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振民专利>正文

油态螺旋锁环微型抱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2190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油态螺旋锁环微型抱闸,它包括调线螺栓(3)和闸豆(9),其特征在于: 在车平叉尾端装有一闸体定位杆(1),其左端前翻折边卡在车平叉上,中部大孔紧固在车轴上,右端开一小孔钳入轴(11); 在轴皮一端旋入一刹车环(4),其外的凹槽里从后至前依次套入弹性未封闭锁环(5)(6)和(7),锁环(5)(6)形状相同用轴(8)反向连接为对称状,相连的弯端头居中,各自的直端头分布左右,再将锁环(7)的右下端用(10)连在锁环(6)右下对应处,其右上端的大孔套在闸体定位杆(1)右端的轴(11)上,使三环组成一个首尾相连、退阶排列,对刹车环(4)形成920度左右合围的螺旋体; 最后将闸线从旋于锁环(5)直端折边的调线螺栓(3)中穿过,用闸豆(9)紧固在锁环(6)直端头上。(*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刹车器。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变化将会更加直接地影响着我国技术产品的发展走向。就自行车闸而言,技术规范中一些传统的性能要求由于技术的日益成熟已经不再为人们特意关注,而一些尚末纳入或直接纳入技术规范的性能要求,如刹车中的环保问题,体能效率问题,舒适性问题却日益突显出来,成为我们跻身国际市场所不能不面对的新课题。另外,纵观国内市场,廉价车一直占有着一个不容小看的份额。这类车由于成本的制约,常常会使一些劣质闸混迹其中,威协着骑行者的人身安全。改变这一现状,将劣质闸清出市场,当然需要很多努力,但也许只有将正品闸的成本真正降下来,才能称其为治本之策。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情况,依靠结构创新,向人们提供一种在性能上能与国际市场上的要求接轨而在成本上又能与劣质闸抗衡的油态螺旋锁环微型抱闸。本技术是这样实现其目的的在车平叉尾端装有一闸体定位杆(1),其左端的前翻折边卡在车平叉上,中部大孔紧固在车轴上,右端开一小孔,并钳入轴(11)。在轴皮一端旋入一刹车环(4),其外的凹槽里从后至前依次套入弹性未封闭锁环(5)、(6)和(7)。锁环(5)、(6)形状相同,用轴(8)反向连接为对称状。相连的弯端头居中,各自的直端头分布左右。再将锁环(7)的右下端用轴(10)连在锁环(6)右下对应处,其右上端的大孔则套在闸体定位杆(1)右端的轴(11)上,使三环组成一个首尾相连、退阶排列、对刹车环(4)形成920度左右合围的螺旋体。最后将闸线从旋于锁环(5)直端头折边的调线螺栓(3)中穿过,用闸豆(9)紧固于锁环(6)的直端头上。其整体结构附图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后闸实施例一主视图,图2为实施例二主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闸的动作流程与工作机理详述如下捏闸后,线芯与线管的相对运动,使反接锁环(5)、(6)对挤,紧紧抱住刹车环(4)。由于有闸体定位杆(1)并通过锁环(7)的牵拉限位,反接锁环(5)、(6)不会因刹车环(4)的搓动而随其同旋,其间的摩擦使车轮呈减速态。随着线拉力的加重,反接锁环(5)、(6)对刹车环(4)的锁紧力及由此产生的刹车环(4)对反接锁环的搓动力相继增加并互为因果,直至将刹环(4)抱死——拉胎形成。根据在相同拉力下锁环包角越大,其收缩后产生的摩擦力也越大的认识,同时实验也表明,当锁环做后闸的包角达到920度左右时最为合适一方面较轻的线拉力无须另经杆比放大直接作用于锁环,就能使车轮拉胎;一方面又不会因锁环包角过大而产生松闸粘滞和线移超限的负面作用。松闸后,反接锁环因对挤失去平衡而迅速反弹复位,制动得以释放。鉴于本闸不仅要满足优质车闸应具备的一般要求,更要适应国内外市场上的新需要,因此下面对这些及由此在设计上应注意把握的问题分述如下1、降低噪音防止公害全金属闸具的天然弊病之一就是噪音超标。而低值民品的产品定位又决定了它只能采用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来加以解决。本闸采用的对策有三种,先是在刹车环(4)的凹槽里涂附油脂,此法可降低噪音的80%,只是在高压段仍有摩擦尾音。其二是在与刹车环邻接的锁环直端头部位做“牛角”形削肉处理,(据摩耗观察此处压力最大)使二者触点落在锁环直端头中分线与刹车环形成的切点上。其目的是要改变锁环直端头对刹车环的压力角,减弱正压力,增强对锁环外缘的牵拉。结果分散了压力又保证了总压。第三,在闸体定位杆(1)右端外围做翻边处现以防在高压下,杆体因微量形变发生振颤。这样,在检测规定的最高速度内(24Km/h)刹车,噪音终被有效抑制。2、节约体能消除负功摩擦阻力的存在,对刹车而言是做正功,而对骑行来讲又是在做负功。因此车闸的释放是否彻底,使骑行不带负功,对全凭体能驱动的自行车来讲是再怎么强调都不算过分的。其实将车闸的内阻降低到使人感觉不到的程度并不困难,困难的是达到检测水准——车轮自停后,要因配重的差异而产生反旋或者荡轮。这时轮体的能量已经微乎其微,闸体组件的任何一点扭动都会影响到车轮的反旋。本闸采用的对策有三个①限定锁环与刹车环各面间的动配合间隙为5-10丝。②给刹车环的凹槽涂附油脂。③对连接在固定件—闸体定位杆(1)和旋转件—刹车环(4)间的螺旋锁环做“随动”处理,即将锁环(7)右上孔与左上孔直径开得比轴(11)大0.5-1mm。使螺旋锁环能随刹车环的旋转偏差而自动调整其形位。经此处理,车轮的自停反旋率几乎能达到100%。3、控制速度递减,追求柔中带刚的刹车效果。现车闸检测中的关键指标为湿态制动距,它是给车闸分级的首要依据。但在市场上却要求柔中带刚讲求刹车的舒适性。本闸的刹车机理正好适应了这一要求。它的加压力度(人工压力与搓动牵引的合力)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即使是急刹车也会表现为一个递减过程,不使人突生一种“超重感”,这是柔的一面;而刚的一面则体现为制动距很短,只有3-4m。(国家优质体重较正距为≤8.08m)可谓刚柔兼备。4、其它本闸的锁环(7)也可以增加180度,改为两段,用轴(12)连起。尾端大孔随轴(11)移到轴(2)位,此处闸体定位杆(1)具有更好的刚度,可获得更大的消声潜能。其增大的刹车力可通过缩短锁环(5)、(6)直端头长度得到调节,此为实施例二。本闸可以外置闸盒,以求美观防尘(中高档)也可以做裸芯处理,以利于降低成本和散热。(中低档)经在坡度平均为7°全长8KM的盘山公路上与日本产罗拉闸等速受控滑行后测试,罗拉闸升温为104度,而本闸(裸芯)仅85度。本闸前后轮通用,组装时仅需将闸体定位杆(1)旋转180度,将轴(11)改连在锁环(7)左上大孔(2)上并反装闸线即可成为前闸。螺旋锁环的包角由于降低180度,可实现“中制动”,急刹车时有防前翻效果。本闸仅有五个冲压件(不算外盒)净重152g一道车工序。全部需经表面硬化处理,弹性件硬度为HRC45±1,其余为HRN89±1。全部耗材仅相当于一个90抱闸刹车盘的耗材。综合考虑其材质差价及工艺的差别,成本至少能与劣质闸持平。在正品闸中,成本目前属全国最低。采用本方案的好处是1、本闸在性能上不仅满足了国家标准中对优质闸的基本要求,而且也适应了市场对刹车刚柔兼备、高灵敏、低噪音的新需要。2、全闸仅五个冲压件,一道车工序,净重152g,成本目前居全国最低。权利要求1.一种油态螺旋锁环微型抱闸,它包括调线螺栓(3)和闸豆(9),其特征在于在车平叉尾端装有一闸体定位杆(1),其左端前翻折边卡在车平叉上,中部大孔紧固在车轴上,右端开一小孔钳入轴(11);在轴皮一端旋入一刹车环(4),其外的凹槽里从后至前依次套入弹性未封闭锁环(5)(6)和(7),锁环(5)(6)形状相同用轴(8)反向连接为对称状,相连的弯端头居中,各自的直端头分布左右,再将锁环(7)的右下端用(10)连在锁环(6)右下对应处,其右上端的大孔套在闸体定位杆(1)右端的轴(11)上,使三环组成一个首尾相连、退阶排列,对刹车环(4)形成920度左右合围的螺旋体;最后将闸线从旋于锁环(5)直端折边的调线螺栓(3)中穿过,用闸豆(9)紧固在锁环(6)直端头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闸,其特征在于刹车环(4)的凹槽里涂附油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闸,其特征在于锁环直端头与刹车环(4)的触点在锁环直端头中分线与刹车环形成的切点上。4.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民
申请(专利权)人:张振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