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电动机、空调机、热泵式热水供给系统及热泵式地暖系统。电动机具备:圆筒形状的定子(21);设置成以定子(21)的轴心为中心旋转自如的转子(24);覆盖定子(21)的外周面以及定子的轴心方向的一面的模制树脂(28);由模制树脂(28)覆盖,且具有检测转子(24)的旋转位置的位置检测元件(72)的基板(71);以及一部分由模制树脂(28)覆盖的衬套(60),来自基板(71)的导线(70)贯通该衬套而被朝外部引出,在衬套(60)与模制树脂(28)之间的界面以及模制树脂(28)与导线(70)之间的界面涂布有疏水性的液体(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对导线的衬套实施了防滴处理的电动机、将该电动机用于室外机单元的送风机的空调机、具备该室外机单元的热泵式热水供给系统以及热泵式地暖系统。
技术介绍
在定子由模制树脂覆盖的电动机中,作为用于避免水滴沿着导线流动而浸入连接器的构造,存在如下的构造:在将导线山折、谷折之后,利用防滴罩覆盖导线的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 220430号公报(第4页)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技术中,使防滴罩的导线的引出口半开放以防止水滴侵入,但由于防滴罩的导线的引出口半开放,因此存在水滴从该引出口侵入的可能性。当因水滴的侵入而该水滴到达连接器与模制树脂的界面之际,该水滴会因毛细管现象而浸入到电动机的内部,浸透基板及定子,存在电动机本身发生不良情况的顾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即便电动机处于高湿低温的环境下也能够抑制因水浸入而导致的不良情况的电动机、空调机、热泵式热水供给系统以及热泵式地暖系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I涉及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电动机具备:圆筒形状的定子;转子,该转子设置成以定子的轴心为中心旋转自如;基板,该基板具有位置检测元件,该位置检测元件检测转子的旋转位置;衬套,来自基板的导线贯通衬套而被朝外部引出;以及模制树脂,该模制树脂覆盖衬套的一部分、定子的外周面、定子的轴心方向的一面以及基板,在衬套与模制树脂之间的界面以及模制树脂与导线之间的界面涂布有疏水性的液体。本技术的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电动机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所述的电动机中,利用衬套罩覆盖衬套的外周面以及衬套的供导线引出的引出口,从而形成为密闭状??τ O本技术的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电动机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电动机中,衬套罩内充满疏水性的液体。本技术的技术方案4涉及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空调机具备:室内机单元,该室内机单元具有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室外机单元,该室外机单元至少具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以及膨胀阀,还具有送风机,上述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以及膨胀阀经由与上述室内热交换器连接的制冷剂配管而与上述室内热交换器一起形成环状的制冷剂回路,上述送风机朝上述室外热交换器输送外部空气,制冷剂借助上述压缩机的驱动而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流动,作为送风机的电动机,使用上述的电动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5涉及一种热泵式热水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热泵式热水供给系统具备:室外机单元,该室外机单元至少具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阀以及送风机,送风机朝室外热交换器输送外部空气,制冷剂借助压缩机的驱动而在室外热交换器流动;以及热交换器单元,该热交换器单元至少具有水循环泵、热水贮存箱以及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使水与来自上述室外机单元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而生成热水,水借助水循环泵的运转而在热交换器与热水贮存箱之间循环,作为送风机的电动机,使用上述的电动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6涉及一种热泵式地暖系统,其特征在于,热泵式地暖系统具备:室外机单元,该室外机单元至少具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阀以及送风机,送风机朝室外热交换器输送外部空气,制冷剂借助压缩机的驱动而在室外热交换器流动;以及热交换器单元,该热交换器单元至少具有水循环泵、地暖板以及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使水与来自室外机单元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而生成热水,水借助水循环泵的运转而在热交换器与地暖板之间循环,作为送风机的电动机,使用上述的电动机。根据本技术,由于在衬套与模制树脂之间的界面以及模制树脂与导线之间的界面涂布疏水性的液体,因此,即便电动机处于高湿低温的环境下,也能够防止水从上述的界面侵入。因此,能够抑制电动机的不良情况,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电动机。【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调机的概要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室外机单元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设置于图2的室外机单元的送风机的电动机的概要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在图3的电动机的衬套涂布疏水性的液体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现有的电动机的衬套中的水的侵入路径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I的电动机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2的电动机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热泵式热水供给系统的概要结构图。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热泵式地暖系统的概要结构图。标号说明:10:送风机;20:电动机;21:定子;22a:定子铁心;22b:绕组;23:绝缘件;24:转子;25:轴;26:轴承;27:支架;28:模制树脂;29:安装脚;30:风扇;40:室外热交换器;50:加热器;60:衬套;61:衬套罩;70:导线;71:基板;72:位置检测元件;80:疏水性的液体;100:室外机单元;101:排气口 ;102:吸入口 ;103:支承部件;200:室内机单元;300:制冷剂配管;400、400a:热交换器单元;401:浴缸;402:水配管;403:地暖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I图1是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调机的概要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室外机单元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图1所示的空调机由室外机单元100和室内机单元200构成,该室内机单元200经由制冷器配管300与室外机单元100连接。该室内机单元200具备室内热交换器、送风机等,上述室内热交换器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且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上述送风机吸引室内空气,使所吸引的室内空气与室内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而后朝室内吹出。如图2所示,室外机单元100具备:送风机10,该送风机10在排气口 101侧配置有风扇30 ;室外热交换器40,该室外热交换器40设置于吸入口 102侧;以及加热器50,该加热器50设置于室外机单元100的底部侧。另外,室外机单元100具备压缩机、四通阀、膨胀阀等,这些部件设置于与室内热交换器连接的环状的制冷剂配管300。室外热交换器40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且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送风机10由电动机20和风扇30构成,在运转时从吸入口 102吸引外部空气,使所吸引的外部空气与室外热交换器40进行热交换而后从排气口 101排出。电动机20具有用于将设置于内部的导线70朝外部引出的衬套60,且经由安装脚29安装于支承部件103。在进行室外机单元100的除霜运转时,加热器50被通电。该加热器50具有如下的作用:即、避免在除霜运转中融解的冰再次成为冰而堵塞设置于室外机单元100的排水口。使用图3以及图4对上述送风机10的电动机2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设置于图2的室外机单元的送风机的电动机的概要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在图3的电动机的衬套涂布疏水性的液体后的状态的剖视图。电动机20例如由无刷DC马达构成,具备:外观呈圆筒形状的定子21 ;圆柱形状的转子24,该转子24以定子21的轴心为中心配置于定子21内;轴承26,该轴承26将贯通转子24的中心的轴25支承为旋转自如;环形状的基板71,在该基板71安装有检测转子24的旋转位置的位置检测元件72 ;模制树脂28,该模制树脂28覆盖定子21的外周面以及基板71侧;以及支架27,该支架27与模制树脂28的开口嵌合,与模制树脂28 —起覆盖定子21以及转子24的一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具备:圆筒形状的定子;转子,该转子设置成以所述定子的轴心为中心旋转自如;基板,该基板具有位置检测元件,该位置检测元件检测所述转子的旋转位置;衬套,来自所述基板的导线贯通所述衬套而被朝外部引出;以及模制树脂,该模制树脂覆盖所述衬套的一部分、所述定子的外周面、所述定子的轴心方向的一面以及所述基板,在所述衬套与所述模制树脂之间的界面以及所述模制树脂与所述导线之间的界面涂布有疏水性的液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崎东吾,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