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轮电动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0318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尤其是一种前三轮电动自行车。该电动自行车包括车身、车轮和车把,其结构特点是还设置有两组平行的转向杆,所述的车轮由两个并排的前轮和一个后轮组成,前轮上方各安装有一根支撑杆,两组转向杆的中心与车把相铰接,转向杆的两端与支撑杆相铰接,构成一四连杆机构;两根支撑杆与车把之间各铰接有一根球头拉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静止和骑行时均不易翻倒、转弯半径小、安全系数高的优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尤其是一种前三轮电动自行车
技术介绍
现有自行车、助力车、电动自行车的包括车轮、车身和车把,其车轮由前轮 和后轮组成,为两点支撑结构,稳定性较差,骑行不稳时易侧翻。现有的三轮车虽然由一个前轮和两个后轮组成,为三点支撑结构,静止和直 线骑行时的稳定性较好,不易翻倒,但在拐弯时,前轮需要较大的转弯半径才能 拐过去,车身的倾斜角度较大,在快速行驶时极易翻车。以上两种结构均存在安全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静止和骑行时均不易翻倒、转弯 半径小、安全系数高的电动自行车。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电动自行车包括车身、车 轮和车把,其结构特点是还设置有两组平行的转向杆,所述的车轮由两个并排的 前轮和一个后轮组成,前轮上方各安装有一根支撑杆,两组转向杆的中心与车把 相铰接,转向杆的两端与支撑杆相铰接,构成一四连杆机构;两根支撑杆与车把 之间各铰接有一根球头拉杆。本技术所述的两根支撑杆上分别设有外凸的左、右固定片,车把上转动 连接有外凸的中固定片,中固定片上设有外凸的下限位杆,车把上设有外凸的带 限位槽的下限位块,下限位杆位于该下限位槽内。本技术所述的转向杆上设有外凸的带限位槽的上限位块,车把上设有外 凸的上限位杆,上限位杆位于该限位槽内。本技术所述的每组转向杆由两根平行的连杆组成,两根连杆分别位于车 把的前侧和后侧,连杆的中点与车把通过球面轴承相铰接。本技术还设置有缓冲器和缓冲球头拉杆,缓冲球头拉杆一端与转向杆相 铰接,其另一端与缓冲器相铰接,缓冲器固定在车把上。本技术所述球头拉杆的两端分别与左、右固定片和中固定片相铰接。 本技术所述的限位槽为弧形的凹槽。3本技术所述转向杆的两端与支撑杆通过滑动轴承相铰接。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车轮由两个并排的前 轮和一个后轮组成,为三点支撑结构,无论静止、直线骑行或拐弯都非常稳定, 在车把上铰接有两组转向杆,转向杆与前轮上的支撑杆构成四连杆结构,使用者 在骑行时可左右倾斜,使快速行驶中的车辆能克服离心力以较小的半径转弯;2、 由于采用四连杆机构,当骑行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时,随着前后轮的上下震动, 支撑杆以其铰接在车把上的中心为摆动支点而上下倾斜摆动,可减轻车身震动; 3、由于采用四连杆机构,当骑行在斜坡上时,两个前轮一高一低,车把的上抬 高度为前轮上抬或落下高度的一半,可减少车把部分的震动感;4、每组转向杆 由两根平行的连杆组成,连杆的中点与车把之间通过球面轴承相铰接,达到同轴 转动的目的,转动时更为灵活;5、两根支撑杆与车把之间通过球头拉杆相铰接, 球头拉杆转动灵活,并使两个前轮实现同步转动;6、转向杆和车把之间设有限 位装置,对支撑杆的上下移动进行限位,车把和与球头拉杆相铰接的中固定片之 间设有限位装置,对球头拉杆的左右移动位置进行限位,两处限位进一步提高了 转向的稳定性;7 、在转向杆和车把之间设置有缓冲器,当转向杆上下摆动时, 在缓冲器的作用下,可迅速回复原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杆机构简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车把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转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转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球头拉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l、图3 图5,本实施例包括车身l、车轮2和车把3,车轮2由两 个在车把3前方并排的前轮2 — 1和一个后轮2 — 2组成,前轮2 — 1的轮轴上方 各安装有一根支撑杆5,还设置有两组平行的转向杆4,每组转向杆4由两根平 行的连杆14组成,两根连杆14分别位于车把3的前侧和后侧,每根连杆14的中点都与车把3通过球面轴承相铰接,每根连杆14的两端都与支撑杆5通过转 动轴承相铰接,两根支撑杆5与两组转向杆4构成如图2所示的四连杆机构。两根支撑杆5上分别设有左固定片7 — 1和右固定片7—2,车把3上设有中 固定片7 — 3,左固定片7 — 1、右固定片7—2和中固定片7 — 3都向车把前方延 伸外凸,中固定片7 — 3与车把3的下端转动连接。中固定片7 — 3上设有向上延 伸外凸的下限位杆8,车把3上设有向其前方延伸外凸的下限位块10,下限位块 10上带有为弧形凹槽的下限位槽9,下限位杆8位于下限位槽9内,下限位杆8 的转动受下限位槽9的限制。转向杆4的其中一根连杆14上设有向上方延伸外 凸的上限位块12,上限位块12上带有为弧形凹槽的上限位槽11,车把3上设有 向其前方延伸外凸的上限位杆13,上限位杆13位于上限位槽11内,上限位杆 13的转动受上限位槽11的限制。两根支撑杆5的下端与车把3之间各铰接有一 根如图6所示的球头拉杆6,两根球头拉杆6的两端分别与左固定片7 — 1、右固 定片7 — 2、中固定片7 — 3相铰接,其铰接端为球头状转动轴承。缓冲器15的 结构如图7所示,外壳15 — 1的截面为正方形,内置有截面同为正方形的抬升杆 15 — 2,外壳15 — 1和抬升杆15 — 2之间为橡胶15—3。安装时,缓冲拉杆16的 一端与上方位置的转向杆4相铰接,其另一端与缓冲器15的抬升杆15 — 2相铰 接,缓冲器15固定在车把3上,缓冲拉杆6的铰接端也为球头状转动轴承。当骑行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时,车轮2上下震动,当一个前轮2—1抬起时, 固定在其上的支撑杆5也随之抬起,由于两根支撑杆5与两组转向杆5构成四连 杆机构,固定在另一个前轮2—1上的支撑杆5随之落下,转向杆5以其铰接在 车把3上的中心为摆动支点而上下倾斜摆动,从而减轻整车的震动感,前轮2— 1的抬起或落下高度由上限位块12和上限位杆13进行限位。当骑行在斜坡上时, 两个前轮2—1会一高一低,由于采用四连杆机构,车把3的升降高度为前轮2 一l上抬或落下高度的一半,这样就可以减少车把3部分的震动感。两根支撑杆 5与车把3之间的球头拉杆6则使两个前轮2—1实现同步转动,球头拉杆6的 左右移动角度由下限位块10和下限位杆8进行限位。缓冲器15则使转向杆5 能够迅速回复原位。本技术并不仅限用于电动自行车,也可用于自行车、助力车等。权利要求1、一种前三轮电动自行车,包括车身、车轮和车把,其特征是还设置有两组平行的转向杆,所述的车轮由两个并排的前轮和一个后轮组成,前轮上方各安装有一根支撑杆,两组转向杆的中心与车把相铰接,转向杆的两端与支撑杆相铰接,构成一四连杆机构;两根支撑杆与车把之间各铰接有一根球头拉杆。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三轮电动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的两根支撑 杆上分别设有外凸的左、右固定片,车把上转动连接有外凸的中固定片,中固定 片上设有外凸的下限位杆,车把上设有外凸的带限位槽的下限位块,下限位杆位 于该下限位槽内。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三轮电动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向杆上 设有外凸的带限位槽的上限位块,车把上设有外凸的上限位杆,上限位杆位于该 限位槽内。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前三轮电动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的每组转向杆由两根平行的连杆组成,两根连杆分别位于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三轮电动自行车,包括车身、车轮和车把,其特征是:还设置有两组平行的转向杆,所述的车轮由两个并排的前轮和一个后轮组成,前轮上方各安装有一根支撑杆,两组转向杆的中心与车把相铰接,转向杆的两端与支撑杆相铰接,构成一四连杆机构;两根支撑杆与车把之间各铰接有一根球头拉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一凡王耀麒黄保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飞迪电动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