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带有弯曲把手的自行车的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3136 阅读:3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描述了一种用于带有弯曲把手(M)的自行车的控制装置(1),所述控制装置(1)包括可固定到自行车把手(M)的支承体(5)、和对支承体(5)枢转(6)的制动杆(2),制动杆(2)的阻力臂(7)与制动索(F)的端部整体地移动(8),支承体(5)具有可抓握的远端上部突出(11),制动杆(2)具有在第一骑车情况中抓握支承体(5)的第一启动区(19)、和在第二骑车情况中抓握突出(11)的第二启动区(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带有弯曲把手的典型地为竞赛自行车的自行车的 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这样的控制装置包括可固定到自行车把手的支承体和对支承体枢 转的制动杆,制动索的端部附接到制动杆的阻力臂,制动索典型地为 不可延伸的铠装索(鲍登索)。当通过使制动杆的动力臂朝向把手而 启动制动杆时,制动杆的阻力臂从把手移幵,且制动索随后的牵引启 动制动器,因此围绕车轮的轮缘夹紧制动器的爪。在一些通常称作整体装置的这样的控制装置中,也存在一个或多 个杆和/或一个或多个按钮以启动自行车变速器的拨链器。在本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所有空间参考,比如垂直、 水平、远端、近端、上部、下部、内部和外部是参考固定到把手的支 承体的情况;具体来说,近端指面向把手,而远端指背离把手,内部 指面向把手中心,而外部指远离把手中心。支承体更具体地说是从把手的弯曲端部向远端可固定的突出,使 得制动杆在把手的弯曲端部的前方从支承体大体上垂直地悬挂。在一个骑车情况中,骑车人抓握把手。这样的骑车位置对于制动 来说是最有利的,这既因为实际的动力臂处于其最大处,还因为骑车 人用除拇指之外的手指在杆上施加作用,且特别地以食指和中指施加 作用,施加作用从手大体上打开的情况开始。7在另一个骑车情况中,骑车人抓握支承体本身,将手掌放在支承 体的上表面上。制动杆的启动一般的仍是容易的,这是因为动力臂仍 是足够的,且骑车人从手仅部分地合拢的情况中开始。根据此骑车情况,为避免骑车人的手向前滑离支承体而失去手的 抓握,已知的控制装置中支承体在远端上部位置设置有本身不可抓握的小的突出,例如象在EP 0 504 118 Bl中所示出的。U.S 5,676,021也描述了其中支承体包括向内拱的动物角形突出的 控制装置,然而,该突出不能被抓握,这是由于它用于支承显示装置。在还已知的控制装置中,支承体的突出更远的突出,这是由于该 突出用来在又一个骑车情况中被抓握。FR 2 777 528描述了具有这样的向内拱的可抓握动物角形突出的 控制装置。为从骑车人通过将手掌放在突出的近端表面上且围绕突出 本身合拢手指而抓握突出的骑车情况中启动制动杆,然而骑车人必须 实际上释放他/她的抓握,打开手指且在支承体的上表面上滑动手掌, 也就是说制动仅可能通过在以上所述的骑车人抓握支承体的骑车情况 中进行。US 2007/0204716 Al描述了具有可抓握突出的控制装置。为允许 也从骑车人抓握突出的骑车情况中启动,这是最关键的一个,这是因为实际的动力臂相对地短,且骑车人从手实际上合拢的情况中开始, 前面提到的文献提供了将制动杆的枢转销在制动索的端部的方向处或 上方提起,具体提供了在制动杆和制动索头部之间的合适的传动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另一个用于带有弯曲把手的自行车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对于骑车和制动情况是特别通用的且安全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带有弯曲把手的自行车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 置包括可固定到自行车把手的支承体、和对支承体枢转的制动杆,制 动杆的阻力臂在使用中与制动索的端部整体地移动,支承体具有可抓 握的远端上部突出,制动杆具有在第一骑车情况中抓握支承体的第一 启动区、和在第二骑车情况中抓握突出的第二启动区。优选地,突出进一步相对于支承体的内侧向内突出,形成用来在 所述第二骑车情况中接收骑车人拇指的凹陷。通过这样的凹陷引起手腕的小的旋转,因此除拇指之外的手指, 或者至少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在突出本身下方在降低的位置上合拢。优选地,突出在其上端相对于支承体的内侧向内突出的距离包括 在2mm和12mm之间,更优选地包括在4mm和8mm之间,且再更优选地 为6.5mm。而且,优选地,突出在其远端外部是凸出的。更优选地,这样的凸出具有包括在30mm和45mm之间、更优选地 包括在33mm和38mm之间、再更优选地为35mm的曲率半径。此外,优选地,突出在其上外部是凸出的。更优选地,这样的凸出具有包括在10mm和30mm之间、更优选地 包括在13mm和20mm之间、再更优选地为15mm的曲率半径。优选地,突出具有在制动杆上方延伸的远端表面。这样的远端表面有利地提供了骑车人食指的放置,以改进在第二 骑车情况中的抓握,也可能改进在制动期间的抓握。优选地,所述远端表面延伸的高度包括在5mm和30mm之间,更优 选地包括在10mm和20mm之间,且再更优选地为14mm。优选地,制动杆的枢转销在支承体的上表面下方,且距支承体的 上表面的第一距离包括在0mm和15mm之间,更优选地包括在3mm和 10mm之间,再更优选地为6mm。通过所述具体短距离,可以使制动杆在所有骑车情况中工作在机 械上有利的情况。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启动区内的中指施加点距支承体的上表面的 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之间的比大于3.3,更优选地大于7,且再更优选地 为IO。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启动区内的中指施加点距支承体的上表面的 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之间的比大于l,更优选地大于3,且再更优选地 为5。优选地,制动杆的枢转销与制动索和制动杆的整体移动点之间的 距离包括在20mm和30mm之间,更优选地包括在23mm和27mm之间, 再更优选地为24.6mm。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启动区内的中指施加点距制动杆的枢转销的 距离与制动杆的枢转销与制动索和制动杆的整体移动点之间的距离之 间的比包括在1.5和3.3之间,更优选地包括在2和2.5之间,且再更优选 地为2.26。此外,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启动区内的中指施加点距制动杆的枢 转销的距离与制动杆的枢转销与制动索和制动杆的整体移动点之间的距离之间的比包括在0.6和1.9之间,更优选地包括在0.8和1.4之间,且 再更优选地为1.13。此外,优选地,第一启动区和第二启动区重叠至少30%,更优选 地重叠至少50%。优选地,制动杆在第一启动区具有带有面向远端侧的凸出的上部 分、和带有面向远端侧的凹入的下部分。这样,中指放在带有制动杆从远端上部到近端下部倾斜的区内, 这对于必须在第一骑车情况中施加在制动杆上的牵引是特别地有利 的。优选地,带有面向制动杆的远端侧的凸出的部分具有包括在47mm 和60mm之间、优选地包括在50mm和56mm之间、且再更优选地为53mm 的曲率半径,且带有面向远端侧的凹入的部分具有包括在50mm和 62mm之间、优选地包括在53mm和59mm之间、且再更优选地为56mm 的曲率半径。优选地,制动杆在第二启动区具有带有面向远端侧的凸出的上部 分、带有面向远端侧的凹入的中间部分、以及带有面向远端侧的凸出 的下部分。这样,中指放在带有制动杆从近端上部到远端下部的倾斜的区内, 这对于在第二骑车情况中必须施加在制动杆上的推动动作是特别地有 利的。优选地,上部分具有包括在45mm和55mm之间、优选地包括在48mm和52mm之间、再更优选地为50mm的曲率半径,中间部分具有包 括在30mm和38mm之间、优选地包括在32mm和36mm之间、再更优选 地为34mm的曲率半径,且下部分具有包括在47mm和60mm之间、优选 地包括在50mm和56mm之间、再更优选地为53mm的曲率半径。优选地,制动杆进一步具有在第三骑车情况中抓握把手的第三启 动区。优选地,制动杆在第三启动区具有面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带有弯曲把手(M)的自行车的控制装置(1),所述控制装置(1)包括可固定到自行车把手(M)的支承体(5)、和对支承体(5)枢转(6)的制动杆(2),制动杆(2)的阻力臂(7)在使用中与制动索(F)的端部整体地移动(8),支承体(5)具有可抓握的远端上部突出(11),制动杆(2)具有在第一骑车情况中抓握支承体(5)的第一启动区(19)、和在第二骑车情况中抓握突出(11)的第二启动区(2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塞佩达尔普拉安德烈亚德普雷托
申请(专利权)人:坎培诺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