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收折推车,包括:一支撑架具有两支侧杆在两端各设一滚轮,而两支侧杆相对内侧结合一组可连动进行压缩与展开的交叉连杆;一放置于展开支撑架上的支撑板,包括至少两个板体由韧带连接组成能多段折迭的结构;以及一扶手组,包括两支纵支杆以下端枢设于支撑架两侧杆,而于上端相对套结一支可拆卸的横支杆;藉此结构组合可于拆下横支杆及支撑板以后对支撑架两支侧杆间的交叉连杆进行压缩,以形成缩小体积的靠拢结构,将支撑板以韧带折收包覆于压缩的支撑架外围,又将扶手组两纵支杆枢转成与支撑架贴靠状的最小体积,以方便使用与收纳,且能以支撑架一端所设的滚轮接地支撑而由扶手组上端牵拉方式滚动行进,便于携带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收折推车,尤指一种除可针对推车的支撑架与扶手之间进行角度枢转收折以外,又可对支撑架与支撑板进行拆解式折收,使结构体积缩到最小,以方便使用与收纳;且收折后的推车能以支撑架一端所设的滚轮接地支撑,而能由扶手以牵拉方式滚动行进,进一步达到方便携带使用,具多重进步性达成的可收折推车创新改良。
技术介绍
如公告第M304462号的「可收折的推车」新型专利,其结构如其摘要所述:包括一框架、一滚轮组及一支撑组。该滚轮组是枢设在该框架,且滑行于一支撑面。该支撑组具有枢设在该框架一端的一支撑板,该支撑板是可在与该框架迭合的一第一位置,及相对该框架伸展的一第二位置间位移。藉此,当该支撑板位于该第二位置时,可配合该框架运送货物,当该支撑板位于该第一位置时,可缩减整体占用的空间。如上所述,通过枢设在框架2 —端的一支撑板41,可在与框架2迭合的一第一位置,以及相对框架伸展的一第二位置间位移;当支撑板位于第一位置时,只能由支撑板41的枢转展收形成单一种结构的局部空间缩减而己,所能达到缩减体积空间的效果非常有限;因为其中由数支杆22、与侧杆21 —上端部连结且可供握持的一扶手杆23,及与侧杆21一下端部连结的一限位杆24等组成的框架2还是很占空间,而造成收纳与使用上的麻烦与不便,为其缺点之一。上述「可收折的推车」只能对支撑板41形成单一种结构的局部空间缩减而己,无法将整个车体体积缩到最小,又会造成不方便携带使用的麻烦与不便,为其缺点之二。
技术实现思路
所以,如何针对现有可收折的推车无法将整个车体体积缩到最小,仍会因过大的体积而造成使用与收纳上以及携带使用上麻烦、不便等缺点而进行改良者,是为本技术所欲行解决的困难点所在。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收折推车,除能对车体的支撑架与扶手组进行角度枢转折收外,又能对提供承载物品的支撑架与支撑板进行拆解式折收,有效将整个车体的体积压缩到最小,以方便使用与收纳的进步性达者。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可收折推车,在车体收折成最小体积以后,能以支撑架一端所设的滚轮接地支撑而由扶手组的两纵支杆牵拉方式滚动行进,进一步达到方便携带使用,具多重进步性达成者。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收折推车,包括:一支撑架,包括两支横侧杆各在一端设一定向滚轮而另端一可转向滚轮,而两支侧杆相对内侧结合一组可连动进行压缩与展开的交叉连杆。一支撑板,包括至少两个板体由韧带连接组成能多段折迭的结构,提供放置于展开支撑架之上。一扶手组,包括两支纵支杆以下端枢结于支撑架两横侧杆的一端,而于上端相对套结一支可拆卸的横支杆;于拆下横支杆及支撑板以后,可压缩支撑架两支侧杆间的交叉连杆形成缩小体积的靠拢结构,将支撑板以韧带折收包覆于压缩的支撑架外围,又将扶手两纵支杆枢转成与支撑架贴靠状的最小体积。承上述,扶手组两支纵支杆下端进一步分别设一组枢结件,枢结件枢结于支撑架两横侧杆相对定向滚轮的一端上侧。承上述,枢结件分别包括两个以一端枢部枢结组成可角度枢转迭置的一上结合块与一下结合块,而上结合块与下结合块于另端相对设有一定位柱以及能相对限位的一定位孔;其上结合块以中段上侧套结于扶手组两支纵支杆下端,而下结合块以中段底侧结合于支撑架两横侧杆相对定向滚轮的一端上侧,而于两结合块枢转成上下迭置时由定位柱顶入定位孔限位,而组成支撑扶手组两支纵支杆垂直向上展开及向下折迭状。承上述,支撑架两支横侧杆两端在相对定向滚轮与可转向滚轮的后侧的上表面分别凸设有两个为一组的定位凸体;而支撑板四角落设有能与定位凸体扣结的至少两组定位孔。承上述,扶手组两支纵支杆上端进一步于上端套结一具有相对套孔的支撑套,而以相对套孔提供横支杆两端套结固定;而横支杆上设有能与支撑架两支横侧杆所设任一组定位凸体扣结的一组定位孔。本技术可收折推车的第二种实施例,包括:一支撑架,包括两支横侧杆各在两端设一个向下接地的可转向滚轮,而在两端可转向滚轮之间设一组连结两支横侧杆组成展收连动的交叉连杆,两支横侧杆上表面在同一端设一固定孔,而在另一端上表面设一固定凸部,两支横侧杆上表面在固定孔的外侧各设一扶手枢座;一支撑板,由至少两板体之间以铰链枢结组成可折迭活动的板体,以其一外侧板体所设的两套孔套结支撑架固定凸部,而以另一外侧板体所设两结合件相对结合两支横侧杆的固定孔;一扶手组,包括两支纵支杆各以下端分别枢结于两支横侧杆的扶手枢座,而于上端以套结一具有相对枢槽的支撑套,而以相对枢槽与一两节式活动连杆外端枢结;将结合于两支横侧杆固定孔的支撑板拆开,以折迭收置于两支横侧杆上,而压缩支撑架两支侧杆间的交叉连杆形成缩小体积的靠拢结构,又将扶手组两纵支杆枢转成与支撑架贴靠状的最小体积。承上述,两扶手枢座于枢结两支纵支杆的相对外侧各设一能弹性升降的限位件,常态向上弹升形成两支纵支杆下端的固定挡止,并于下压时脱离与两支纵支杆的挡止,而使其能朝向支撑架两支横侧杆枢转折迭。承上述,两支横侧杆上表面所设的固定孔具有一横向槽;而支撑板的一外侧板体所设两结合件底面设有对应横向槽的限位片,使两限位片相对横向槽嵌入后以旋转一错位角度而限位固定。承上述,两支横侧杆上表面所设的固定凸部系设为能进行弹性升降的凸部结构。承上述,交叉连杆以一端枢设于两支横侧杆一端底侧,而于其另端滑组一滑槽固设于两支横侧杆另端底侧。承上述,活动连杆上套结一能滑移支撑活动连杆固定的滑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枢结件放大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压缩支撑架两支侧杆间的交叉连杆以形成缩小体积的靠拢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将支撑板以韧带折收包覆于压缩的支撑架外围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将扶手两纵支杆枢转成与支撑架贴靠状的最小体积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由扶手杆牵拉方式滚动行进的使用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扶手枢座放大立体图图10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11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将支撑板进行折收迭置操作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将折收迭置支撑板回转摆置于一横侧杆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压缩支撑架两支横侧杆间的交叉连杆形成缩小体积的操作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将扶手两纵支杆枢转成与支撑架贴靠状的最小体积结构图。图15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由支撑架一端牵拉而以另端所设滚轮接地行进的使用示意图。【符号说明】10支撑架11横侧杆 111定向滚轮IlP可转向滚轮112定位凸体 113固定孔 113A横向槽114固定凸部12、12 ^交叉连杆12 P滑槽 13扶手枢座131限位件20支撑板21韧带22、331、45定位孔23套孔24结合件241限位片 25铰链30扶手组31纵支杆32支撑套 321套孔322枢槽33横支杆34活动连杆 35滑套40枢结件41上结合块 42下结合块 43枢部44定位柱【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本技术的枢结件放大立体图以及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本技术包括一支撑架10、一支撑板20及一扶手组30以及两组枢结件40所组成,其中;支撑架10,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收折推车,包括:一支撑架,包括两支横侧杆各在一端设一定向滚轮而另端一可转向滚轮,而两支横侧杆相对内侧结合一组可连动进行压缩与展开的交叉连杆;一支撑板,包括至少两个板体由韧带连接组成能多段折迭的结构,提供放置于展开支撑架之上;一扶手组,包括两支纵支杆以下端枢结于支撑架两横侧杆的一端,而于上端相对套结一支可拆卸的横支杆;于拆下横支杆及支撑板以后,可压缩支撑架两支侧杆间的交叉连杆形成缩小体积的靠拢结构,将支撑板以韧带折收包覆于压缩的支撑架外围,又将扶手两纵支杆枢转成与支撑架贴靠状的最小体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尧仁,康有评,陈幼兰,
申请(专利权)人:陈幼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