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混合驱动系统的摩托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94906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公开了一种摩托车(1),其中曲轴(56)布置在动力装置箱(55)的下部,离合器轴(57)布置为与曲轴(56)平行并且比曲轴(56)高,变速箱轴(58)和电动机轴(59)布置的方式为从离合器轴(57)的一端沿车体的纵向(从车头到车尾)延伸。即,变速箱轴(58)和电动机轴(59)串联布置,而且与曲轴(56)平行并且比曲轴(56)高。由于变速箱轴(58)和电动机轴(59)在车体纵向上串联布置,所以作用到动力装置箱(55)上的力的方向变得简单了。这使得动力装置箱易于设计。(*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整体涉及摩托车,特别涉及除发动机外还包括电动机的混合动力摩托车。
技术介绍
目前主要可应用的是利用汽油发动机作用驱动源的车辆。但是,在必须避免出现废气的地方需要利用电动机作为驱动源的车辆。但是利用电动机作为驱动源的车辆有一些不便之处,即其车体重量增加,并且跑的距离变短。为克服这种不便之处,出现了越来越强烈的要求,即开发除发动机外还包括电动机的混合动力车辆。例如,日本专利Laid-Open Publication No.HEI-8-175477公开了一种标题为“用于在摩托车或类似车辆中把发动机动力转换为电动机动力/把电动机动力转换为发动机动力的装置”的混合动力摩托车。如在上述publication的图2中所示,曲轴与车轴平行,如在图3中所示,电动机轴与车轴垂直。特别是,根据相关技术结构,由于曲轴在车体的横向上延伸并且电动机轴在车体的纵向上延伸,所以包含曲轴和电动机轴的变速箱受到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的力。从而,变速箱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以承受上述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的力,因此不但增加了变速箱的重量,而且造成了动力传输系统中的传动损失。专利技术公开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该摩托车能够降低驱动力传输系统中的动力传输损失,并减少变速箱,即动力装置箱的重量。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其中设有一发动机和一电动机作为动力装置,发动机输出和电动机输出分别通过变速箱轴和电动机轴传递给驱动轮,其特征在于,变速箱轴和电动机轴在车体纵向上同轴地串联布置,并且与发动机的曲轴平行。由于变速箱轴和电动机轴在车体纵向上串联布置,作用在动力装置箱上的力的方向变得简单了。这减少了动力传输损失,并使动力装置箱易于设计。具体地,动力装置箱可以这样设计,即在施力的方向上刚度高,在施力的方向上刚度低;从而,与作用力的简化程度成比例,动力装置箱总体上可以减少重量,并可制造的紧凑些。根据在权利要求2中限定的专利技术,除在权利要求1中限定的专利技术的构造外,变速箱轴上支承一单向离合器,并且提供了与变速箱轴一体的支承一起动机单向离合器和一离心式离合器的离合器轴。离合器轴一体地连接于变速箱轴;单向离合器由变速箱轴保持;起动机用单向离合器和离心式离合器由离合器轴保持。根据在权利要求3中定义的专利技术,除在权利要求1中限定的专利技术的构造外,动力装置与后轮一起可摆动地安装在主车架上。通过这种布置方式,由于动力装置重量显著减少并且可与后轮一起摆动,所以可减少非悬挂重量并提高转向稳定性。附图简要描述下面仅通过实例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动力装置的剖面侧视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动力装置的剖面俯视图;图4为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锥型无级变速器的构造和功能的视图;图5为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锥型无级变速器的构造和功能的视图;图6为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视图;图7为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变速箱润滑系统的视图;图8为动力装置的前视图,其表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作为气门驱动机构的凸轮轴驱动机构。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方式下面的描述在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绝不是要限定本专利技术或其用途或应用。参见图1,摩托车1的下面中间部分上具有一箱形主车架2,其作为电池容纳箱。反U形前摆臂4通过前枢轴3从主车架2的下前部分伸出,前轮5可转动地安装在前摆臂4上。前管柱7从主车架2的上前部分倾斜伸出,前管8固定在前管柱7的前端。车把柱9可转动地安装在前管8中,转向臂11安装在车把柱9的下端。转向臂11的前端(下端)与安装在前轮5上的转向节12相连。动力装置15通过后枢轴13可摆动地安装在主车架2的上后部分。后轮16安装在动力装置15上。后减震器17布置在后轮16的前面,空气滤清器18、排气管19、消声器21和尾灯布置在后轮16的后面。车体由按从车体前面到后面顺序布置的前挡泥板25、前盖26、前车把盖27、中间罩板28、后罩板29和后挡泥板31包围。在图1中,参考号码30指杆轴;32是前制动盘;33是卡钳;34是树脂弹簧;35是前减震器;36是腿护板;37是乘客踏板;38是侧支架;39是主支架。在图1的上侧,参考号码41指喇叭;42是前灯;43是车把;44是手柄;45是挡板通道;46是散热器;47是风扇;48是薄板;49是头盔箱;51是头盔;52是尾灯;55是动力装置箱。动力装置箱55由左右曲轴箱55a和55b(图反面的右侧曲轴箱55b未示出)、变速箱55c、电动机箱55d和减速齿轮箱55e组成。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动力装置的剖面侧视图。如将通过参考图8完整描述的,动力装置15包括一四冲程发动机,其中在气缸盖上备有进气凸轮轴和排气凸轮轴。动力装置15具有布置在动力装置箱55下部的曲轴56;与曲轴56平行并且高于曲轴56布置的离合器轴47;变速箱轴58和电动机轴59,它们的布置方式为从离合器轴57的一端沿车体纵向(从车头到车尾)延伸。即,离合器轴57、变速箱轴58和电动机轴59串联布置,而且与曲轴56平行并且比曲轴56高。由于离合器轴57、变速箱轴58和电动机轴59在车体纵向上串联布置,所述作用到动力装置箱55上的力的方向变得简单了。这使动力装置箱55易于设计。具体地,动力装置箱55可设计为,在有力作用的方向上刚度高,在没有力作用的方向上刚度低;从而,根据作用在动力装置箱55上的力的简化程度,动力装置箱55总体上可以减少重量,并可做得紧凑些。在图2中,参考号码75指外摆线齿减速齿轮;76是电位计,用于检测将在后面描述的变速箱控制电机95的转动角度;121是凸轮轴驱动的皮带轮;78是由皮带轮121驱动的水泵;79是皮带罩;103a是布置在图下部中间部分的油泵箱。通过参考下面的附图完整描述与离合器轴57、变速箱轴58和电动机轴59相关的部件的细节。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动力装置的剖面俯视图。通过参考该图描述与离合器轴、变速箱轴及电动机轴相关的部件的细节,和驱动力变速箱构造。可转动地安装在离合器轴57上的初级从动齿轮62由安装在曲轴56上的初级主动齿轮61驱动。初级从动齿轮62独立于离合器轴57驱动起动机用单向离合器63的离合器外盘64和离心式离合器67的离合器内盘68。为此,初级从动齿轮62可通过圆柱形件66与单向离合器63的离合器外盘64和离心式离合器67的离合器内盘68连接。当离心式离合器内盘68以规定值或更高的转速转动时,离心式离合器外盘69就与离心式离合器内盘68共同转动,其结果是离合器轴57开始被驱动旋转。上述初级主动齿轮61包括用于防止出现齿轮喀嗒作响现象的相位差调整副齿轮61a和弹簧61b。变速箱70为锥形,其功能将参考另一个附图完整描述,变速箱以变速箱轴58→内盘71→锥体72→外杯形体73的顺序传递动力。外杯形体73的转动通过单向离合器83传递到电动机轴59。电动机80是无芯型的,其中永久磁铁型转子81安装在电动机轴59上,定子线圈82安装在电动机箱体55d上。当离心式离合器67启动时,驱动力以离合器轴57、变速箱轴58、变速箱70、电动机轴59的顺序传递,并通过多盘型扭矩限制器84和减速齿轮机构85(其由小齿轮86、大齿轮87、小齿轮88和大齿轮89组成)作用在驱动轴90上。多盘型扭矩限制器84包括与电动机轴59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其中设有用作动力装置的发动机和电动机,发动机输出和电动机输出分别通过变速箱轴和电动机轴传递给驱动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轴和所述电动机轴在车体纵向上同轴地串联布置,并与发动机的曲轴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任卓志轮违薰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