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冷源大温差转轮除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26769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1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冷源大温差转轮除湿装置,包括第一除湿转轮和第二除湿转轮,所述第一除湿转轮的前方设有一级表冷段,所述第一除湿转轮和第二除湿转轮之间设有二级表冷段,所述第二除湿转轮的后方设有三级表冷段,所述二级表冷段和三级表冷段的回水输送给一级表冷段作为供水;气流依次经过一级表冷段、第一除湿转轮、二级表冷段、第二除湿转轮和三级表冷段后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级表冷段的供水采用后两级表冷段的回水,整机冷冻水的温差为二、三级供水和一级表冷段的回水之间的温差,温差加大,冷冻水的利用率高,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两级转轮除湿机除湿,除湿效果更好,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气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冷源大温差转轮除湿装置
技术介绍
在精密生产的车间,为了加工出达到要求的产品,对车间温湿度要求很高,在夏天湿度高的环境下,空气湿度对产品的品质具有重大的影响,对此,这些车间中通常会配备除湿机组,用于控制车间内的空气湿度;对于湿度要求不同的区域,通常会采用多台除湿机去分别控制,但是其配置成本高、耗能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有的除湿装置中有通过设置两个除湿转轮达到湿度要求,但是其效率不高,所以现需设计一款效率高、资源利用率高的转轮除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双冷源大温差转轮除湿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冷源大温差转轮除湿装置,包括第一除湿转轮和第二除湿转轮,所述第一除湿转轮的前方设有一级表冷段,所述第一除湿转轮和第二除湿转轮之间设有二级表冷段,所述第二除湿转轮的后方设有三级表冷段,所述二级表冷段和三级表冷段的回水输送给一级表冷段作为供水。本技术的气流依次经过一级表冷段、第一除湿转轮、二级表冷段、第二除湿转轮和三级表冷段后排出,其中一级表冷段的供水采用后两级表冷段的的回水,整机冷冻水的温差为二、三级供水和一级表冷段的回水之间的温差,温差加大,冷冻水的利用率高,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采用两级转轮除湿机除湿,除湿效果更好,工作效率尚O进一步地,所述一级表冷段和第一除湿转轮之间设有四级表冷段,所述四级表冷段的冷媒为氟利昂,在第一除湿转轮前加设表冷段,对气流做进一步地冷却,使气流进入第一除湿转轮前进行预处理,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除湿转轮为蜂窝状干燥转轮,采用蜂窝状干燥转轮可以达到更低露点除湿的要求,其是由少许金属钛的特殊玻璃纤维载体和活性硅胶复合而成,其蜂窝状的结构设计能够极大限度的附着吸湿剂,增加湿空气与吸湿剂相互接触的表面积,可以提除湿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除湿转轮为分子筛转轮,其是以特殊合成沸石为吸湿剂植入陶瓷纤维基体中,以为沸石具有很小的空隙和很强的抗热能力,分子筛转轮适用于低露点除湿,并且适用于处理含有易变有机化合物的空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除湿转轮包括第一处理区和第一再生区,所述第二除湿转轮包括第二处理区、预热区和第二再生区;气流依次经过一级表冷段、第一处理区、二级表冷段、第二处理区和三级表冷段,经过二级表冷段后的气流部分进入第二除湿转轮的预热区,再依次经过第二再生区、第一再生区后排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再生区与除湿装置的排风口之间设有调节阀,可以有效的调节气流的流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描述。参见附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冷源大温差转轮除湿装置,包括第一除湿转轮3和第二除湿转轮6,所述第一除湿转轮3的前方设有一级表冷段2,所述第一除湿转轮3和第二除湿转轮6之间设有二级表冷段4,所述第二除湿转轮6的后方设有三级表冷段7,所述二级表冷段4和三级表冷段7的回水输送给一级表冷段2作为供水;工作时,气流A依次经过一级表冷段2、第一除湿转轮3、二级表冷段4、第二除湿转轮6和三级表冷段7后排出。本技术的一级表冷段2的供水采用后两级表冷段的的回水,整机冷冻水的温差为二、三级供水和一级表冷段2的回水之间的温差,温差加大;如二级表冷段4和三级表冷段7的供水和回水均分别为7摄氏度和12摄氏度,一级表冷段2的供水即为12摄氏度,并且一级表冷段2的回水为17摄氏度,可见整机的温差由原来的5摄氏度变为现在的10摄氏度,提高了一倍。本技术采用两级转轮除湿机除湿,除湿效果好,可以满足用户更大的需求,具有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本技术的转轮除湿装置的气流入口处设置有新风过滤段1,在二级表冷段4和第二除湿转轮6之间设置有风机加压段5,三级表冷段7的后方设置有中效送风段8,经过中效送风段8的气流进入相应区域B。更进一步地,所述一级表冷段2和第一除湿转轮3之间设有四级表冷段21,所述四级表冷段21的冷媒为氟利昂,在第一除湿转轮3前加设表冷段,对气流做进一步地冷却,使气流进入第一除湿转轮进行预处理,使工作效率提高。所述第一除湿转轮3和第二除湿转轮6采用以下方式:所述第一除湿转轮3为蜂窝状干燥转轮,采用蜂窝状干燥转轮可以达到更低露点除湿的要求,其是由少许金属钛的特殊玻璃纤维载体和活性硅胶复合而成,其蜂窝状的结构设计能够极大限度的附着吸湿剂,增加湿空气与吸湿剂相互接触的表面积,提高本技术除湿装置的工作效率;所述第二除湿转轮6为分子筛转轮,其是以特殊合成沸石为吸湿剂植入陶瓷纤维基体中,以为沸石具有很小的空隙和很强的抗热能力,分子筛转轮适用于低露点除湿,并且适用于处理含有易变有机化合物的空气。所述第一除湿转轮3包括第一处理区31和第一再生区32,所述第二除湿转轮6包括第二处理区61、预热区62和第二再生区63 ;气流依次经过一级表冷段2、第一处理区31、二级表冷段4、第二处理区61和三级表冷段7,经过二级表冷段4后的气流部分进入第二除湿转轮6的预热区62,再依次经过第二再生区63、第一再生区32,最后排出外面C。经过预热区62预热后的气流在进入第二再生区63之前设置有第二再生加热段9,经过再生后的气流在进入第一再生区32之前设置有第一再生加热段10,在再生前对气流进行加热,在第一再生区32的后方设置有排风机段11。所述第一再生区32与除湿装置的排风口(C处)之间设有调节阀12,可以有效的调节风量。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主权项】1.一种双冷源大温差转轮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除湿转轮和第二除湿转轮,所述第一除湿转轮的前方设有一级表冷段,所述第一除湿转轮和第二除湿转轮之间设有二级表冷段,所述第二除湿转轮的后方设有三级表冷段,所述二级表冷段和三级表冷段的回水输送给一级表冷段作为供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冷源大温差转轮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表冷段和第一除湿转轮之间设有四级表冷段,所述四级表冷段的冷媒为氟利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冷源大温差转轮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湿转轮为蜂窝状干燥转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3所述的双冷源大温差转轮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除湿转轮为分子筛转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冷源大温差转轮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湿转轮包括第一处理区和第一再生区,所述第二除湿转轮包括第二处理区、预热区和第二再生区;气流依次经过一级表冷段、第一处理区、二级表冷段、第二处理区和三级表冷段,经过二级表冷段后的气流部分进入第二除湿转轮的预热区,再依次经过第二再生区、第一再生区后排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冷源大温差转轮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再生区与除湿装置的排风口之间设有调节阀。【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冷源大温差转轮除湿装置,包括第一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冷源大温差转轮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除湿转轮和第二除湿转轮,所述第一除湿转轮的前方设有一级表冷段,所述第一除湿转轮和第二除湿转轮之间设有二级表冷段,所述第二除湿转轮的后方设有三级表冷段,所述二级表冷段和三级表冷段的回水输送给一级表冷段作为供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润香何桂香杜巨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捷达莱堡通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