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湿废气消雾排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00341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9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湿废气消雾排放装置,主要用于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高于环境温度的含湿(含水蒸气)废气的消雾处理和排放。所述装置包括进气管(1)、布气管(2)、空冷凝汽器(3)、下联箱(4)、凝结水管(5)、排气管(7)和排放塔(6),进气管(1)与布气管(2)连接,空冷凝汽器(3)顶部连接布气管(2)、底部连接下联箱(4),下联箱(4)连接凝结水管(5)和排气管(7),排气管(7)上设置排气口(8)且排气口(8)位于排放塔(6)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避免含湿废气排放时在环境中产生白雾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湿废气消雾排放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湿废气消雾排放装置,主要用于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高于环境温度的含湿(含水蒸气)废气的消雾处理和排放。
技术介绍
许多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湿的高于环境气温的废气。如果这些废气的含湿量较高,特别是废气中的水蒸气达到或接近饱和状态,直接排放就可能形成白雾。这些白雾将给人们生活带来不利影响:1)这些大量的白雾与空气中的污染物结合一起,能够形成所谓的霾,造成空气污染;2)在冬季寒冷地区,这些白雾遇到建筑物构件等物体经会凝结,容易形成冰,结冰后会增加这些建筑物的荷载,形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含湿废气排放后产生白雾的现象,提供一种能够消除白雾的废气排放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含湿废气消雾排放装置,包括进气管、布气管、空冷凝汽器、下联箱、凝结水管、排气管和排放塔,进气管与布气管连接,空冷凝汽器顶部连接布气管、底部连接下联箱,下联箱连接凝结水管和排气管,排气管上设置排气口且排气口位于排放塔内部。本专利技术含湿废气消雾排放装置,所述排放塔采用机力通风形式,空冷凝汽器布置在排放塔的进风口处,并垂直布置在排放塔的外侧周围。本专利技术含湿废气消雾排放装置,所述采用机力通风形式,空冷凝汽器布置在排放塔内部、位于进风口,空冷凝汽器采用倾斜布置。本专利技术含湿废气消雾排放装置,所述排放塔采用自然通风形式,空冷凝汽器垂直布置在排放塔下部进风口外侧。本专利技术含湿废气消雾排放装置,所述排放塔采用自然通风形式,空冷凝汽器倾斜地布置在排放塔内部。本专利技术含湿废气消雾排放装置,所述下联箱与凝结水管的接口设置在下联箱的底部。本专利技术含湿废气消雾排放装置,所述下联箱与排气管的接口位置高于下联箱与凝结水管的接口位置。含湿废气从进气管进入布气管,由布气管再入空冷凝汽器并与外部冷空气进行热交换,含湿废气内部分水蒸气凝结成水后经下联箱和凝结水管排出,未凝结的含湿废气经下联箱和排气管被导入排放塔内,排放塔外的冷空气通过空冷凝汽器后温度升高,在排放塔内与含湿废气进行混合,与空气混合后的含湿废气最终由排放塔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含湿废气消雾排放装置,它可以通过空气冷却的方式降低废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在与加热后的空气混合后,排出到大气中的废气的含湿量大大下降,排放的含湿废气温度较高,但含湿量和相对湿度大大降低,能够避免含湿废气排放时在环境中产生白雾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含湿废气消雾排放装置实施例1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含湿废气消雾排放装置实施例2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含湿废气消雾排放装置实施例3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进气管1,布气管2,空冷凝汽器3,下联箱4,凝结水管5,排放塔6、塔体6-1、电机组6-2,排气管7,排气口8。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含湿废气消雾排放装置实施例1示意图。由图1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含湿废气消雾排放装置,由进气管1、布气管2、空冷凝汽器3、下联箱4、凝结水管5、排气管7和排放塔6组成。进气管1与布气管2连接,空冷凝汽器3布置在排放塔6的进风口处,并垂直布置在排放塔6的外侧周围。空冷凝汽器3顶部连接布气管2、底部连接下联箱4,下联箱4连接凝结水管5和排气管7,排气管7上设置排气口8且排气口8位于排放塔6内部。含湿废气从进气管1进入布气管2,由布气管2再入空冷凝汽器3并与外部冷空气进行热交换,含湿废气内部分水蒸气凝结成水后经下联箱4和凝结水管5排出,未凝结的含湿废气经下联箱4和排气管7被导入排放塔6内,排放塔6外的冷空气通过空冷凝汽器3后温度升高,在排放塔6内与含湿废气进行混合,与空气混合后的含湿废气最终由排放塔6排出。本实施例1的排放塔6为机力通风形式的,其包括塔体6-1和风机组6-2。排放塔6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空气流动的动力,即以机械动力强制通风形式,使冷空气从塔体6-1外流经空冷凝汽器4并与含湿蒸汽产生对流换热,并把空气与含湿废气混合后的气体排出塔体6-1外。风机组6-2是空气驱动设备,通常由风机、电机和减速装置等组成。下联箱4起凝结水与气体的分离作用。下联箱4与凝结水管5的接口设置在下联箱4的底部,其目的是为了使下联箱4内的凝结水易于排出,不会聚集在下联箱4内。凝结水的排出通常可以依靠高度差自流排出,必要时也可以增加输出水泵由水泵送出。下联箱4与排气管7的接口位置高于下联箱4与凝结水管5的接口位置,这样便于含湿废气经排气管7排走。本专利技术的消雾原理:1)白雾产生的原因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含湿废气由于含湿量较高,直接排出后被外部空气冷却、温度降低后其水蒸气含量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形成了明显的白雾。2)消雾原理首先,将含湿废气送入空气冷凝器3内进行热交换,含湿废气释放出热量使冷空气温度升高、气体内部分水蒸气得到冷凝,大大降低了含湿废气的含湿量,剩余的含湿废气进入塔内后再与升温后的热空气混合,除维持较高的气体温度外,其含湿量将更进一步下降;混合后的废气排出塔外后,因含湿量很低,即使冷却到环境气温水蒸气也达不到饱和状态,避免了白雾产生。实施例2:图2为本专利技术含湿废气消雾排放装置实施例2示意图。由图2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排放塔6是机力通风形式的,除空冷凝汽器3布置方式外,其它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实施例2的空冷凝汽器3布置在排放塔6内部、位于进风口,而且,空冷凝汽器3采用倾斜布置,其特点是能够更好地利用塔体6-1内部的空间,减小排放装置的占地面积和高度。实施例3:图3为本专利技术含湿废气消雾排放装置实施例3示意图。由图3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采用的是自然通风形式的排放塔6;与实施例1相似,空冷凝汽器3垂直布置在排放塔6下部进风口外侧。当然,如果在该实施例中把空冷凝汽器3与实施2相似倾斜地布置在自然通风排放塔6内部,也是可以的。自然通风的排放塔6利用塔高度和塔内外气体的密度差所形成的抽力,驱动冷空气通过空冷凝汽器3产生对流换热并将混合后的含湿废气排出塔外;除此之外,实施例3与实施例1其它各处相同。为了形成所要求的抽力,自然通风排放塔6的高度一般设计得很高,这样会增加排放塔的投资,但是,考虑到自然通风排放塔6可以省去机力通风的风机组6-2投资成本、部分运行电费及排放扩散要求等,本实施例3的技术案在选择上有时也是具有优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含湿废气消雾排放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湿废气消雾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进气管(1)、布气管(2)、空冷凝汽器(3)、下联箱(4)、凝结水管(5)、排气管(7)和排放塔(6),进气管(1)与布气管(2)连接,空冷凝汽器(3)顶部连接布气管(2)、底部连接下联箱(4),下联箱(4)连接凝结水管(5)和排气管(7),排气管(7)上设置排气口(8)且排气口(8)位于排放塔(6)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湿废气消雾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进气管(1)、布气管(2)、空冷凝汽器(3)、下联箱(4)、凝结水管(5)、排气管(7)和排放塔(6),进气管(1)与布气管(2)连接,空冷凝汽器(3)顶部连接布气管(2)、底部连接下联箱(4),下联箱(4)连接凝结水管(5)和排气管(7),排气管(7)上设置排气口(8)且排气口(8)位于排放塔(6)内部,未凝结的含湿废气经排气管(7)和排气口(8)导入排放塔(6)内,与通过空冷凝汽器(3)进入排放塔(6)内的热空气进行混合,混合后的含湿废气再由排放塔(6)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湿废气消雾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塔(6)采用机力通风形式,空冷凝汽器(3)布置在排放塔(6)的进风口处,并垂直布置在排放塔(6)的外侧周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湿废气消雾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塔(6)采用机力通风形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海君江瀚
申请(专利权)人: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