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追尾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39155 阅读:3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卡车追尾保护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其固定设置于卡车底部的卡车大梁上;备胎吊挂机构,其顶部设置于固定支架上;备用轮胎,其轴心部位吊挂于备胎吊挂机构的底部,其上端面铰接于卡车大梁上;推杆,推杆一端与卡车后保险杠连接,推杆的另一端与备胎吊挂机构连接,用于驱动备用轮胎绕其与卡车大梁的铰接点顺时针旋转。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发生追尾时,轿车将卡车后保险杠顶弯带动推杆向前移动,推杆驱动备胎吊挂机构使得备用轮胎绕其与卡车大梁的铰接点顺时针旋转,轿车继续前进时,备用轮胎顶住轿车车头中下部,由于轿车车头中下部的强度高,能承受较大冲击力,从而实现备用轮胎阻止轿车钻入卡车底部,避免造成车毁人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卡车追尾保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卡车追尾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公路交通的高速发展,汽车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其中,因汽车追尾造成的重特大事故占30%,其后果十分严重。造成与卡车追尾时轿车容易钻入卡车底部的主要原因是卡车车厢底部的卡车大梁高于轿车车头。虽然卡车设有后保险杠,但是其对追尾轿车的保护作用非常有限,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卡车后保险杠太单薄,对追尾的轿车止挡作用微弱;二是卡车后保险杠太高,发生追尾时,不能碰到轿车的前保险杠或轿车发动机舱的坚固部件,起不到止挡作用。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卡车追尾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卡车追尾保护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卡车追尾保护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其固定设置于卡车底部的卡车大梁上,且位于卡车后保险杠与卡车后轮之间;备胎吊挂机构,其顶部设置于固定支架上;备用轮胎,备用轮胎轴心部位吊挂于备胎吊挂机构的底部,备用轮胎的上端面铰接于卡车大梁上,备用轮胎与卡车大梁的铰接点位于备用轮胎轴心的一侧且远离卡车后保险杠设置;推杆,推杆一端与卡车后保险杠连接,推杆的另一端与备胎吊挂机构连接,用于驱动备用轮胎绕其与卡车大梁的铰接点顺时针旋转。本专利技术中推杆连接卡车后保险杠和备用吊挂机构,当发生追尾时,轿车将卡车后保险杠顶弯带动推杆向前移动,推杆驱动备胎吊挂机构使得备用轮胎绕其与卡车大梁的铰接点顺时针旋转,轿车继续前进时,备用轮胎顶住轿车车头中下部,由于轿车车头中下部的强度高,能承受较大冲击力,从而实现备用轮胎阻止轿车钻入卡车底部,避免造成车毁人亡。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备胎吊挂机构包括备胎吊杆和备胎锁定件,备胎吊杆的顶部活动设置于固定支架上,备胎锁定件设置于备胎吊杆的底部,推杆与备胎吊杆连接驱动备胎吊杆与固定支架脱开。其中,轿车将卡车后保险杠顶弯带动推杆向前移动,推杆驱动备胎吊杆与固定支架脱开,使得备用轮胎绕其与卡车大梁的铰接点顺时针旋转顶住轿车车头中下部,避免轿车钻入卡车底部。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选择,备胎吊挂机构包括备胎吊杆和备胎锁定件,备胎吊杆的顶部设置于固定支架上,备胎吊杆为伸缩式结构,备胎锁定件设置于备胎吊杆的底部,推杆与备胎吊杆连接驱动备胎吊杆伸长。其中,轿车将卡车后保险杠顶弯带动推杆向前移动,推杆驱动备胎吊杆伸长,使得备用轮胎绕其与卡车大梁的铰接点顺时针旋转顶住轿车车头中下部,避免轿车钻入卡车底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的备用轮胎与卡车大梁之间还设置有压簧,压簧设置于备用轮胎轴心的一侧且靠近卡车后保险杠设置。其中,备胎吊杆与固定支架脱开或备胎吊杆向下伸出时,压簧将备胎吊杆向下弹出。本专利技术还设置有限位挡板,其固定设置于卡车大梁上,且位于备用轮胎与卡车后轮之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作为优选的方案,还设置有辅助驱动机构,其设置于卡车大梁上且与备胎吊杆连接,用于驱动备用轮胎绕其与卡车大梁的铰接点顺时针旋转。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增加辅助驱动机构,当发生追尾时辅助驱动机构可以驱动备用轮胎绕其与卡车大梁的铰接点顺时针旋转,进一步避免轿车钻入卡车底部。作为优选的方案,还设置有保护气囊,其设置于备用轮胎上方且靠近压簧设置。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增加保护气囊,可以提高备胎翻转速度,减少备胎翻转时间,以合适的角度顶在轿车的受力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图。其中,1.固定支架,2.卡车大梁,3.卡车后保险杠,4.推杆,5.备用轮胎,6压簧,7.备胎锁定件,8.备胎吊杆,9、铰接机构,10、限位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为了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如图1至图2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卡车追尾保护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其固定设置于卡车底部的卡车大梁2上,且位于卡车后保险杠3与卡车后轮之间;备胎吊挂机构,其顶部设置于固定支架1上;备用轮胎5,备用轮胎5轴心部位吊挂于备胎吊挂机构的底部,备用轮胎5的上端面铰接于卡车大梁2上,备用轮胎5与卡车大梁2的铰接点位于备用轮胎5轴心的一侧且远离卡车后保险杠3设置;推杆4,推杆4一端与卡车后保险杠3连接,推杆4的另一端与备胎吊挂机构连接,用于驱动备用轮胎5绕其与卡车大梁2的铰接点顺时针旋转。本实施方式中推杆4连接卡车后保险杠3和备用吊挂机构,当发生追尾时,轿车将卡车后保险杠3顶弯带动推杆4向前移动,推杆4驱动备胎吊挂机构使得备用轮胎5绕其与卡车大梁2的铰接点顺时针旋转,轿车继续前进时,备用轮胎5顶住轿车车头中下部,由于轿车车头中下部的强度高,能承受较大冲击力,从而实现备用轮胎5阻止轿车钻入卡车底部,避免造成车毁人亡。根据实际情况,本实施方式的备胎吊挂机构包括备胎吊杆8和备胎锁定件7,备胎吊杆8的顶部活动设置于固定支架1上,备胎锁定件7设置于备胎吊杆8的底部,推杆4与备胎吊杆8连接驱动备胎吊杆8与固定支架1脱开,固定支架1为U型结构。其中,轿车将卡车后保险杠3顶弯带动推杆4向前移动,推杆4驱动备胎吊杆8与固定支架1脱开,使得备用轮胎5绕其与卡车大梁2的铰接点顺时针旋转顶住轿车车头中下部,避免轿车钻入卡车底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备用轮胎5与卡车大梁2之间还设置有压簧6,压簧6设置于备用轮胎5轴心的一侧且靠近卡车后保险杠3设置。其中,备胎吊杆8与固定支架1脱开时,压簧6将备胎吊杆8向下弹出。本实施方式还设置有限位挡板10,其固定设置于卡车大梁2上,且位于备用轮胎5与卡车后轮之间。本实施方式中备用轮胎5的上端面通过铰接机构9铰接于卡车大梁2上,铰接机构9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结构不作限定。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备胎吊挂机构包括备胎吊杆8和备胎锁定件7,备胎吊杆8的顶部设置于固定支架1上,备胎吊杆8为伸缩式结构,备胎锁定件7设置于备胎吊杆8的底部,推杆4与备胎吊杆8连接驱动备胎吊杆8伸长。其中,轿车将卡车后保险杠3顶弯带动推杆4向前移动,推杆4驱动备胎吊杆8伸长,使得备用轮胎5绕其与卡车大梁2的铰接点顺时针旋转顶住轿车车头中下部,避免轿车钻入卡车底部。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还设置有辅助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其设置于卡车大梁2上且与备胎吊杆8连接,用于驱动备用轮胎5绕其与卡车大梁2的铰接点顺时针旋转。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增加辅助驱动机构,当发生追尾时辅助驱动机构可以驱动备用轮胎5绕其与卡车大梁2的铰接点顺时针旋转,进一步避免轿车钻入卡车底部。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还设置有保护气囊(图中未示出),其设置于备用轮胎5上方且靠近压簧6设置。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增加保护气囊,当发生追尾时保护气囊可以提高备胎的转动速度,减少备胎翻转时间,以合适的角度顶在轿车的受力位置。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卡车追尾保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卡车追尾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其固定设置于卡车底部的卡车大梁上,且位于卡车后保险杠与卡车后轮之间;备胎吊挂机构,其顶部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上;备用轮胎,所述备用轮胎的轴心部位吊挂于所述备胎吊挂机构的底部,所述备用轮胎的上端面铰接于卡车大梁上,所述备用轮胎与卡车大梁的铰接点位于所述备用轮胎轴心的一侧且远离卡车后保险杠设置;推杆,所述推杆一端与卡车后保险杠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备胎吊挂机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备用轮胎绕其与卡车大梁的铰接点顺时针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卡车追尾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其固定设置于卡车底部的卡车大梁上,且位于卡车后保险杠与卡车后轮之间;备胎吊挂机构,其顶部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上;备用轮胎,所述备用轮胎的轴心部位吊挂于所述备胎吊挂机构的底部,所述备用轮胎的上端面铰接于卡车大梁上,所述备用轮胎与卡车大梁的铰接点位于所述备用轮胎轴心的一侧且远离卡车后保险杠设置;推杆,所述推杆一端与卡车后保险杠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备胎吊挂机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备用轮胎绕其与卡车大梁的铰接点顺时针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追尾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胎吊挂机构包括备胎吊杆和备胎锁定件,所述备胎吊杆的顶部活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备胎锁定件设置于所述备胎吊杆的底部,所述推杆与所述备胎吊杆连接驱动所述备胎吊杆与固定支架脱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追尾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王紫菁高洁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