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该技术属于海洋新能源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断路连接结构,该技术为电池结构整体稳定及模块化设计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连接结构且有利于电池现场组装。
技术介绍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BMFCs,以下简称电池)是一种新型海洋能源技术。电池的负极埋入海泥,正极浸入海水,利用负极上附着的微生物代谢底泥中的有机质产生电子和质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传递到负极,并通过外电路输送至正极;质子通过海泥/海水界面扩散到正极表面区域,与电子和海水中溶解氧反应生成水(发生还原反应)。该电池在海洋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可以为海洋监测仪器(TD、CTD等)长期供电,也可以作为固定电源为水下仪器充电。该电池具有分开的正负极,在实海应用中为避免该电池正负极短接且保持实海恶劣环境中电池的结构稳定性,电池正负极断路连接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电池的正负极连接结构为带螺纹的环氧棒,但是其加工费时且正负极连接后不能拆卸,不能实现电池框架的模块化设计,不利于运输及实海操作;电池框架放大设计时,其结构也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保证电池结构强度和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提供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断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断路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电极用的金属管,上金属板,下金属板和绝缘隔板,金属管一端与电池框架正极焊接,另一端与上金属板焊接,另一个金属管一端与电池框架负极焊接,一端与下金属板焊接,上金属板和下金属板之间通过绝缘隔板保持上金属板和下金属板的绝缘,并使用金属紧固螺栓和金属螺母将上金属板和下金属板固定,同时使用绝缘垫圈和绝缘套管保持螺栓和螺母与上金属板和下金属板绝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哲平,付玉彬,英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