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制动器,包括壳体(1),装在壳体上部的间隙补偿机构,装在壳体下部钳口的制动部件,装在壳体腔内并处于间隙补偿机构与制动部件之间的杠杆机构,装在壳体右侧并与杠杆机构配合的操纵机构,壳体(1)设有连接销孔(23)和(24),与装在连接板(25)上的连接销轴配合,连接板(25)装在摩托车的减振器或固定支座上,制动部件对称地跨在摩托车前轮轴或后轮轴上的制动盘(26)的两边;间隙补偿机构由螺纹板(2)、弹簧轴(3)、补偿弹簧(4)组成;制动部件由上蹄片(5)及粘贴其上的上摩擦片(6)、下蹄片(7)及粘贴其上的下摩擦片(8)、两根定位销(9)和消噪片(10)组成;杠杆机构由活塞(11)、杠杆块(12)、滚柱(13)组成;操纵机构的滑块(14)与杠杆块(12)下部拨爪配合,滑块(14)与钢片(15)的一端铰接、钢片的另一端穿过档板(16)伸入与壳体(1)右侧连接的回位弹簧套筒(17)内、与回位弹簧座(20)铰接,回位弹簧(18)装在回位弹簧套筒(17)内、其左端与回位弹簧座(20)接触,其特征在于在回位弹簧套筒(17)与钢绳套管(22)之间连接有一由固定压盖(19)、芯轴(40)和装在其上的调节螺母(41)、限位螺母(42)、间隙调节螺母(43)组成调节装置;芯轴(40)的左端伸入回位弹簧套筒(17)内,与回位弹簧(18)的右端接触;芯轴(40)的右端穿过固定压盖(19)中心孔伸出,固定压盖(19)圆周的内螺纹与回位弹簧套筒(17)一端外螺纹连接,并用厌氧胶粘接固定;调节螺母(41)、限位螺母(42)、间隙调节螺母(43)依次与芯轴(40)的右部的外螺纹配合,限位螺母(42)与调节螺母(41)之间的调节距离为3-7毫米,限位螺母(42)用厌氧胶粘接固定在芯轴(40)上,钢绳套管(22)的下端套在芯轴(40)的右端,并与间隙调节螺母(43)接触;钢绳(21)的一端穿过钢绳套管(22)、芯轴(40)、回位弹簧(18)与回位弹簧座(20)为螺纹连接,钢绳(21)的另一端与摩托车的操纵把手或脚踏板连接。(*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制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前轮或后轮制动的摩托车制动器。技术背景由于机械制动器能在制动件与转动件转差较大的情况下实现制动,制造工艺不复杂,造价较低,因而适用于摩托车。但需解决操纵力小、操作行程短与制动力大的矛盾。为此,人们根据杠杆原理设计出了不同的结构的增力机构,安装在主动件和从动件之间,在较小的操纵行程内用较小的操纵力获得较大的制动力,实现制动。如中国专利局1997年8月27日公开的名称为“杠杆离合器和杠杆制动器”。该制动器包括主动件、从动件、操纵机构和补偿机构,在主动件和从动件之间设置有杠杆机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杠杆机构复杂,由楔块,传力件、杠杆块、弧形条、滑块和滚动体组成,零件之间多采用抵靠配合,容易发生错动,可靠性差;二是密封不可靠,雨水泥沙容易进入,杠杆块容易卡住;特别是操纵机构中的调节螺母的调节距离没有得到严格控制,在使用过程中如调整不适当,会出现制动力不足、倒车制动、擦盘、甚至抱死现象。这些致命弱点,危及人车安全,影响了这种制动器的广泛应用。专利技术的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密封严密可靠、操纵机构的行程得到精确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冠群,夏中育,张敏,夏玉勤,
申请(专利权)人:夏玉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