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砂制火锅器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36701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0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器皿领域,特别为餐具,具体为一种分体式砂制火锅器皿。该砂制火锅采用分体式,主要由锅体和锅底座两部分组成。由原来的一体式改成分体式后,不仅循环利用率提高,同时减少了木炭的用量,有利于清洗,减少了食物的残留,保持了菜品的原汁原味,也有利于环保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食品器皿领域,特别为餐具领域,具体为一种分体式砂制火锅器皿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火锅器皿一般是一体式的,锅体、烟筒和底座一体连接,无法拆分,这样造成清洗很不方便,而且一般采用铜制品,俗称铜火锅。另外,由于铜火锅的木炭都放置在烟筒内,为了保证火锅的温度,那么烟筒的容量往往很大,则可以盛装更多的木炭,避免在食用火锅的过程中再次添加木炭,但是,增大了烟筒容量的办法就是增大烟筒的直径,这样造成了锅体的有效容量减小,而且锅体内底部边缘与烟筒底部边缘之间几乎直接连接,不存在多大的空间,也就是说,没有一个相对平整的锅体底面,锅体内盛装菜肴的容量必然减小,那么在食用过程中,加菜的现象会经常出现;而且也容易造成锅体内底部烧焦菜,影响口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目前铜火锅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分体式砂制火锅器皿。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分体式砂制火锅器皿,包括砂制的锅体和锅盖,所述锅体内中央设有烟筒,所述锅体上设有锅盖;包括砂制的锅底座,所述锅底座包括下部支撑座和上部支撑座,所述下部支撑座和上部支撑座通过颈部过渡一体连接,位于下部支撑座和上部支撑座之间的颈部处一体形成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筛孔,所述下部支撑座的底面封闭,所述下部支撑座的正面开有炭灰孔、其两侧面正对开有通风孔;锅体支撑于锅底座的上部支撑座上,所述烟筒与上部支撑座联通。使用时,将锅体位于锅底座上,木炭由烟筒加入,或者可以在锅底座的上部支撑座内放少许木炭,点火后,即可在锅体内放入菜肴。由于锅体和锅底座采用分体式结构,锅底座的上部支撑座内也可以盛装木炭,位于隔板上,这样盛装木炭的空间增大,那么烟筒的空间就可以减小,自然烟筒的直径减少,增大了锅体的容量,放置更多的菜肴,例如锅体内底部边缘距离烟筒的底部边缘8?10cm,形成相对平整的锅体底部,菜肴不容易粘结在锅体内壁,也就不会造成烧焦烧糊的现象。而且,锅底座的上部支撑座和下部支撑座之间形成颈部,下部支撑座可以形成更大的空间,有利于风量的进入,那么木炭位于锅底座的上部支撑座内,木炭可以充分燃烧,风量通过锅底座的下部支撑座的两侧通风孔进入,通过颈部的隔板的筛孔后进入上部支撑座,木炭充分燃烧后,通过烟筒流出。由原来的一体式改成分体式后,不仅循环利用率提高,同时减少了木炭的用量,有利于清洗器皿,减少了食物的残留,保持了菜品的原汁原味,也有利于环保健康,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砂器是以坩土、煤等为原料,经过和泥、踩泥、制坏、上釉、烧制而成,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砂器从使用的原料和制作过程来看,都是天然的,没任何污染,由此可见,用砂器制品对身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该新型的砂制火锅采用分体式连接,锅体和底座分离,不仅增大木炭的盛装空间,而且盛装木炭更加简单、方便,有利于清洁火锅器皿,健康环保,更加实用,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锅底座的结构不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锅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锅盖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锅盖,2-锅体,3-烟筒,4_下部支撑座,5-上部支撑座,6_隔板,7_筛孔,8_通风孔,9_炭灰孔,10-颈部,11-提手,12-烟筒孔,13-耳柄,14-底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一种分体式砂制火锅器皿,如图1所示,包括砂制的锅体2、锅盖I和锅底座。如图4所示,所述锅体2内中央设有烟筒3,所述锅体2内底部边缘距离烟筒3的底部边缘8?10cm,具有了相对平整的锅体底面,增大了锅体2的内部容积。所述锅体2的高度为12?15cm,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所述锅体2的侧面上部对称设有耳柄13,用于端起锅体2。所述锅体2上设有锅盖1,如图5所示,所述锅盖I中间部分设有用于穿过烟筒的烟筒孔12,锅盖I的表面上对称设有提手11,用于提起锅盖I。如图2所示,所述锅底座包括下部支撑座4和上部支撑座5,所述下部支撑座4和上部支撑座5通过颈部10过渡一体连接。如图3所示,位于下部支撑座4和上部支撑座5之间的颈部10处一体形成有隔板6,所述隔板6上开设有筛孔7,用于风量进入上部支撑座5,燃烧木炭。如图2所示,所述下部支撑座4的底面14封闭,燃烧后的炭灰落入下部支撑座4的底面。所述下部支撑座4的正面开有炭灰孔9,用于将炭灰掏出,清洁锅底座。下部支撑座4的两侧面正对开有通风孔8,用于风量通入上部支撑座5,满足木炭的燃烧需求。如图1所示,所述锅体2支撑于锅底座的上部支撑座5上,所述烟筒3与上部支撑座5联通。上述分体式火锅器皿均采用传统砂器方法制备,传统平定砂锅主要采用良好制作砂货的矿物原材料粘土 (俗称高岭土,其特性色纯、染质少、绵软、可塑性强)、白土和烧成砂货的好燃料无烟煤。手艺人就是利用这些物质条件和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工艺技巧,经过材料选土、粗碾、槽碾、调泥、成型、上釉、晾干、窑烧、烟熏等工序生产出各种砂锅。制作工艺流程为:一坩二压三筛土,四踩五捏六入炉,七煽八杈九熏烤,十分质量十分苦。平定砂锅的特性“烧饭不变色,煎药不变性,炖肉不变味、种花不烂根”,同时还有着内外光洁、皮薄均匀、耐酸耐碱、轻巧耐用、价格低廉等特点,还有着百姓现代生活讲求的养生保健,绿色环保等实际功效。砂锅采用的原料为粘土,经过精选后,通过粉碎机将粘土粉碎,和泥放置3天后,用练泥机将泥练匀称,手工成型工人制作,先将泥做成泥饼,用手锤拍打,将泥坯放在内模具上面用手拍,直至和内模具相一致,撒上白土,用手拍进行拍打,直至锅坯圆滑光滑,然后将锅坯和内模一起放在土盆中,将锅口部位收紧,去除多余部分,取一块软度合适的泥,搓成粗细均匀的泥条,将其安在锅口处,用沾布将其做光滑,脱出内模具,进行整体修正。将锅素坯放置在烘干房烘干,将其水分完全挥发后,进行烧制,烧制过程中要求烧制温度达到1100度以上,进行烟熏,亮晶晶的砂锅就出炉了。【主权项】1.一种分体式砂制火锅器皿,包括砂制的锅体(2)和锅盖(1),所述锅体(2)内中央设有烟筒(3),所述锅体(2)上设有锅盖(I);其特征在于:包括砂制的锅底座,所述锅底座包括下部支撑座(4)和上部支撑座(5),所述下部支撑座(4)和上部支撑座(5)通过颈部(10)过渡一体连接,位于下部支撑座(4)和上部支撑座(5)之间的颈部(10)处一体形成有隔板(6),所述隔板(6)上开设有筛孔(7),所述下部支撑座(4)的底面(14)封闭,所述下部支撑座(4)的正面开有炭灰孔(9)、其两侧面正对开有通风孔(8);所述锅体(2)支撑于锅底座的上部支撑座(5)上,所述烟筒(3)与上部支撑座(5)联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砂制火锅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2)内底部边缘距离烟筒(3)的底部边缘8?10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砂制火锅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I)的表面上对称设有提手(11);所述锅体(2)的侧面上部对称设有耳柄(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砂制火锅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2)的高度为12 ?15cm【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食品器皿领域,特别为餐具,具体为一种分体式砂制火锅器皿。该砂制火锅采用分体式,主要由锅体和锅底座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体式砂制火锅器皿,包括砂制的锅体(2)和锅盖(1),所述锅体(2)内中央设有烟筒(3),所述锅体(2)上设有锅盖(1);其特征在于:包括砂制的锅底座,所述锅底座包括下部支撑座(4)和上部支撑座(5),所述下部支撑座(4)和上部支撑座(5)通过颈部(10)过渡一体连接,位于下部支撑座(4)和上部支撑座(5)之间的颈部(10)处一体形成有隔板(6),所述隔板(6)上开设有筛孔(7),所述下部支撑座(4)的底面(14)封闭,所述下部支撑座(4)的正面开有炭灰孔(9)、其两侧面正对开有通风孔(8);所述锅体(2)支撑于锅底座的上部支撑座(5)上,所述烟筒(3)与上部支撑座(5)联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彦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鑫杰陶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