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立贤专利>正文

新型油井注入聚合物溶液流量调节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19330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0 23:52
一种新型油井注入聚合物溶液流量调节控制装置,垂直设置的主阀体的内腔为三通状空腔,主阀体内腔上端牢固密封连接一个垂直向上的输出管,在主阀体水平的圆阀腔牢固焊接一个水平设置的输入管,一个上端设置为圆锥形的阀芯其锥头恰好与阀腔上端的输出管的内腔底端的倒漏斗的伞口部位实现完全匹配吻合密封,阀芯的中部设置为圆柱形光杆,下部设置为丝杆段,在丝杆段设置一道垂直的凹槽,阀芯的阀杆被活动套装于一个圆柱形阀盖的中心孔内,阀盖通过侧壁的外丝扣与阀腔底部丝扣密封连接,阀芯的丝杆上套装并丝扣连接一个蜗轮,一个水平设置的蜗杆与涡轮的蜗齿啮合;向上的主阀体的输出管再向上延长过度的弯头管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聚合物溶液流量调节控制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通过压力向油井井下注入聚合物溶液的流量调节控制的机械装置。
技术介绍
通过油井向井下注入水是采油方法之一,向井下注入聚合物溶液是另一种重要的全新的采油方法。由于聚合物溶液的生物特性以及高昂的成本,所以对其实现流量控制并不能象注水或其他液体或气体那样随意选型控制阀门,它对于阀门的选型比较苛刻——阀具不能对于注入的聚合物溶液造成割削和切割,并且溶液在注入过程中不能产生气旋,就是只能利用锥型阀门实现对于它的注入量的控制;同时聚合物溶液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所以对于阀门的材质要求严格,需要选用不锈钢材料,由于不锈钢材料价格高昂,造成阀门的造价高昂;由于向地下注入聚合物溶液的压力一般20MPa左右,有时更高,所以由于巨大的压力差使聚合物溶液对于控制阀门的阀芯和阀座磨损冲刷严重。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是超长锥形阀芯阀门,然而,超长锥形阀芯阀门具有以下缺陷:1、由于注聚井一般没有电源,要想实现自动控制,一般采用太阳能供电,所以电量供应有限,由于其锥度较长所以启闭相当费力,所以对于电源的消耗极大,连续晴天还能勉强维持,一旦赶上连阴天,则自动控制形同虚设;2、由于其阀体较长,所以对于不锈钢材料消耗巨大,致使其造价居高不下,势必造成采油厂投入加大;3、噪音大,对于聚合物溶液产生一定破坏,由于其阀芯较长,当阀门的前后压差较大,阀芯会抖动,从而产生噪音,并且对于聚合物溶液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这些都是摆在采油工作者面前的难题,面对这些难题于是我们专利技术了这种组合型油井注聚液流量调节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油井注入聚合物溶液流量调节控制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使阀具的出口垂直向上设置,并在出口端连接一段向上的过度管段,保证了在阀具的出口侧不会产生气旋对于聚合物溶液的伤害;2,使阀具的出口垂直向上设置,并在出口端连接一段向上的过度管段,还保证了在阀具前后存在压差的前提下,通过一定高度的液柱使液体实现自然缓冲减压从而消除因压差对于聚合物溶液产生的伤害;3、该装置设计由两部分组成即,阀具部分和向上的过度管段部分,由于阀具必须采用不锈钢材质,于是阀具就可尽可能的减小,而向上的过度管段就不必采用不锈钢材质,于是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于不锈钢材的使用,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4、通过减小阀体使启闭更省力更易于实现低功耗自动控制;5、由于阀芯缩短,更易于保证其稳定性,更易于保证所控流量计量的稳定性,减少噪音,减少抖动,能够更好地保护聚合物溶液。本技术油井注入聚合物溶液流量调节控制装置通过下述方案予以实现,垂直设置的圆柱形注聚液流量调节控制装置的主阀体的内腔为三通状空腔,水平的阀腔与垂直的阀腔结合部位的阀体需通过磨削倒角光滑处理;在主阀体上端的圆阀腔先丝扣连接再通过焊接牢固密封连接一个输出管,输出管的中心内孔腔呈倒漏斗状,输出管的上端设置可与管线拆装的连接头;在主阀体水平的圆阀腔先丝扣连接再通过牢固焊接一个水平设置的输入管,输入管1的端口设置可与管线拆装连接的连接头;一个上端设置为圆锥形锥头阀芯的锥头恰好与阀腔上端的输出管的内腔底端的倒漏斗的伞口部位实现完全匹配吻合密封,阀芯的中部设置为圆柱形光杆,下部设置为丝杆段,在丝杆段设置一道垂直的凹槽;一个圆柱形阀盖的外侧的下部设置扳手口,上部与中部分别设置外径不同的丝扣段,阀盖的中心孔设置圆柱形内腔,阀盖的内腔的上端分别设置两道O型圈槽,阀盖的内腔下端设置一个向内的阀芯限转凸起;在阀盖内腔的两个O型圈槽内分别安装一个O型密封圈,再将阀芯的丝杆一端从阀盖的上端向下穿过其中心孔并使阀盖内腔下端的凸起进入阀芯的丝杆上的凹槽内,再将阀盖上端的丝扣与阀腔底端的内丝扣密封连接固定;将一个与蜗轮同心一体的轴套的中心孔设置为与阀芯丝杆匹配的螺丝扣孔,在蜗轮的上面和下面分别套装一个推力滚珠轴承于轴套上,在上推力滚珠轴承上面再套装一个平垫片于轴套上,然后将蜗轮轴套从阀芯丝杆端部的丝扣旋进套装在阀芯丝杆上直至平垫片压在阀盖的端面上,再将一个支承套筒从蜗轮下面套装于轴套上直至压在下推力轴承上,再将一个套桶从下方套过支承套筒及蜗轮并与阀盖中部的外丝扣连接,直至套桶的内侧底面以适当的力度压在支承套筒上,再将设置于套桶侧壁的定位顶丝旋紧;在套桶对应蜗轮位置的侧壁设置一开口,将一个支承蜗杆的圆管状蜗杆支架在套桶的开口处水平设置与套桶牢固连接,使蜗杆的蜗齿与蜗轮的蜗齿匹配啮合;在向上的阀门输出管端口通过钢圈、卡瓦及卡瓦螺栓密封连接一个向上过度的弯头管段,弯头管段的输出口设置可与管线拆装的连接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装置彻底打破了油井注入聚合物溶液必须采用长锥度阀具才能实现降低阀具对于聚合物溶液减少伤害的观念,并可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阀具对于聚合物溶液的零伤害。2、使阀具的出口垂直向上设置,并在出口端连接一段向上的过度管段,保证了在阀具的出口侧不会产生气旋对于聚合物溶液产生伤害。3、使阀具的出口垂直向上设置,并在出口端连接一段向上的过度管段,还保证了在阀具前后存在压差的前提下,通过一定高度的液柱使液体实现自然缓冲减压从而消除因压差对于聚合物溶液产生的伤害;4、通过减小阀体减少对于不锈钢材料的消耗,从而实现降低成本。5、通过减小阀体使启闭更省力实现低功耗自动控制。6、减少噪音,减少抖动,能够更好地保护聚合物溶液。7、结构简单合理、安全可靠、易于安装、易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纵剖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油井注入聚合物溶液流量调节控制装置通过下述方案予以实现,垂直设置的圆柱形注聚液流量调节控制装置的主阀体10的内腔为三通状空腔,水平的阀腔与垂直的阀腔结合部位的阀体需通过磨削倒角光滑处理;在主阀体10上端的圆阀腔先丝扣连接再通过焊接牢固密封连接一个输出管12,输出管12的中心内孔腔呈倒漏斗状,输出管12的上端设置可与管线拆装的连接头;在主阀体水平的圆阀腔先丝扣连接再通过牢固焊接一个水平设置的输入管1,输入管1的端口设置可与管线拆装连接的连接头;一个上端设置为圆锥形锥头阀芯11的锥头恰好与阀腔上端的输出管12的内腔底端的倒漏斗的伞口部位实现完全匹配吻合密封,阀芯11的中部设置为圆柱形光杆,下部设置为丝杆段,在丝杆段设置一道垂直的凹槽;一个圆柱形阀盖16的外侧的下部设置扳手口,上部与中部分别设置外径不同的丝扣段,阀盖16的中心孔设置圆柱形内腔,阀盖16的内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油井注入聚合物溶液流量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垂直设置的圆柱形注聚液流量调节控制装置的主阀体的内腔为三通状空腔,水平的阀腔与垂直的阀腔结合部位的阀体需通过磨削倒角光滑处理;在主阀体上端的圆阀腔先丝扣连接再通过焊接牢固密封连接一个输出管,输出管的中心内孔腔呈倒漏斗状,输出管的上端设置可与管线拆装的连接头;在主阀体水平的圆阀腔先丝扣连接再通过牢固焊接一个水平设置的输入管,输入管1的端口设置可与管线拆装连接的连接头;一个上端设置为圆锥形锥头阀芯的锥头恰好与阀腔上端的输出管的内腔底端的倒漏斗的伞口部位实现完全匹配吻合密封,阀芯的中部设置为圆柱形光杆,下部设置为丝杆段,在丝杆段设置一道垂直的凹槽;一个圆柱形阀盖的外侧的下部设置扳手口,上部与中部分别设置外径不同的丝扣段,阀盖的中心孔设置圆柱形内腔,阀盖的内腔的上端分别设置两道O型圈槽,阀盖的内腔下端设置一个向内的阀芯限转凸起;在阀盖内腔的两个O型圈槽内分别安装一个O型密封圈,再将阀芯的丝杆一端从阀盖的上端向下穿过其中心孔并使阀盖内腔下端的凸起进入阀芯的丝杆上的凹槽内,再将阀盖上端的丝扣与阀腔底端的内丝扣密封连接固定;将一个与蜗轮同心一体的轴套的中心孔设置为与阀芯丝杆匹配的螺丝扣孔,在蜗轮的上面和下面分别套装一个推力滚珠轴承于轴套上,在上推力滚珠轴承上面再套装一个平垫片于轴套上,然后将蜗轮轴套从阀芯丝杆端部的丝扣旋进套装在阀芯丝杆上直至平垫片压在阀盖的端面上,再将一个支承套筒从蜗轮下面套装于轴套上直至压在下推力轴承上,再将一个套桶从下方套过支承套筒及蜗轮并与阀盖中部的外丝扣连接,直至套桶的内侧底面以适当的力度压在支承套筒上,再将设置于套桶侧壁的定位顶丝旋紧;在套桶对应蜗轮位置的侧壁设置一开口,将一个支承蜗杆的圆管状蜗杆支架在套桶的开口处水平设置与套桶牢固连接,使蜗杆的蜗齿与蜗轮的蜗齿匹配啮合;在向上的阀门输出管端口通过钢圈、卡瓦及卡瓦螺栓密封连接一个向上过度的弯头管段,弯头管段的输出口设置可与管线拆装的连接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油井注入聚合物溶液流量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垂直设置的圆柱形注聚液流量调节控制装置的主阀体的内腔为三通状空腔,水平的阀腔与垂直的阀腔结合部位的阀体需通过磨削倒角光滑处理;在主阀体上端的圆阀腔先丝扣连接再通过焊接牢固密封连接一个输出管,输出管的中心内孔腔呈倒漏斗状,输出管的上端设置可与管线拆装的连接头;在主阀体水平的圆阀腔先丝扣连接再通过牢固焊接一个水平设置的输入管,输入管1的端口设置可与管线拆装连接的连接头;一个上端设置为圆锥形锥头阀芯的锥头恰好与阀腔上端的输出管的内腔底端的倒漏斗的伞口部位实现完全匹配吻合密封,阀芯的中部设置为圆柱形光杆,下部设置为丝杆段,在丝杆段设置一道垂直的凹槽;一个圆柱形阀盖的外侧的下部设置扳手口,上部与中部分别设置外径不同的丝扣段,阀盖的中心孔设置圆柱形内腔,阀盖的内腔的上端分别设置两道O型圈槽,阀盖的内腔下端设置一个向内的阀芯限转凸起;在阀盖内腔的两个O型圈槽内分别安装一个O型密封圈,再将阀芯的丝杆一端从阀盖的上端向下穿过其中心孔并使阀盖内腔下端的凸起进入阀芯的丝杆上的凹槽内,再将阀盖上端的丝扣与阀腔底端的内丝扣密封连接固定;将一个与蜗轮同心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立贤
申请(专利权)人:李立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