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保温避暑棚,属于养蜂器械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壁、固定侧壁、可移动侧壁和横梁;所述的固定侧壁上端与上壁的相对短的边缘相连接;所述的横梁位于上壁下方且平行于上壁;所述的横梁包括上横梁与下横梁;所述的可移动侧壁分别位于上壁与上横梁之间和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可移动侧壁内侧上边缘处设有挂钩;横梁的上侧与所述的挂钩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的两个横梁上分别在不同侧的长边缘上各设有一组挂环,所述的挂环位于所述的凹槽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遮阳、保温、防盗的特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养蜂器械,特别是一种具有遮阳、保温、防盗功能的移动式保温避暑棚。
技术介绍
蜜蜂需要在合适的温度下才能正常生长、采蜜。在高温天气时需要遮阳,低温天气时需要保暖。现有技术下需要分别使用遮阳、保暖设备。养蜂人为赶花期需要经常在外,夜间防盗、雨天防雨都需要将蜂箱搬进汽车内,工作量大,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遮阳、保温、防盗功能的一种移动式保温避暑棚。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式保温避暑棚,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壁、固定侧壁、可移动侧壁和横梁;所述的固定侧壁上端与上壁的相对短的边缘相连接;所述的横梁位于上壁下方且平行于上壁;所述的横梁包括上横梁与下横梁;所述的可移动侧壁分别位于上壁与上横梁之间和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可移动侧壁内侧上边缘处设有挂钩;横梁的上侧与所述的挂钩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的两个横梁上分别在不同侧的长边缘上各设有一组挂环,所述的挂环位于所述的凹槽处,挂环中部位于横梁边缘外侦牝高于凹槽的底部。上述的可移动侧壁为多块拼合。上述的棚体两侧设有立柱。上述的可移动侧壁上设有锁具。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1、具有遮阳避暑、防风雨、保温、防盗的功能;2、可拆卸连接便于养蜂人运输;3、夜间、雨天时无需搬动蜂箱,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减少了对蜜蜂的扰动;4、结构简单,使用方便;5、夏日,可移动侧壁能够起到遮阳避暑的作用,随着太阳角度的变化,可适当调节可移动侧壁从横梁上伸出的长度,使其既能遮阳又能便于蜜蜂起飞;6、冬天,可以通过升降可移动侧壁,来开放/遮挡阳光,人为地控制蜜蜂的光感刺激活动,进而控制蜜蜂外出次数,延长蜜蜂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侧向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用于规模式养蜂,但其用途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用于其他养殖,或者其他需要具有避暑、保温、防盗功能的存放放置。如图1、2、3所示,本技术包括上壁2、固定侧壁1、可移动侧壁3和横梁4。所述的固定侧壁I上端与上壁2的相对短的边缘相连接,从而将上壁2支撑起。所述的横梁4有两层,具体为上横梁与下横梁,位于上壁2下方且平行于上壁2。所述的可移动侧壁3分别位于上壁2与上横梁之间和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以可移动侧壁3竖直位于棚体两侧时为基准,可移动侧壁3内侧上边缘处设有挂钩21。横梁4的上侧与所述的挂钩2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41,以便使挂钩21能够顺利通过。所述的“对应的位置”是指当可移动侧壁3在横梁4上运动时,所述的挂钩21经过的位置。所述的两个横梁4上分别在不同侧的长边缘上各设有一组挂环42,所述的挂环42位于所述的凹槽41处,挂环42中部位于横梁4边缘外侧,高于凹槽41的底部,以便使挂钩21顺利穿过。本实施例中的可移动侧壁3为多块拼合,可以根据具体的蜂箱数量或者具体的需要进行独立升降操作。优化方案中,为加强结构强度,在棚体两侧设有立柱5,通过立柱5将横梁4和上壁2支撑起。优化方案中,各部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具体连接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连接方式,如螺栓连接等。从而能够便于运输。优化方案中,所述的固定侧壁I的宽度小于蜂箱宽度的两倍,即蜂箱在棚内内单行排列,由于蜜蜂具有垂直起飞的特性,较窄的棚子有利于蜜蜂飞出。优化方案中,所述的可移动侧壁3上设有锁具,从而能够将可移动侧壁3锁死,起到防盗作用。其具体的设置位置可以为可移动侧壁3与地面,或者与固定侧壁1,或者与立柱5之间,其具体结构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锁具即可。操作流程如下:养蜂时,蜂箱置于棚内。白天将可移动侧壁3置于横梁4上,夏日阳光强烈时,可移动侧壁3能够起到遮阳避暑的作用,随着太阳角度的变化,可适当调节可移动侧壁3从横梁4上伸出的长度,使其既能遮阳又能便于蜜蜂起飞,当夜间和风雨天气时将可移动侧壁3放下如图1的状态,从而能够起到防风雨、保暖和防盗的作用。冬天,可以通过升降可移动侧壁3,来开放/遮挡阳光,人为地控制蜜蜂的光感刺激活动,进而控制蜜蜂外出次数,延长蜜蜂寿命。可移动侧壁3放下的过程如图3所示,将可移动侧壁3沿养蜂棚宽度的方向移动,当即将拉出横梁4时,所述的挂钩21挂住所述的挂环42,放下可移动侧壁3即可。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特定实施方案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它进行的各种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移动式保温避暑棚,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壁、固定侧壁、可移动侧壁和横梁;所述的固定侧壁上端与上壁的相对短的边缘相连接;所述的横梁位于上壁下方且平行于上壁;所述的横梁包括上横梁与下横梁;所述的可移动侧壁分别位于上壁与上横梁之间和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可移动侧壁内侧上边缘处设有挂钩;横梁的上侧与所述的挂钩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的两个横梁上分别在不同侧的长边缘上各设有一组挂环,所述的挂环位于所述的凹槽处,挂环中部位于横梁边缘外侧,高于凹槽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保温避暑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移动侧壁为多块拼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保温避暑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棚体两侧设有立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保温避暑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移动侧壁上设有锁具。【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保温避暑棚,属于养蜂器械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壁、固定侧壁、可移动侧壁和横梁;所述的固定侧壁上端与上壁的相对短的边缘相连接;所述的横梁位于上壁下方且平行于上壁;所述的横梁包括上横梁与下横梁;所述的可移动侧壁分别位于上壁与上横梁之间和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可移动侧壁内侧上边缘处设有挂钩;横梁的上侧与所述的挂钩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的两个横梁上分别在不同侧的长边缘上各设有一组挂环,所述的挂环位于所述的凹槽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遮阳、保温、防盗的特点。【IPC分类】E04H5-08【公开号】CN204357166【申请号】CN201420833916【专利技术人】刘加善 【申请人】刘加善【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申请日】2014年12月2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式保温避暑棚,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壁、固定侧壁、可移动侧壁和横梁;所述的固定侧壁上端与上壁的相对短的边缘相连接;所述的横梁位于上壁下方且平行于上壁;所述的横梁包括上横梁与下横梁;所述的可移动侧壁分别位于上壁与上横梁之间和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可移动侧壁内侧上边缘处设有挂钩;横梁的上侧与所述的挂钩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的两个横梁上分别在不同侧的长边缘上各设有一组挂环,所述的挂环位于所述的凹槽处,挂环中部位于横梁边缘外侧,高于凹槽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加善,
申请(专利权)人:刘加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