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崇信专利>正文

偏心轮运动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1296 阅读:7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偏心轮运动自行车,包括前轮(10)和后轮(2)及各自的辐条(1),其特征是前轴(9)和后轴(3)分别与前轮和后轮的几何中心偏心设置,前轴以及后轴的偏心位置与车架之间的距离应满足前轮以及后轮在转动时的最大半径。由于偏心轮的设计,可使人们在骑行时产生周期性起伏和前仰后伏或前伏后仰的骑马感觉,提高骑行乐趣,增加自行车的运动功能。(*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特别是具有运动功能的偏心轮运动自行车
技术介绍
通常自行车的前轮和后轮的车轴都是安装在车轮的圆心处,骑行时 只作滚圆运动,它仅作为一种代步工具,骑行时比较单调乏味,不具有趣 味运动功能。为了增加自行车的趣味运动功能,有些人对自行车进行了一些改进。比如中国专利03140795. l公开了一种结构,它只是将一后轮做 成椭圆状,这种椭圆状的异形车轮无论在加工还是在维修时都具有一定难 度,还要制作专用模具,生产成本较高。还有中国专利200510036075.6 公开了 "一种车轮轴为偏心轴的自行车",它主要是将中轴与轮毂筒为偏 心设置,并沿轮毂筒的内圆表面固定有链条,中轴与链条为行星运动。这 种结构非常复杂,加工难度大,且需要大量的工装模具,对自行车原有结 构改动较大,制造成本太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 种对自行车原结构只做较小改进就可实现骑行时产生起伏运动,增加骑行 乐趣的偏心轮运动自行车。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在于前轴和后轴分别与前轮和后轮的几何中心偏心设置,前轴以及后轴与车架之间的距离应满足前轮以及后轮转动的最大半径。 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在于前轴与前轮之间以及后轴与后轮之间均由长度不等的辐条以前轴和 后轴为中心呈放射状连接。本技术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保持原有自行车的结构基本不变,只是将前后轴通过长度 不等的辐条固定在前后车轮的偏心位置,另将前后叉的长度延伸,使前后 轴与车架之间的距离满足前后轮转动时的最大半径。由于偏心轴的作用, 在骑行过程中,整个车架、车把及车座就会出现周期性连续起伏,使骑车 者具有起伏感,增加骑行情趣。当前后轴的位置相反而在行进过程中,整 个车身在连续起伏的过程中还会周期性出现前仰后伏或前伏后仰的运动 状态,可使骑行者感觉到骑马的乐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前后轴同时距地面最高)。图2是前后轴同时在前后轮最前面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前后轴同时距地面最低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前后轴同时在前后轮最后面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前轴低后轴高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前轴在后而后轴在前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前轴高后轴低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8是前轴在前而后轴在后时的状态示意图。 (以上均为前后轴相对前后轮几何中心位置时的说明)图9是前轮为小轮而后轮为大轮的结构示意图。图1-图9中,1-辐条,2-后轮,3-后轴,4-车座,5-链条,6-花盘, 7-车架,8-车把,9-前轴,10-前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8所示,本技术具有普通自行车的全部结构,如车架7、 车把8、车座4、花盘6、链条5、前轮IO、前轴9、后轮2及后轴3,其 主要是将前轴9和后轴3分别通过长度不等的辐条1固定在前轮10和后 轮2几何中心的偏心位置,另外将前后叉的长度延伸,使前后轴与车架之 间的距离满足前后轮转动时的最大半径骑行时,骑车者与骑普通自行车一样坐在车座4上,双手握住车把8, 两脚踩住脚蹬转动,通过花盘6及链条5驱动后轴3而带动后轮2转动即 可。图1-图4示出了本运动自行车的前轴9和后轴3相对前轮10和后轮 2在同一位置时的偏心运动状态。设图1所示前后轴同时距地面最高时为运动起点,在该自行车向前行 驶中,由于前轮IO、后轮2的偏心转动,前轴9、后轴3逐渐相对位于前 轮10、后轮2的最前面(参见图2)并且与地面平行;继续行驶时,前轴 9、后轴3就会逐渐相对位于前轮10、后轮2的最下面(参见图3),此时 前轴9、后轴3距地面的距离最小并且仍与地面平行;再继续行驶时,前 轴9、后轴3则会相对位于前轮10、后轮2的最后面(参见图4)。在运 动过程中,前轴9、后轴3始终与地面保持平行,只是相对地面的高度位 置发生变化。如此这样反复进行,由于偏心轴的作用,整个车架7、车把8及车座4就会出现周期性连续起伏,使骑车者具有起伏感,增加骑行情趣。图5-图8则示出了本运动自行车当前9、后轴3在相反位置时相对前 轮10、后轮2的偏心运动状态。如将前轴9距地面最近而后轴3离地面最高设为运动起点,这时车架 7、车把8及车座4略有前倾(参见图5),骑行者的身体也出现前倾;当 向前行驶时,前轴9逐渐相对运动到前轮10的最后位置,而后轴3则相 对运动到后轮2的最前位置,两轴的连线与地面平行(参见图6);再继 续向前时,前轴9就会处于离地面最高位置,而后轴3则会位于距地面最 近的位置,此时整个车架7、车座4及车把8就会出现后仰(参见图7); 再行驶时,前轴9逐渐相对运动到前轮10的最前位置,而后轴3则相对 运动到后轮2的最后位置,两轴连线又与地面平行(参见图8)。如此这 样周而复始地运动,整个车身在连续起伏的过程中还会周期性出现前仰后 伏或前伏后仰的运动状态,可使骑行者感觉到骑马时奔跑、尥蹶子的乐趣。如图9所示,还可将本自行车做成前轮10小,后轮2大的结构,后 轴3相对后轮2的几何中心偏心设置,其它结构保持不变;或者做成前轮 10大,后轮2小的结构,而前轴9相对前轮10的几何中心偏心设置,其它结构同样保持不变,也能让骑行者产生骑马时奔跑和尥蹶子的感觉。 当然,前轮10和后轮2也可制成整体式的如整体注塑或压塑成型, 不用任何辐条l连接,只需将前轴9、后轴3相对前轮10、后轮2的几 何中心偏心设置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偏心轮运动自行车,包括前轮(10)和后轮(2)及各自的辐条(1),其特征是前轴(9)和后轴(3)分别与前轮(10)和后轮(2)的几何中心偏心设置,前轴(9)以及后轴(3)与车架(7)之间的距离应满足前轮(10)以及后轮(2)转动的最大半径。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轮运动自行车,其特征是前轴(9)与 前轮(10)之间以及后轴(3)与后轮(2)之间均由长度不等的辐条(1) 以前轴(9)和后轴(3)为中心呈放射状连接。专利摘要一种偏心轮运动自行车,包括前轮(10)和后轮(2)及各自的辐条(1),其特征是前轴(9)和后轴(3)分别与前轮和后轮的几何中心偏心设置,前轴以及后轴的偏心位置与车架之间的距离应满足前轮以及后轮在转动时的最大半径。由于偏心轮的设计,可使人们在骑行时产生周期性起伏和前仰后伏或前伏后仰的骑马感觉,提高骑行乐趣,增加自行车的运动功能。文档编号B62K3/00GK201235885SQ200820029600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1日专利技术者张崇信 申请人:张崇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偏心轮运动自行车,包括前轮(10)和后轮(2)及各自的辐条(1),其特征是前轴(9)和后轴(3)分别与前轮(10)和后轮(2)的几何中心偏心设置,前轴(9)以及后轴(3)与车架(7)之间的距离应满足前轮(10)以及后轮(2)转动的最大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崇信
申请(专利权)人:张崇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