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抛丸式履带抛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3184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5 1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铸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双层抛丸式履带抛丸机,包括壳体和抛丸装置;抛丸装置包括履带、滚筒、皮带轮、皮带、抛丸电机、抛丸器、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器和输丸管,工作时,抛丸电机转动带动两个滚筒转动,从而带动两个履带运动,履带运动的过程中,物料在履带上翻滚或滑动,抛丸器进行抛丸,喷出的小钢球经履带的圆孔进入钢球集中处,经斗式提升机的提升作用以及螺旋输送器的输送,钢球重新回到抛丸器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有两条履带,物料可以在两条履带上同时进行抛丸处理,从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抛丸效率较现有履带式抛丸机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设备
,具体的说是一种双层抛丸式履带抛丸机
技术介绍
抛丸机是通过抛丸器将钢砂钢丸高速抛落冲击在材料物体表面的一种处理技术。相比其他表面处理技术来说,它是更快,更有效,并可对部分保留或冲压后的铸造过程。抛丸机按铸件承载体的结构不同分为滚筒式、链板式、履带式、转台式、台车式、鼠笼式和吊挂式抛丸机等。履带式抛丸机是高强度耐磨橡履带或锰钢履带装载工件。它利用高速回转的叶轮,抛出弹丸形成流丸束,均匀地打击在工件表面上,从而达到清理、强化的目的。适合用于小型铸件、锻件、冲压件、齿轮、弹簧等件的清砂、除锈、去除氧化皮和表面强化,特别适用于不怕碰撞的零件的清理及强化。而现有的履带式抛丸机在工作时,主要是通过抛丸机内部的一条履带装载工件,抛丸效率有待提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抛丸式履带抛丸机,用以克服现有履带式抛丸机抛丸效率不高的问题,提高抛丸机的抛丸效率。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抛丸式履带抛丸机,包括壳体和抛丸装置,所述的壳体两侧内壁对称设置有圆柱形凸体,抛丸机出口处安装有进料门,所述的进料门底部嵌入抛丸机出口的滑槽内。所述的抛丸装置包括履带、滚筒、皮带轮,皮带,抛丸电机,抛丸器,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器和输丸管,所述的履带有两个,分别通过滚筒安装在壳体上部与下部,每个履带上安装有三个滚筒,三个滚筒中有一个主动滚筒,三个滚筒使履带呈三角形布置,且履带一侧与壳体的圆柱形凸体相接触而下凹,壳体上部与下部的履带的主动滚筒上均安装有皮带轮,上部履带与下部履带之间通过皮带相连接,抛丸电机固定安装在壳体侧面,且抛丸电机通过皮带与下部履带的主动滚筒相连接。所述的抛丸器有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壳体侧壁上部与下部;所述的斗式提升机一端固定安装在履带抛丸机的钢球集中处,斗式提升机另一端位于抛丸机顶部,且斗式提升机侧部固定安装有螺旋输送器,螺旋输送器末端与输丸管入口相固连,输丸管出口分别位于两个抛丸器的进料口处,工作时,抛丸电机转动带动两个主动滚筒转动,从而带动两个履带运动,履带运动的过程中,物料在履带上翻滚或滑动,抛丸器进行抛丸,喷出的小钢球经履带的圆孔进入钢球集中处,经斗式提升机的提升作用以及螺旋输送器的输送,钢球重新回到抛丸器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设计有两条履带,物料可以在两条履带上同时进行抛丸处理,从而本专利技术的抛丸效率较现有履带式抛丸机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层抛丸式履带抛丸机,抛丸机内部安装有两条履带,工件可以在两条履带上同时进行抛丸处理,提高了抛丸机的抛丸效率;(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层抛丸式履带抛丸机,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层抛丸式履带抛丸机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层抛丸式履带抛丸机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向视图。图中壳体I,抛丸装置2,圆柱形凸体11,进料门12,滑槽13,履带21,滚筒22、主动滚筒221,皮带轮23,皮带24,抛丸电机25,抛丸器26,斗式提升机27,螺旋输送器28,输丸管29。【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层抛丸式履带抛丸机,包括壳体I和抛丸装置2,所述的壳体I两侧内壁对称设置有圆柱形凸体11,抛丸机出口处安装有进料门12,所述的进料门12底部嵌入抛丸机出口的滑槽13内。所述的抛丸装置2包括履带21、滚筒22、皮带轮23,皮带24,抛丸电机25,抛丸器26,斗式提升机27、螺旋输送器28和输丸管29,所述的履带21有两个,分别通过滚筒22安装在壳体I上部与下部,每个履带21上安装有三个滚筒22,三个滚筒22中有一个主动滚筒221,三个滚筒22使履带21呈三角形布置,且履带21 —侧与壳体I的圆柱形凸体11相接触而下凹,壳体上部与下部的履带21的主动滚筒221上均安装有皮带轮23,上部履带21与下部履带21之间通过皮带24相连接,抛丸电机25固定安装在壳体I侧面,且抛丸电机25通过皮带24与下部履带21的主动滚筒221相连接。所述的抛丸器26有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壳体I侧壁上部与下部;所述的斗式提升机27 —端固定安装在履带抛丸机的钢球集中处,斗式提升机27另一端位于抛丸机顶部,且斗式提升机27侧部固定安装有螺旋输送器28,螺旋输送器28末端与输丸管29入口相固连,输丸管29出口分别位于两个抛丸器26的进料口处。工作时,抛丸电机25转动带动两个主动滚筒221转动,从而带动两个履带21运动,履带21运动的过程中,物料在履带21上翻滚或滑动,抛丸器26进行抛丸,喷出的小钢球经履带21的圆孔进入钢球集中处,经斗式提升机27的提升作用以及螺旋输送器28的输送,钢球重新回到抛丸器26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设计有两条履带21,物料可以在两条履带21上同时进行抛丸处理,从而本专利技术的抛丸效率较现有履带式抛丸机高。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双层抛丸式履带抛丸机,包括壳体(I)和抛丸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⑴两侧内壁对称设置有圆柱形凸体(11),抛丸机出口处安装有进料门(12),所述的进料门(12)底部嵌入抛丸机出口的滑槽(13)内;其中: 所述的抛丸装置⑵包括履带(21)、滚筒(22)、皮带轮(23),皮带(24),抛丸电机(25),抛丸器(26),斗式提升机(27)、螺旋输送器(28)和输丸管(29),所述的履带(21)有两个,分别通过滚筒(22)安装在壳体(I)上部与下部,每个履带(21)上安装有三个滚筒(22),三个滚筒(22)中有一个主动滚筒(221),三个滚筒(22)使履带(21)呈三角形布置,且履带(21) —侧与壳体(I)的圆柱形凸体(11)相接触而下凹,壳体上部与下部的履带(21)的主动滚筒(221)上均安装有皮带轮(23),上部履带(21)与下部履带(21)之间通过皮带(24)相连接,抛丸电机(25)固定安装在壳体(I)侧面,且抛丸电机(25)通过皮带(24)与下部履带(21)的主动滚筒(221)相连接。所述的抛丸器(26)有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壳体(I)侧壁上部与下部;所述的斗式提升机(27) —端固定安装在履带抛丸机的钢球集中处,斗式提升机(27)另一端位于抛丸机顶部,且斗式提升机(27)侧部固定安装有螺旋输送器(28),螺旋输送器(28)末端与输丸管(29)入口相固连,输丸管(29)出口分别位于两个抛丸器(26)的进料口处。【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设备
,具体的说是一种双层抛丸式履带抛丸机,包括壳体和抛丸装置;抛丸装置包括履带、滚筒、皮带轮、皮带、抛丸电机、抛丸器、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器和输丸管,工作时,抛丸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抛丸式履带抛丸机,包括壳体(1)和抛丸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两侧内壁对称设置有圆柱形凸体(11),抛丸机出口处安装有进料门(12),所述的进料门(12)底部嵌入抛丸机出口的滑槽(13)内;其中:所述的抛丸装置(2)包括履带(21)、滚筒(22)、皮带轮(23),皮带(24),抛丸电机(25),抛丸器(26),斗式提升机(27)、螺旋输送器(28)和输丸管(29),所述的履带(21)有两个,分别通过滚筒(22)安装在壳体(1)上部与下部,每个履带(21)上安装有三个滚筒(22),三个滚筒(22)中有一个主动滚筒(221),三个滚筒(22)使履带(21)呈三角形布置,且履带(21)一侧与壳体(1)的圆柱形凸体(11)相接触而下凹,壳体上部与下部的履带(21)的主动滚筒(221)上均安装有皮带轮(23),上部履带(21)与下部履带(21)之间通过皮带(24)相连接,抛丸电机(25)固定安装在壳体(1)侧面,且抛丸电机(25)通过皮带(24)与下部履带(21)的主动滚筒(221)相连接。所述的抛丸器(26)有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壳体(1)侧壁上部与下部;所述的斗式提升机(27)一端固定安装在履带抛丸机的钢球集中处,斗式提升机(27)另一端位于抛丸机顶部,且斗式提升机(27)侧部固定安装有螺旋输送器(28),螺旋输送器(28)末端与输丸管(29)入口相固连,输丸管(29)出口分别位于两个抛丸器(26)的进料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旭东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