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万路专利>正文

自行车助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5200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自行车助力器,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行车后轮通过减振装置安装在车架上,同时,后轮上增设一棘轮副,该棘轮副的外套上设有一驱动杆,该驱动杆通过连杆机构与车架连接。自行车行驶过程中上下振动时,所述减振装置会吸收车辆的振动,使该减振器的长度返复变化,通过连杆机构即可以使驱动杆往复摆动,所述棘轮到将该驱动杆的摆动转化为单向驱动力,带动后轮转动,从而可以达到助力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经济实用,效果明显。(*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自行车助力器,主要适用于各种自行车。现有自行车包括车架,前后轮和传动装置,作为交通工具。自行车的缺点主要在于舒适性较差,骑行比较费力。为改善其舒适性。现有一带有减振装置的自行车。为使骑行更加省力,目前的技术解次方案是在自行车上增加发动机,这种方案的缺点在于它使自行车的成本,造价大幅度提高,并且大增加车辆保养,维护的工作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车助力装置,以达到骑行省力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行车后轮通过减振装置安装在车架上,同时,后轮上增设一棘轮副,该棘轮副的外套上设有一驱动杆,该驱动杆通过连杆机构与车架连接。自行车行驶过程中上下振动时,所述减振装置会吸收车辆的振动,使该减振器的长度返复变化,通过连杆机构即可以使驱动杆往复摆动,所述棘轮到将该驱动杆的摆动转化为单向驱动力,带动后轮转动,从而可以达到助力作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经济实用,效果明显。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自行车助力装置的结构是,自行车后轮3通过减振装置2安装在车架1上,同时,后轮3上增设一棘轮副,该棘轮副的所述棘轮副主要由棘轮7,棘轮外套5和棘爪组成,其中棘轮7固定后轮轴6上,棘轮外套5内侧外装有棘爪,并利用该棘爪与所述的棘轮7相联系。车辆正常行驶的,所述定位杆9被置于合的状态,如图1所示,此时驱动杆8被向上顶起,弹簧被压缩,于是弹簧的张力使离合支架10靠近驱动杆11,于是刹车带4紧抱住棘轮外套5,实现驱动杆11与棘较外套5的连接。如需倒车时,可将定位杆9按下,离合杆8随之下降,驱动杆11与离合支架10之间距离增加,刹车带4松开,棘轮外套5可以自由转动,这样,即可以保证倒与的能够正常操作。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自行车后轮(3)通过减振装置(2)安装在车架(1)上,同时,后轮轴(6)上设一棘轮副,该棘轮副的外套(4)上设有一驱动杆(11),该驱动杆(11)通过连杆机构(12)与车架(1)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棘轮外套(5)通过一离合装置与驱动杆(11)连接,该离合装置的结构是棘轮外套(5)的外侧设有一刹车带(4),该刹车带(4)的一端与驱动杆(11)连接,刹车带(4)的另一端绕过棘轮外套(5)后返回到驱动杆(11)附近,并与离合支架(10)相连接,本离合装置还包括有离合杆(8)、定位杆(9)和复位弹簧,其中离合杆(8)穿过离合支架(10)和驱动杆(11)安装,所述复位弹簧套装在离合杆(8)上,在离合支架(10)下端设有所述定位杆(9),该空位杆(9)的位置与离合杆(8)下端相对应。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自行车助力器,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行车后轮通过减振装置安装在车架上,同时,后轮上增设一棘轮副,该棘轮副的外套上设有一驱动杆,该驱动杆通过连杆机构与车架连接。自行车行驶过程中上下振动时,所述减振装置会吸收车辆的振动,使该减振器的长度返复变化,通过连杆机构即可以使驱动杆往复摆动,所述棘轮到将该驱动杆的摆动转化为单向驱动力,带动后轮转动,从而可以达到助力作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经济实用,效果明显。文档编号B62M1/00GK1155489SQ9610081公开日1997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23日专利技术者刘万路 申请人:刘万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自行车后轮(3)通过减振装置(2)安装在车架(1)上,同时,后轮轴(6)上设一棘轮副,该棘轮副的外套(4)上设有一驱动杆(11),该驱动杆(11)通过连杆机构(12)与车架(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万路
申请(专利权)人:刘万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