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清扫式履带抛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57450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7 0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铸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清扫式履带抛丸机,包括壳体、抛丸装置和清扫装置。壳体两侧内壁对称设置有圆柱形凸体,所述的抛丸装置包括主动滚筒、电机、从动滚筒Ⅰ、从动滚筒Ⅱ、履带和抛丸器,工作时,电机转动带动履带运动,物料在履带上进行翻滚或滑动,此时抛丸器工作对物料进行抛丸处理。所述的清扫装置为一长条形的毛刷,毛刷两端固定安装在壳体上,所述的毛刷固定安装在主动滚筒正上方,且毛刷下端面与履带相接触,工作时,履带转动,履带表面与毛刷产生摩擦,毛刷将履带表面的灰尘以及固液体脏物清除。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用以将履带表面的灰尘以及固液体脏物清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设备
,具体的说是一种可清扫式履带抛丸机
技术介绍
抛丸机是通过抛丸器将钢砂钢丸高速抛落冲击在材料物体表面的一种处理技术。相比其他表面处理技术来说,它是更快,更有效,并可对部分保留或冲压后的铸造过程。抛丸机按铸件承载体的结构不同分为滚筒式、链板式、履带式、转台式、台车式、鼠笼式和吊挂式抛丸机等。履带式抛丸机是高强度耐磨橡履带或锰钢履带装载工件。它利用高速回转的叶轮,抛出弹丸形成流丸束,均匀地打击在工件表面上,从而达到清理、强化的目的。适合用于小型铸件、锻件、冲压件、齿轮、弹簧等件的清砂、除锈、去除氧化皮和表面强化,特别适用于不怕碰撞的零件的清理及强化。而履带在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工件被磨削掉的材料的散落以及工件的来回运动,履带表面易产生灰尘以及固体脏物,影响抛丸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清扫式履带抛丸机,用以将履带表面的灰尘以及固液体脏物清除。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清扫式履带抛丸机,包括壳体、抛丸装置和清扫装置。所述的壳体两侧内壁对称设置有圆柱形凸体,所述的抛丸装置包括主动滚筒、电机、从动滚筒1、从动滚筒I1、履带和抛丸器,所述的主动滚筒一端安装在壳体侧壁,所述的电机通过传动带与主动滚筒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的主动滚筒、从动滚筒I和从动滚筒II之间呈三角形分布,主动滚筒、从动滚筒I和从动滚筒II两两之间通过履带相连接,工作时,在传送带的作用下,电机转动带动主动滚筒转动,主动滚筒与从动滚筒I之间的履带上表面与圆柱形凸体表面相接触,相接触的作用是使主动滚筒与从动滚筒I之间的履带呈下凹的圆弧状,抛丸器固定安装在壳体侧壁,工作时,电机转动带动履带运动,物料在履带上进行翻滚或滑动,此时抛丸器工作对物料进行抛丸处理。所述的主动滚筒、从动滚筒I和从动滚筒II所构成的三角形各夹角角度范围为55?80度,主动滚筒与从动滚筒II竖直布置,从动滚筒I位于主动滚筒右下方,且位于从动滚筒II右上方,工作时,履带运动方向背离出料口,物料在下凹的圆弧处有向左上方运动的趋势,有利于物料在壳体内进行翻滚或滑动。所述的清扫装置为一长条形的毛刷,毛刷两端固定安装在壳体上,所述的毛刷固定安装在主动滚筒正上方,且毛刷下端面与履带相接触,工作时,履带转动,履带表面与毛刷产生摩擦,毛刷将履带表面的灰尘以及固液体脏物清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清扫式履带抛丸机,所述的履带上部设置有毛刷,可以有效的将履带表面的灰尘以及固液体脏物清除;(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清扫式履带抛丸机,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清扫式履带抛丸机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清扫式履带抛丸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向视图。图中壳体I,抛丸装置2,清扫装置3,圆柱形凸体11,主动滚筒21,电机22,从动滚筒I 23,从动滚筒II 24,履带25,抛丸器26,毛刷3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可清扫式履带抛丸机,包括壳体1、抛丸装置2和清扫装置3。所述的壳体I两侧内壁对称设置有圆柱形凸体11,所述的抛丸装置2包括主动滚筒21、电机22、从动滚筒I 23、从动滚筒II 24、履带25和抛丸器26,所述的主动滚筒21 —端安装在壳体I侧壁,所述的电机22通过传动带与主动滚筒21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的主动滚筒21、从动滚筒I 23和从动滚筒II 24之间呈三角形分布,主动滚筒21、从动滚筒I 23和从动滚筒II 24两两之间通过履带25相连接,工作时,在传送带的作用下,电机22转动带动主动滚筒21转动,主动滚筒21与从动滚筒I 23之间的履带25上表面与圆柱形凸体11表面相接触,相接触的作用是使主动滚筒21与从动滚筒I 23之间的履带25呈下凹的圆弧状,抛丸器26固定安装在壳体I侧壁,工作时,电机22转动带动履带25运动,物料在履带25上进行翻滚或滑动,此时抛丸器26工作对物料进行抛丸处理。所述的主动滚筒21、从动滚筒I 23和从动滚筒II 24所构成的三角形各夹角角度范围为55?80度,主动滚筒21与从动滚筒II 24竖直布置,从动滚筒I 23位于主动滚筒21右下方,且位于从动滚筒II 24右上方,工作时,履带25运动方向背离出料口,物料在下凹的圆弧处有向左上方运动的趋势,有利于物料在壳体I内进行翻滚或滑动。所述的清扫装置3为一长条形的毛刷31,毛刷31两端固定安装在壳体I上,所述的毛刷31固定安装在主动滚筒21正上方,且毛刷31下端面与履带25相接触,工作时,履带25转动,履带25表面与毛刷31产生摩擦,毛刷31将履带25表面的灰尘以及固液体脏物清除。工作时,电机22转动带动主动滚筒21转动,从而带动履带25转动,履带25转动过程中,物料在履带25上进行翻滚或滑动,此时,抛丸器26工作,对物料进行抛丸处理,同时,清扫装置3的毛刷31对履带25表面的灰尘以及固液体脏物进行清除。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可清扫式履带抛丸机,包括壳体(I)、抛丸装置(2)和清扫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I)两侧内壁对称设置有圆柱形凸体(11),所述的抛丸装置(2)包括主动滚筒(21)、电机(22)、从动滚筒I (23)、从动滚筒II (24)、履带(25)和抛丸器(26),所述的主动滚筒(21) —端安装在壳体(I)侧壁,所述的电机(22)通过传动带与主动滚筒(21)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的主动滚筒(21)、从动滚筒I (23)和从动滚筒II (24)之间呈三角形分布,主动滚筒(21)、从动滚筒I (23)和从动滚筒II (24)两两之间通过履带(25)相连接,主动滚筒(21)与从动滚筒I (23)之间的履带(25)上表面与圆柱形凸体(11)表面相接触,抛丸器(26)固定安装在壳体(I)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清扫式履带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滚筒(21)、从动滚筒I (23)和从动滚筒II (24)所构成的三角形各夹角角度范围为55?80度,主动滚筒(21)与从动滚筒II (24)竖直布置,从动滚筒I (23)位于主动滚筒(21)右下方,且位于从动滚筒II (24)右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清扫式履带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扫装置(3)为一长条形的毛刷(31),毛刷(31)两端固定安装在壳体(I)上,所述的毛刷(31)固定安装在主动滚筒(21)正上方,且毛刷(31)下端面与履带(25)相接触。【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设备
,具体的说是一种可清扫式履带抛丸机,包括壳体、抛丸装置和清扫装置。壳体两侧内壁对称设置有圆柱形凸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清扫式履带抛丸机,包括壳体(1)、抛丸装置(2)和清扫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两侧内壁对称设置有圆柱形凸体(11),所述的抛丸装置(2)包括主动滚筒(21)、电机(22)、从动滚筒Ⅰ(23)、从动滚筒Ⅱ(24)、履带(25)和抛丸器(26),所述的主动滚筒(21)一端安装在壳体(1)侧壁,所述的电机(22)通过传动带与主动滚筒(21)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的主动滚筒(21)、从动滚筒Ⅰ(23)和从动滚筒Ⅱ(24)之间呈三角形分布,主动滚筒(21)、从动滚筒Ⅰ(23)和从动滚筒Ⅱ(24)两两之间通过履带(25)相连接,主动滚筒(21)与从动滚筒Ⅰ(23)之间的履带(25)上表面与圆柱形凸体(11)表面相接触,抛丸器(26)固定安装在壳体(1)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旭东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