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电厂工艺废水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942001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1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方法。为解决现有核电厂工艺废水处理存在的二次废物量大、能耗大等诸多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核电厂工艺废水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在工艺废水中添加化学絮凝剂,对胶体态放射性核素进行絮凝;(二)将工艺废水通过活性炭层,滤除胶体态放射性核素絮凝物,并吸附去除大部分非胶体态放射性核素;然后,通过沸石层进行吸附,进一步去除剩余的放射性核素;(三)将工艺废水通过离子交换处理,以去除盐分并实现pH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核电厂工艺废水的处理方法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离子交换树脂的用量,显著降低了二次废物量;避免了蒸发过程的采用,大大降低了能耗,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方法,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核电厂工艺废水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别为含硼的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流出物、地面疏水和含有高悬浮物颗粒的工艺废水,其放射性水平通常为14?106Bq/L,通常包含种类繁多的放射性核素。根据新修订的国家标准(GB6249-2011),滨海核电厂址槽式排放口的放射性核素限制为1000Bq/L(氚和碳14除外),而内陆厂址的排放限制为lOOBq/L。因此,需要对核电厂工艺废水进行妥善的处理,去除其中的放射性核素,以满足排放要求。除上述强制性要求外,在放射性废物处理领域,废物的处理还应实现以最终处置为指导的“废物最小化”以及“辐射防护最优化”等原则。其中,“废物最小化”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核电厂工艺废水处理主要采用“过滤+蒸发+离子交换”处理模式,该模式存在多方面难以克服缺点。其一,二次废物量大,不符合“废物最小化”原则。在该处理模式中,放射性核素主要通过离子交换进行去除。虽然离子交换处理操作非常方便,处理后的废水能够满足排放要求,但产生的大量放射性废树脂为有机物,以目前的技术难以较好实现固化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核电厂工艺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在核电厂工艺废水中添加化学絮凝剂,对胶体态放射性核素进行絮凝;(二)将步骤(一)处理后的核电厂工艺废水通过活性炭层,滤除步骤(一)中生成的胶体态放射性核素絮凝物,并吸附去除大部分非胶体态放射性核素;然后,通过沸石层进行吸附,进一步去除剩余的放射性核素;(三)将步骤(二)处理后的核电厂工艺废水通过离子交换处理,以去除盐分并实现pH调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砚国张振涛刘明章游新锋王松平郑文俊李俊雄王雷邱乙亩华小辉陶幼林杨林月张旭郑宇杨勇刚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桃花江核电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