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傅鑫廷专利>正文

跳跃式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9195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跳跃式童车是儿童健身、娱乐的用具,目前儿童用车都是用脚蹬的结构形式,这样的小车上身平稳坐着得不到运动,对儿童健身锻炼不太理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变了脚蹬的结构形式,采用了曲柄摇杆结构原理设计了用手操作,身体随着小车的跳跃行驶而上下起伏的结构形式达到了全身运动的目的。主要特征在于:后轮轴用的是曲轴,操纵杆与车梁的相交点是铰链连接,它随着曲柄的整圈转动而运动,从而实现车座、操纵杆的跳跃形式。(*该技术在199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儿童健身娱乐的用具。目前儿童用车的结构形式都是上身平稳地坐在车上,用脚蹬驱车行驶,只能腿部运动而全身得不到运动,因此对于锻炼提高儿童身体素质来说还不太理想。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一种新的设计方案,达到全身运动,增强儿童身体素质。本技术的设计方案是由前轮(1),后轮(18),一个轮轴(17),车座(6),支架(13)、(9),车把(3),脚踏板(14)组成,其特征在于连接和驱动两个后轮(18)转动的轴是一根曲轴(19),连杆轴径上的连杆(10)连接在带有车座(6)的车梁(8)的下部的悬臂(12)上,连接车把(3)的并与车梁(8)相交的操纵杆(4)的下端连接在后轮(18)轴的支架(9)上,车梁(8)的前端连接在前轮(1)轴上的支架(13)上。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参照图1、图2,新的设计方案是两个后轮(18)的轴是一根曲轴(19),曲轴径上的连杆(10)与车梁(8)下部的悬臂(12)连接,它的连接具有可拆卸性,为了减少磨损延长寿命和转动灵活,连杆大头孔内最好装上一个轴承与曲轴连杆径配合,支架(9)安装在曲轴(19)的主轴径上与操纵杆(4)连接,操纵杆(4)与车梁(8)的相交点(2)是铰链连接。车梁(8)的前端与支架(13)连接,最好在支架(13)上安装或焊上一个鼻(16)与车梁(8)连接,这样便于车轮方向的调正。支架(13)上的脚踏板(14)便于双脚调正方向和支撑身体的作用力,在车梁(8)上面安装或焊上一个与车座(6)的杆相配合的套,以便调节车座(6)的位置和更换车座(6),用罗钉(7)紧固。本技术采用曲柄摇杆机构原理,当曲柄绕其主轴径园心作整圈运动时,连杆(10)将作往复运动,操纵杆(4)与车梁(8)的相交点(2)也就会绕后轮(18)的主轴径园心作往复运动,此时操纵杆(4)车座(6)将会上下起伏,也就是所说的跳跃。使用本技术,用手提车把(3)上下摆动小车就会跳跃行驶,如果手不提车把(3),连杆(10)与曲柄成一直线,即死点就会刹车。本技术的优点是改变了传统的脚蹬的结构形式,儿童在车上随着操纵杆(4)和车座(6)的上下起伏以及方向的调正使全身得到了运动达到了目的。本技术不仅能使儿童全身运动增强体质,而且还可以提高儿童的智力能力,增加儿童的食欲,还会提高儿童的娱乐兴趣。本技术是儿童健身、娱乐的理想用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跳跃式童车,由前轮(1),后轮(18),轮轴(17),车座(6),支架(13),(9),车把(3),脚踏板(14)组成其特征在于:连接和驱动两个后轮(18)转动的轴是一根曲轴(19),连杆轴径上的连杆(10)连接在带有车座(6)的车梁(8)的下部的悬臂(12)上,连接车把(3)的并与车梁(8)相交的操纵杆(4)的下端连接在后轮(18)轴的支架(9)上,车梁(8)的前端连接在前轮(1)轴上的支架(1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跳跃式童车,由前轮(1),后轮(18),轮轴(17),车座(6),支架(13),(9),车把(3),脚踏板(14)组成其特征在于连接和驱动两个后轮(18)转动的轴是一根曲轴(19),连杆轴径上的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鑫廷
申请(专利权)人:傅鑫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