装置,旨在将自行车行驶中所产生的逆风力转换成自行车的驱动力。包含与自行车相连的支架和至少一个可转动地套装在与支架固连的轮轴上的叶轮及其传动车轮的传动机构。支架可连在前轮和车把上,叶轮与叶轮间可用摩擦轮传动,叶轮与前轮间可用齿轮传动。自行车行驶中,逆风吹转叶轮,经摩擦轮将叶轮旋转动力逐级传递和叠加后经齿轮传递给飞轮而传至车轮,在人力驱动同时,增加逆风的驱动力。(*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的附属装置,特别是将自行车行驶中的逆风力转换成自行车的驱动力的装置。现有的自行车在行驶时,会产生迎面而来的逆风,车速越快、逆风越强、阻力越大、骑行越费力。已有的自行车的附属装置还没有一种将风阻力转变为动力的装置。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将自行车的逆风阻力转变为自行车驱动力的增力器。本技术的自行车逆风增力器,参见附图,包含设置在自行车上的支架,该支架上有至少一个可转动地套装在与支架固连的轮轴上的叶轮,还有传动车轮的传动机构。在逆风的吹送下,叶轮转动,经传动机构传至车轮而增加自行车驱动力。上述传动机构,包含与叶轮固连且相邻间传动接触的摩擦轮,和与末级叶轮固连的齿轮及与齿轮啮合并与前轮固连的超越离合器。上述支架包含其两端分别与前轮轴和车把相连的支柱。当叶轮为多个时,相邻两叶轮受风反向旋转,两叶轮的摩擦轮传动接触,将前级叶轮的旋转动力传递给后级叶轮。相邻两级叶轮的传动也可以采用设置与叶轮固连的齿轮或链轮或皮带轮,通过齿轮啮合或链条或皮带,分别获得齿轮传动、链传动、皮带传动。也可采用一个叶轮,则无需叶轮间的传动结构。有多个叶轮的本技术的末级叶轮,和只有一个叶轮的本技术的叶轮,通过固连在叶轮上的齿轮与前轮上的超越离合器,即俗称自行车飞轮相啮合,而将叶轮旋转动力传递给车轮,增加驱动力。上述齿轮传动也可以用设置相应的结构而采用链传动、皮带传动、摩擦传动替代。对于有多个叶轮的本技术也可以采用各叶轮各自独立传动自行车的前轮,此种结构需在车轮上设置相应数量的超越离合器。本技术也可以在后轮上设置超越离合器,将叶轮旋转动力传递至后轮增加驱动力。上述支柱,可以有两根,两支柱前端共有初级叶轮,并各有一列次级至末级叶轮。上述的超越离合器可以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前轮两侧,分别与上述末级叶轮啮合传动。将叶轮设置为两列,分置前轮及其车把柱两侧,使自行车总长度较小,结构紧凑。上述叶轮可以有多张叶片,最好是三张在圆周上均布的其凹面为受风面的弧形叶片。本技术的自行车逆风增力器的优点,是在自行车行驶时,可将逆风阻力转换为车轮动力,增加自行车驱动力,使骑行更加轻松,这种逆风增力器也可以用于人力三轮车,若在传动机构中增设变速箱提高转速,可用于机动车。下面,再用实施例并对照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的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自行车逆风增力器的结构示意图。显示安装在自行车前轮和车把的一种结构。图2是图1中叶轮的沿轴心线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1中叶轮的A-A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1的右视示意图。显示本自行车逆风增力器与自行车的连接结构,和相邻叶轮间、末级叶轮与前轮间的传动结构。图中虚线箭头示自行车行驶中的逆风方向,实线箭头示叶轮的转动方向。实施例1本技术的一种自行车逆风增力器,如附图所示。由支架、叶轮、传动机构构成。上述支架,有左右两根支柱1、2,两支柱的下端向后弯折,再向内弯折后,用螺母3,分别固定在前轮4两侧的前轮轴5上。两支柱的上端各铰接有挂连于车把6的左右横杆上的挂勾7、8,并可用通常的铰点滑动结构而伸缩挂勾,以获得最佳的挂连状态。在两支柱的适当位置,用螺母9和垫圈10固装有与支柱相垂直的轮轴,在两支柱的上部,装有左右支柱共有的初级轮轴11,在初级轮轴以下,左右支柱分别装有各自的次级至末级轮轴12、13、14。上述叶轮,有三张弯曲成弧形的叶片15,叶片根部用通常结构固连在圆筒形的轮毂16上成在圆周上均匀分布。初级叶轮17的长度大,套装在左右支柱共有的初级轮轴上,次级至末级叶轮18、19、20长度小,各两个,分别套装在左右支柱相应的轮轴12、13、14上。上述传动机构,有叶轮与叶轮之间的传动用摩擦轮21,摩擦轮可固装在叶轮外侧的轮毂上,还可采用将叶片的侧端嵌入摩擦轮盘面内的结构,摩擦轮的外周轮缘有用通常摩擦材料制的摩擦圈22。初级叶轮的两外侧各有一个摩擦轮。组装后相邻的两个摩擦轮应呈传动接触状态。上述传动机构,在左右支柱的末级叶轮20的内侧的轮毂上固装有齿轮23,在前轮4的轮毂的两外侧,固装有外齿圈的超越离合器24,即俗称的自行车飞轮,它的结构和固装方式均类似于通常的后轮轮毂部结构。初级叶轮及其两端摩擦轮装于初级轮轴上后呈筒支梁结构,次级至末级叶轮及其外侧的摩擦轮和末级叶轮内侧的齿轮装于相应的轮轴上后呈悬臂梁结构,其轮轴内侧端的阶梯大头25将阻止轮轴上转动件的脱出。组装叶轮应使末级叶轮的转动能驱使前轮向运行前方转动;且相邻两叶轮的转动方向相反,即叶片的受风面转向相反。在自行车上安装本自行车逆风增力器,应使末级叶轮上的齿轮与前轮上的飞轮相啮合。骑行装有本自行车逆风增力器的自行车,所产生的迎面而来的逆风的吹送力,使叶轮转动,通过摩擦轮将各级叶轮的旋转动力从初级至末级逐级传递并叠加起来,经末级叶轮的齿轮和飞轮驱动自行车前轮,即在人力驱动后轮的同时又增加了转换逆风风力所获得的施于前轮的驱动力,使骑乘者骑行时轻松、省力。权利要求1.自行车逆风增力器,包含设置在自行车上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支架上有至少一个可转动地套装在与支架固定的轮轴上的叶轮,还有传动车轮的传动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逆风增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传动机构包含与叶轮固联且相邻间传动接触的摩擦轮,和与末级叶轮固连的齿轮及与齿轮啮合并与前轮固连的超越离合器,所说的支架包含其两端分别与前轮轴和车把相连的支柱。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逆风增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支柱有两根,两支柱前端共有初级叶轮,并各有一列次级至末级叶轮,所说的超越离合器有两个,分别在前轮两侧。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任一自行车逆风增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叶轮有三张在圆周上均布的其凹面为受风面的弧形叶片。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自行车的附属装置,旨在将自行车行驶中所产生的逆风力转换成自行车的驱动力。包含与自行车相连的支架和至少一个可转动地套装在与支架固连的轮轴上的叶轮及其传动车轮的传动机构。支架可连在前轮和车把上,叶轮与叶轮间可用摩擦轮传动,叶轮与前轮间可用齿轮传动。自行车行驶中,逆风吹转叶轮,经摩擦轮将叶轮旋转动力逐级传递和叠加后经齿轮传递给飞轮而传至车轮,在人力驱动同时,增加逆风的驱动力。文档编号B62M7/00GK2138617SQ92220338公开日1993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24日专利技术者蒋甫定 申请人:蒋甫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行车逆风增力器,包含设置在自行车上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支架上有至少一个可转动地套装在与支架固定的轮轴上的叶轮,还有传动车轮的传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甫定
申请(专利权)人:蒋甫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