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智勇专利>正文

自控门刹的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911484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0 14:59
自控门刹的使用方法,自控门刹包括有外壳、惯性滚动件以及刹车装置;刹车装置包括有摆动板、扭簧以及刹车柱;外壳设有铰轴,摆动板的首端设有铰套,铰套与铰轴铰接,扭簧安装于铰套上,扭簧一端与外壳连接,扭簧的另一端与摆动板连接;在扭簧扭力的作用下,摆动板的尾端一侧悬空;刹车柱与摆动板连接,刹车柱位于摆动板的下方,惯性滚动件位于摆动板的首端与外壳的内上端面之间;使用时,利用惯性滚动件驱动摆动板向下摆动,利用摆动板向下摆动带动刹车柱与地板接触摩擦,阻碍活动门快速闭合,有效地防止活动门夹伤小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门安全装置的使用方法,特别是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普通的室内门,特别是高层建筑的室内门,当有大风吹时,由于对流以及虹吸的原因,经常出现室内门快速关闭,并且关闭的力极大,室内门很容易夹伤小孩或老人,一种已成为人们安装室内门的安全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用普通室内门容易被大风吹动夹伤小孩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控门刹包括有外壳、惯性滚动件以及刹车装置;刹车装置包括有摆动板、扭簧以及刹车柱;外壳设有铰轴,摆动板的首端设有铰套,铰套与铰轴铰接,扭簧安装于铰套上,扭簧一端与外壳连接,扭簧的另一端与摆动板连接;在扭簧扭力的作用下,摆动板的尾端一侧悬空;刹车柱与摆动板连接,刹车柱位于摆动板的下方,惯性滚动件位于摆动板的首端与外壳的内上端面之间;摆动板的首端到外壳的内上端面的距离大于摆动板的尾端到外壳的内上端面的距离;惯性滚动件初始状态是:惯性滚动件的上顶端与外壳的内上端面接触,惯性滚动件的下底端与摆动板接触,惯性滚动件的右侧端与外壳的内右壁接触;摆动板在扭簧扭力的作用下,摆动板的尾端的位置高度大于摆动板的首端的位置高度,扭簧作用于摆动板向上的扭力大于摆动板加上刹车柱向下摆动的重力。是:使用时,将的外壳安装于活动门的下部,并使刹车柱面对地面,使刹车柱与地面留有间隙;当大风吹活动门快速摆动时,由于惯性的作用,惯性滚动件由摆动板的首端滚向摆动板的尾端移动,挤压摆动板向下摆动,利用摆动板向下摆动带动刹车柱向下移动与地面摩擦,阻碍活动门快速摆动,防止活动门快速摆动碰伤及夹伤小孩;活动门停止快速摆动后,在扭簧的扭力作用下,摆动板向上摆动复位,惯性滚动件反方向移动复位回到摆动板的首端;如此不断循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自控门刹使用时,利用惯性滚动件驱动摆动板向下摆动,利用摆动板向下摆动带动刹车柱与地板接触摩擦,阻碍活动门快速闭合,有效地防止活动门夹伤小孩。【附图说明】图1是自控门刹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1所示的自控门刹的结构示意图,自控门刹包括有外壳1、惯性滚动件2以及刹车装置3 ;刹车装置3包括有摆动板4、扭簧5以及刹车柱6 ;外壳I设有铰轴7,摆动板4的首端8设有铰套9,铰套9与铰轴7铰接,扭簧5安装于铰套9上,扭簧5 —端与外壳I连接,扭簧5的另一端与摆动板4连接;在扭簧5扭力的作用下,摆动板4的尾端10 —侧悬空;刹车柱6与摆动板4连接,刹车柱6位于摆动板4的下方,惯性滚动件2位于摆动板4的首端8与外壳I的内上端面11之间;摆动板4的首端8到外壳I的内上端面11的距离大于摆动板4的尾端10到外壳I的内上端面11的距离;惯性滚动件2初始状态是:惯性滚动件2的上顶端12与外壳I的内上端面11接触,惯性滚动件2的下底端13与摆动板4接触,惯性滚动件2的右侧端14与外壳I的内右壁15接触;摆动板4的初始状态是:摆动板4在扭簧5扭力的作用下,摆动板4的尾端10的位置高度大于摆动板4的首端8的位置高度,扭簧5作用于摆动板4向上的扭力大于摆动板4加上刹车柱6向下摆动的重力。是:使用时,将自控门刹的外壳I安装于活动门16的下部,并使刹车柱6面对地面17,使刹车柱6与地面17留有间隙;当大风吹活动门16快速摆动时,由于惯性的作用,惯性滚动件2由摆动板4的首端8滚向摆动板4的尾端10移动,挤压摆动板4向下摆动,利用摆动板4向下摆动带动刹车柱6向下移动与地面17摩擦,阻碍活动门16快速摆动,防止活动门16快速摆动碰伤及夹伤小孩;活动门16停止快速摆动后,在扭簧5的扭力作用下,摆动板4向上摆动复位,惯性滚动件2反方向移动复位回到摆动板4的首端8;如此不断循环。为了实施惯性滚动件2向外壳I内左壁18移动以及复位,活动门16快速摆动时,在惯性滚动件2的惯性力的作用下,摆动板4受到向下摆动的作用力大于扭簧5作用于摆动板4向上的扭力;活动门16停止摆动时,摆动板4受到向下摆动的作用力小于扭簧5作用于摆动板4向上的扭力;所述的活动门16快速摆动时,惯性滚动件2碰撞到外壳I内左壁18后,惯性滚动件2反弹向外壳I的内右壁15移动。为了实施利用惯性滚动件2滚动挤压摆动板4摆动,当大风吹活动门16快速摆动时,摆动板4按逆时针方向摆动,带动刹车柱6向下摆动;摆动板4摆动的速度与活动门16摆动的速度成正比;惯性滚动件2滚动的速度与活动门16摆动速度成正比;刹车柱6与地面的摩擦力与活动门16摆动的速度以及惯性滚动件2的质量成正比。为了利用扭簧5的扭力将摆动板4摆起,使刹车柱6与地面17留有间隙,外壳I与铰轴7固定连接,铰套9套在铰轴7外面,铰套9的轴线与铰轴7的轴线相同,铰套9以及铰轴7的轴线与水平线平行;扭簧5套在铰套9外面,扭簧5 —端的扭臂与外壳I固定连接,扭簧5另一端的扭臂与摆动板4的底面连接。为了使摆动板4能于外壳I摆动,外壳I的水平截面的形状与摆动板4的截面的形状相同;铰轴7的轴线到摆动板4的尾端10的距离小于铰轴7的轴线到外壳I内左壁18的距离;的外壳I的水平截面的面积大于摆动板4的截面的面积;惯性滚动件2包括有滚球以及滚轴,滚球为实芯的球体,滚轴为实芯的轴体。为了调节刹车柱6与地面17的距离,刹车柱6设有连接螺丝19,摆动板4设有螺丝孔20,螺丝19与螺丝孔20连接,螺丝19设有锁紧螺母21。【主权项】1.,自控门刹包括有外壳(1)、惯性滚动件(2)以及刹车装置(3);刹车装置(3)包括有摆动板(4)、扭簧(5)以及刹车柱(6);外壳(I)设有铰轴(7),摆动板(4)的首端(8)设有铰套(9),铰套(9)与铰轴(7)铰接,扭簧(5)安装于铰套(9)上,扭簧(5)一端与外壳(I)连接,扭簧(5 )的另一端与摆动板(4)连接;在扭簧(5 )扭力的作用下,摆动板(4)的尾端(10) —侧悬空;刹车柱(6)与摆动板(4)连接,刹车柱(6)位于摆动板(4)的下方,惯性滚动件(2 )位于摆动板(4 )的首端(8 )与外壳(I)的内上端面(11)之间;摆动板(4)的首端(8)到外壳(I)的内上端面(11)的距离大于摆动板(4)的尾端(10)到外壳(I)的内上端面(11)的距离;惯性滚动件(2)初始状态是:惯性滚动件(2)的上顶端(12)与外壳(I)的内上端面(11)接触,惯性滚动件(2)的下底端(13)与摆动板(4)接触,惯性滚动件(2)的右侧端(14)与外壳(I)的内右壁(15)接触;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是:使用时,将的外壳(I)安装于活动门(16)的下部,并使刹车柱(6)面对地面(17),使刹车柱(6)与地面(17)留有间隙;当大风吹活动门(16)快速摆动时,由于惯性的作用,惯性滚动件(2)由摆动板(4)的首端(8)滚向摆动板(4)的尾端(10)移动,挤压摆动板(4)向下摆动,利用摆动板(4)向下摆动带动刹车柱(6)向下移动与地面(17)摩擦,阻碍活动门(16)快速摆动,防止活动门(16)快速摆动碰伤及夹伤小孩;活动门(16)停止快速摆动后,在扭簧(5)的扭力作用下,摆动板(4)向上摆动复位,惯性滚动件(2)反方向移动复位回到摆动板(4)的首端(8);如此不断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摆动板(4)的初始状态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控门刹的使用方法,自控门刹包括有外壳(1)、惯性滚动件(2)以及刹车装置(3);刹车装置(3)包括有摆动板(4)、扭簧(5)以及刹车柱(6);外壳(1)设有铰轴(7),摆动板(4)的首端(8)设有铰套(9),铰套(9)与铰轴(7)铰接,扭簧(5)安装于铰套(9)上,扭簧(5)一端与外壳(1)连接,扭簧(5)的另一端与摆动板(4)连接;在扭簧(5)扭力的作用下,摆动板(4)的尾端(10)一侧悬空;刹车柱(6)与摆动板(4)连接,刹车柱(6)位于摆动板(4)的下方,惯性滚动件(2)位于摆动板(4)的首端(8)与外壳(1)的内上端面(11)之间;摆动板(4)的首端(8)到外壳(1)的内上端面(11)的距离大于摆动板(4)的尾端(10)到外壳(1)的内上端面(11)的距离;惯性滚动件(2)初始状态是:惯性滚动件(2)的上顶端(12)与外壳(1)的内上端面(11)接触,惯性滚动件(2)的下底端(13)与摆动板(4)接触,惯性滚动件(2)的右侧端(14)与外壳(1)的内右壁(15)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控门刹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时,将自控门刹的使用方法的外壳(1)安装于活动门(16)的下部,并使刹车柱(6)面对地面(17),使刹车柱(6)与地面(17)留有间隙;当大风吹活动门(16)快速摆动时,由于惯性的作用,惯性滚动件(2)由摆动板(4)的首端(8)滚向摆动板(4)的尾端(10)移动,挤压摆动板(4)向下摆动,利用摆动板(4)向下摆动带动刹车柱(6)向下移动与地面(17)摩擦,阻碍活动门(16)快速摆动,防止活动门(16)快速摆动碰伤及夹伤小孩;活动门(16)停止快速摆动后,在扭簧(5)的扭力作用下,摆动板(4)向上摆动复位,惯性滚动件(2)反方向移动复位回到摆动板(4)的首端(8);如此不断循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林智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