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辊造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29230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1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对辊造粒机,包括机架、齿轮传动机构、驱动机构、第一辊、第二辊、辅助脱模辊;第一辊、第二辊、辅助脱模辊平行布置并受机架支撑;驱动机构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带动第一辊、第二辊、辅助脱模辊转动;第一辊外壁设有多个凸起,第二辊外壁向设有多个凹槽,第一辊和第二辊转动过程中,所述凸起和凹槽一一咬合并形成与药丸形状匹配的造粒空间;辅助脱模辊相对第二辊远离第一辊布置,辅助脱模辊内部设有油腔,辅助脱模辊外壁设有多个出油嘴,所述出油嘴与油腔连通,第二辊和辅助脱模辊转动过程中,出油嘴和凹槽一一咬合以对第二辊内壁进行润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对辊造粒机,造粒后的药丸不易粘结在凹槽内壁,其对物料分离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造粒机
,尤其涉及一种对辊造粒机
技术介绍
对辊造粒机是一种常见的造粒装置,其利用对干物料的挤压使物料靠分子间的作用力相互吸引并形成颗粒,其中,上述分子间的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吸附力、晶桥及内嵌连接等。现有技术中,但对物料挤压的过程中,物料容易粘结在对辊造粒机用于造粒的凹槽内,使得造粒后的药丸不易从凹槽处脱落,进而影响下次造粒的效率以及药丸的品质。上述问题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实时对造粒机凹槽内壁润滑,有效防止造粒后的物料粘结凹槽内壁而造成药丸质量下降的对辊造粒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对辊造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齿轮传动机构、驱动机构、第一辊、第二辊、辅助脱模辊;第一辊、第二辊、辅助脱模辊平行布置并受机架支撑;驱动机构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带动第一辊、第二辊、辅助脱模辊转动;第一辊外壁设有多个凸起,第二辊外壁向设有多个凹槽,第一辊和第二辊转动过程中,所述凸起和凹槽一一咬合并形成与药丸形状匹配的造粒空间;辅助脱模辊相对第二辊远离第一辊布置,辅助脱模辊内部设有油腔,辅助脱模辊外壁设有多个出油嘴,所述出油嘴与油腔连通,第二辊和辅助脱模辊转动过程中,所述出油嘴和凹槽一一咬合以对第二辊内壁进行润滑。优选地,机架上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位于第一辊和第二辊上方。优选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减速机,电机与减速机连接,减速机与齿轮传动机构连接以驱动第一辊、第二辊、辅助脱模辊运动。优选地,出油嘴的形状与所述凹槽形状匹配。优选地,第一辊和第二辊外径相等。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截面成圆形。本技术提出的对辊造粒机,驱动机构通过齿轮传动机构驱动第一辊、第二辊、辅助脱模辊运动,第二辊位于第一辊和辅助脱模辊之间,当第二辊和辅助脱模辊运动时,出油嘴对第二辊内壁进行润滑,润滑后的第二辊凹槽与第一辊凸起配合对药物进行造粒,造粒后的药物受自重落下。本技术提出的对辊造粒机,造粒后的药丸不易粘结在凹槽内壁,其对物料分离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对辊造粒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对辊造粒机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本技术提出一种对辊造粒机,包括机架1、齿轮传动机构2、驱动机构3、第一辊4、第二辊5、辅助脱模辊6 ;第一辊4、第二辊5、辅助脱模辊6平行布置并受机架I支撑;驱动机构3通过齿轮传动机构2带动第一辊4、第二辊5、辅助脱模辊6转动;第一辊4外壁设有多个凸起,第二辊5外壁向设有多个凹槽,第一辊4和第二辊5转动过程中,所述凸起和凹槽一一咬合并形成与药丸形状匹配的造粒空间;辅助脱模辊6相对第二辊5远离第一辊4布置,辅助脱模辊6内部设有油腔,辅助脱模辊6外壁设有多个出油嘴,所述出油嘴与油腔连通,第二辊5和辅助脱模辊6转动过程中,所述出油嘴和凹槽一一咬合以对第二辊5内壁进行润滑。上述方案中,驱动机构3通过齿轮传动机构2驱动第一辊4、第二辊5、辅助脱模辊6运动,第二辊5位于第一辊4和辅助脱模辊6之间,当第二辊5和辅助脱模辊6运动时,出油嘴对第二辊5内壁进行润滑,润滑后的第二辊5与第一辊4运动并在凸起与凹槽配合的造粒空间内进行造粒,造粒后的药物受自重落下。 为了防止物料进入辅助脱模辊6内,机架I上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位于第一辊4和第二辊5上方。具体设计过程中,驱动机构3包括电机32、减速机31,电机32与减速机31连接,减速机31与齿轮传动机构2连接以驱动第一辊4、第二辊5、辅助脱模辊6运动。为了提升出油嘴对第二辊5的润滑效果,出油嘴的形状与所述凹槽形状匹配。优选地,第一辊4和第二辊5的外径相同,此设计使得第一辊4和第二辊5具有相同的线速度,进一步地,第二辊5凹槽的截面设计成圆形。本技术提出的对辊造粒机,造粒后的药丸不易粘结在凹槽内壁,其对物料分离效果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对辊造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I)、齿轮传动机构(2)、驱动机构(3)、第一辊(4)、第二辊(5)、辅助脱模辊(6); 第一辊(4)、第二辊(5)、辅助脱模辊(6)平行布置并受机架(I)支撑;驱动机构(3)通过齿轮传动机构(2)驱动第一辊(4)、第二辊(5)、辅助脱模辊(6)转动; 第一辊(4)外壁设有多个凸起,第二辊(5)外壁向设有多个凹槽,第一辊(4)和第二辊(5)转动过程中,所述凸起和凹槽一一咬合并形成与药丸形状匹配的造粒空间; 辅助脱模辊(6)相对第二辊(5)远离第一辊(4)布置,辅助脱模辊¢)内部设有油腔,辅助脱模辊(6)外壁设有多个出油嘴,所述出油嘴与油腔连通,第二辊(5)和辅助脱模辊(6)转动过程中,所述出油嘴和凹槽一一咬合以对第二辊(5)凹槽内壁进行润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辊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机架(I)上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位于第一辊(4)和第二辊(5)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辊造粒机,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3)包括电机(32)、减速机(31),电机(32)与减速机(31)连接,减速机(31)与齿轮传动机构(2)连接以驱动第一辊(4)、第二辊(5)、辅助脱模辊(6)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辊造粒机,其特征在于,出油嘴的形状与所述凹槽形状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辊造粒机,其特征在于,第一辊(4)和第二辊(5)外径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辊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截面成圆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对辊造粒机,包括机架、齿轮传动机构、驱动机构、第一辊、第二辊、辅助脱模辊;第一辊、第二辊、辅助脱模辊平行布置并受机架支撑;驱动机构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带动第一辊、第二辊、辅助脱模辊转动;第一辊外壁设有多个凸起,第二辊外壁向设有多个凹槽,第一辊和第二辊转动过程中,所述凸起和凹槽一一咬合并形成与药丸形状匹配的造粒空间;辅助脱模辊相对第二辊远离第一辊布置,辅助脱模辊内部设有油腔,辅助脱模辊外壁设有多个出油嘴,所述出油嘴与油腔连通,第二辊和辅助脱模辊转动过程中,出油嘴和凹槽一一咬合以对第二辊内壁进行润滑。本技术提出的对辊造粒机,造粒后的药丸不易粘结在凹槽内壁,其对物料分离效果好。【IPC分类】B01J2-22【公开号】CN204564066【申请号】CN201520264864【专利技术人】潘明志 【申请人】芜湖三六机械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申请日】2015年4月2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辊造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齿轮传动机构(2)、驱动机构(3)、第一辊(4)、第二辊(5)、辅助脱模辊(6);第一辊(4)、第二辊(5)、辅助脱模辊(6)平行布置并受机架(1)支撑;驱动机构(3)通过齿轮传动机构(2)驱动第一辊(4)、第二辊(5)、辅助脱模辊(6)转动;第一辊(4)外壁设有多个凸起,第二辊(5)外壁向设有多个凹槽,第一辊(4)和第二辊(5)转动过程中,所述凸起和凹槽一一咬合并形成与药丸形状匹配的造粒空间;辅助脱模辊(6)相对第二辊(5)远离第一辊(4)布置,辅助脱模辊(6)内部设有油腔,辅助脱模辊(6)外壁设有多个出油嘴,所述出油嘴与油腔连通,第二辊(5)和辅助脱模辊(6)转动过程中,所述出油嘴和凹槽一一咬合以对第二辊(5)凹槽内壁进行润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明志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三六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