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耐温承压结构的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塑料壳体、导体接触件、绝缘体及密封圈,所述金属壳体上设有台阶孔,塑料壳体设于金属壳体内,由工程塑料注塑形成,导体接触件连同绝缘体设于金属壳体的台阶孔及塑料壳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导体接触件设于金属壳体、塑料壳体及绝缘体内,导体接触件能在电信号导通的状态下将工作环境完全隔离,且能够单向承压,具有结构简单、密封可靠、耐温承压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用于高温、高压环境下仪器设备的连接,尤其是一种具有耐温承压结构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石油钻井、测井及海底探测的领域中,钻探设备的作业点往往在井下或海底很深的位置,作业点附近必不可少的载有电子设备,以实现井下或海底信号的传输,该电子设备所处的工作环境相当恶劣,尤其是压力或温度环境与地面相差甚远,通常要求在200°C的温度及HOMPa的压强环境下工作,为了保证电子仪器在井下或海底的可靠运行,现有技术将电子仪器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并在容器壁上安装一个具有耐温承压结构的电连接器,一端与容器内部电子仪器相连接,另一端与地面设备相连接,这样便将容器中的电子仪器与地面设备实现电连接,保证电信号的可靠传输,由于电连接器处于长期承受高温高压的环境,为保证容器在恶劣环境下的密封功能,电连接器自身的密封将显得尤为重要,换言之,电连接器的密封一旦失效,容器中的电子仪器将遭到损坏。现有的耐温承压结构的电连接器内多为陶瓷绝缘体,存在的问题是,在长期直接承受高温高压环境下,其绝缘性能稳定性差,且在震动环境下,陶瓷绝缘体易发生断裂现象,一旦出现上述问题,将会导致电连接器的密封失效,直接影响连接器的电气性能、对电信号的传输造成干扰、降低连接器的使用寿命乃至损坏容器内的电子仪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具有耐温承压结构的电连接器,本专利技术将导体接触件设于金属壳体、塑料壳体及绝缘体内,导体接触件能在电信号导通的状态下将工作环境完全隔离,且能够单向承压,具有结构简单、密封可靠、耐温承压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耐温承压结构的电连接器,其特点包括金属壳体、塑料壳体、导体接触件、绝缘体及密封圈,所述金属壳体为圆台与圆筒的结合体,其圆台上沿轴向设有一个或数个台阶孔、外壁上径向设有密封槽,圆筒内壁上设有多道环槽,导体接触件为杆件,杆身上设有数道凸环及台肩,绝缘体由第一陶瓷绝缘体、玻璃绝缘体及第二陶瓷绝缘体构成,其中,第二陶瓷绝缘体的外圆上设有台阶; 所述第一陶瓷绝缘体、玻璃绝缘体及第二陶瓷绝缘体依次设于导体接触件的杆身上,导体接触件连同绝缘体设于金属壳体的台阶孔内,塑料壳体注塑于金属壳体的圆筒内并包裹导体接触件杆身上的数道凸环及台肩,密封圈设于金属壳体的密封槽内; 所述的导体接触件的一端设有焊杯、另一端设有插针;所述的玻璃绝缘体位于第一陶瓷绝缘体、第二陶瓷绝缘体、导体接触件及金属壳体的台阶孔围成的腔体内烧结而成;所述的塑料壳体由工程塑料注塑于金属壳体的圆筒腔体内。本专利技术将导体接触件设于金属壳体、塑料壳体及绝缘体内,导体接触件能在电信号导通的状态下将工作环境完全隔离,且能够单向承压,具有结构简单、密封可靠、耐温承压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A处导体接触件与绝缘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2、图3,本专利技术包括金属壳体1、塑料壳体2、导体接触件3、绝缘体4及密封圈5,所述金属壳体I为圆台与圆筒的结合体,其圆台上沿轴向设有一个或数个台阶孔11、外壁上径向设有密封槽12,圆筒内壁上设有多道环槽13,导体接触件3为杆件,杆身上设有数道凸环32及台肩33,绝缘体4由第一陶瓷绝缘体41、玻璃绝缘体42及第二陶瓷绝缘体43构成,其中,第二陶瓷绝缘体43的外圆上设有台阶431 ; 所述第一陶瓷绝缘体41、玻璃绝缘体42及第二陶瓷绝缘体43依次设于导体接触件3的杆身上,导体接触件3连同绝缘体4设于金属壳体I的台阶孔11内,塑料壳体2注塑于金属壳体I的圆筒内并包裹导体接触件3杆身上的数道凸环32及台肩33,密封圈5设于金属壳体I的密封槽12内; 所述的导体接触件3的一端设有焊杯34、另一端设有插针31 ;所述的玻璃绝缘体42位于第一陶瓷绝缘体41、第二陶瓷绝缘体43、导体接触件3及金属壳体I的台阶孔11围成的腔体内烧结而成;所述的塑料壳体2由工程塑料注塑于金属壳体I的圆筒腔体内。实施例: a)、本专利技术的安装:参阅图1、图2、图3,本专利技术用于石油钻井、测井及海底探测的领域中,本专利技术为安装在容器壁的隔离墙上与容器中的电子仪器连接并起到穿墙作用的电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经金属壳体I固定安装在容器壁上,且密封圈5将金属壳体I与容器壁密封,导体接触件3的焊杯34焊接线缆与容器中的电子仪器电连接,导体接触件3上的插针31与地面设备的线缆接口连接,以实现地面设备与容器中的电子仪器间的电信号传输。b)、本专利技术的应用:由于本专利技术的作业点往往在井下或海底很深的位置,所处的工作环境相当恶劣,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力或温度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阻滞容器外液态或气态的杂质通过本专利技术或导体接触件进入到容器内,防止发生水汽泄漏,保护置于密闭容器中的电子仪器,以实现电信号的正常传输。参阅图1、图2、图3,为阻止上述现象发生,本专利技术在金属壳体I的密封槽12内设置了密封圈5,实现金属壳体I与容器壁之间的密封; 本专利技术的绝缘体4由第一陶瓷绝缘体41、玻璃绝缘体42及第二陶瓷绝缘体43构成,其中,玻璃绝缘体42位于第一陶瓷绝缘体41、第二陶瓷绝缘体43、导体接触件3及金属壳体I的台阶孔11围成的腔体内烧结而成,烧结而成的玻璃绝缘体43使得导体接触件3与壳体I的台阶孔11之间形成密封;本专利技术还在第二陶瓷绝缘体43的外圆上设置了台阶431,装配后,该台阶431与金属壳体I台阶孔11的台阶触及,限定了第二陶瓷绝缘体43的轴向移动,以保护玻璃绝缘体42不受外界轴向力的冲击,没有轴向移动,玻璃绝缘体42与导体接触件3之间的密封性能就得到了保护。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塑料壳体2由工程塑料在金属外壳I的圆筒腔体内注塑形成,塑料壳体2形成后,塑料壳体2注塑于金属壳体I的圆筒内并包裹导体接触件3杆身上的数道凸环32、台肩33及第一陶瓷绝缘体41的外露部分,且使导体接触件3的台肩33与第一陶瓷绝缘体41的端面触及,导体接触件3不仅相对于金属壳体I之间相互固定,且台肩33使得导体接触件3能够单向承受容器外的压力,并形成再次密封,这样既可减小绝缘体4的尺寸,保证绝缘体4的强度,同时也实现了导体接触件3的双重密封,当外部压力急剧变化时,由于塑料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以缓冲绝缘体4承受冲击载荷,减小了由此引发的陶瓷绝缘体开裂的风险及发生泄漏的概率。本专利技术将容器内外实施电连接外,还将容器内外的环境实施了密封与隔离,以实现地面设备与容器中的电子仪器间电信号的可靠传输。【主权项】1.一种具有耐温承压结构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金属壳体(1)、塑料壳体(2 )、导体接触件(3 )、绝缘体(4)及密封圈(5 ),所述金属壳体(I)为圆台与圆筒的结合体,其圆台上沿轴向设有一个或数个台阶孔(11)、外壁上径向设有密封槽(12),圆筒内壁上设有多道环槽(13),导体接触件(3)为杆件,杆身上设有数道凸环(32)及台肩(33),绝缘体(4)由第一陶瓷绝缘体(41)、玻璃绝缘体(42)及第二陶瓷绝缘体(43)构成,其中,第二陶瓷绝缘体(43)的外圆上设有台阶(431);所述第一陶瓷绝缘体(41)、玻璃绝缘体(42)及第二陶瓷绝缘体(4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耐温承压结构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金属壳体(1)、塑料壳体(2)、导体接触件(3)、绝缘体(4)及密封圈(5),所述金属壳体(1)为圆台与圆筒的结合体,其圆台上沿轴向设有一个或数个台阶孔(11)、外壁上径向设有密封槽(12),圆筒内壁上设有多道环槽(13),导体接触件(3)为杆件,杆身上设有数道凸环(32)及台肩(33),绝缘体(4)由第一陶瓷绝缘体(41)、玻璃绝缘体(42)及第二陶瓷绝缘体(43)构成,其中,第二陶瓷绝缘体(43)的外圆上设有台阶(431);所述第一陶瓷绝缘体(41)、玻璃绝缘体(42)及第二陶瓷绝缘体(43)依次设于导体接触件(3)的杆身上,导体接触件(3)连同绝缘体(4)设于金属壳体(1)的台阶孔(11)内,塑料壳体(2)注塑于金属壳体(1)的圆筒内并包裹导体接触件(3)杆身上的数道凸环(32)及台肩(33),密封圈(5)设于金属壳体(1)的密封槽(12)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东岳,罗宁,王敏兴,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