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异物钳,包括外套管、内软管、拉杆、拉线和夹钳装置,所述外套管套设于内软管外部,外套管和内软管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内软管内安装有拉杆,拉杆内设置有拉线,所述拉线的前端设有钩状结构,夹钳装置安装于拉杆的前端,夹钳装置包括安装头和若干夹片,所述拉杆的前端与安装头固定安装,夹片通过转轴安装于安装头上,若干夹片之间通过弹簧两两连接,内软管的末端安装有转轮,拉杆的末端设有第一拉环,拉线的末端设有第二拉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取异物极为方便、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特别是一种异物钳的
【
技术介绍
】异物钳通常与内窥镜联合使用,用于人体消化道钳取和清除异物用。现有技术的异物钳结构较为复杂,异物钳不够灵活,且不能较为精确的操作异物钳,操作时不易控制异物钳夹头的细微的活动,清除异物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异物钳,外套管和内软管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内软管的末端安装有转轮,能够通过转轮精确的控制内软管在体内的移动,且内软管采用柔性材料,能够在人体内灵活蠕动,提高了异物的清除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异物钳,包括外套管、内软管、拉杆、拉线和夹钳装置,所述外套管套设于内软管外部,外套管和内软管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内软管内安装有拉杆,拉杆内设置有拉线,所述拉线的前端设有钩状结构,夹钳装置安装于拉杆的前端,夹钳装置包括安装头和若干夹片,所述拉杆的前端与安装头固定安装,夹片通过转轴安装于安装头上,若干夹片之间通过弹簧两两连接,内软管的末端安装有转轮,拉杆的末端设有第一拉环,拉线的末端设有第二拉环。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头上安装有两片夹片,设有钩状结构一端的拉线穿过安装头后位于两片夹片之间,所述钩状结构为弧形结构。作为优选,所述夹片的内侧设有齿纹结构,两个夹片上均设有卡位柱,一个卡位柱上设有突起结构,另一个卡位柱上设有与突起结构相对应的凹槽结构。作为优选,所述内软管的前端设有限位环,安装头的端部设有限位台阶,限位台阶与限位环配合安装,转轮上安装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位于第一拉环的后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外套管和内软管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内软管的末端安装有转轮,能够通过转轮精确的控制内软管在体内的移动,且内软管采用柔性材料,能够在人体内灵活蠕动,提高了异物的清除效率,夹片的内侧设有齿纹结构,两个夹片上均设有卡位柱,一个卡位柱上设有突起结构,另一个卡位柱上设有与突起结构相对应的凹槽结构,异物夹住时不易脱落,保证一次性取出异物,减少患者的痛苦。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异物钳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2,本技术一种异物钳,包括外套管1、内软管2、拉杆3、拉线4和夹钳装置5,所述外套管I套设于内软管2外部,外套管I和内软管2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内软管2内安装有拉杆3,拉杆3内设置有拉线4,所述拉线4的前端设有钩状结构41,夹钳装置5安装于拉杆3的前端,夹钳装置5包括安装头51和若干夹片52,所述拉杆3的前端与安装头51固定安装,夹片52通过转轴53安装于安装头51上,若干夹片52之间通过弹簧54两两连接,内软管2的末端安装有转轮21,拉杆3的末端设有第一拉环31,拉线4的末端设有第二拉环42。所述安装头51上安装有两片夹片52,设有钩状结构41 一端的拉线穿过安装头51后位于两片夹片52之间,所述钩状结构41为弧形结构,所述夹片52的内侧设有齿纹结构55,两个夹片52上均设有卡位柱56,一个卡位柱56上设有突起结构57,另一个卡位柱56上设有与突起结构57相对应的凹槽结构58,所述内软管2的前端设有限位环22,安装头51的端部设有限位台阶,限位台阶与限位环22配合安装,转轮21上安装有限位挡板23,所述限位挡板23位于第一拉环31的后侧。本技术工作过程:本技术一种异物钳在工作过程中,外套管I和内软管2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内软管2的末端安装有转轮21,能够通过转轮21精确的控制内软管2在体内的移动,且内软管2采用柔性材料,能够在人体内灵活蠕动,提高了异物的清除效率,夹片52的内侧设有齿纹结构55,两个夹52片上均设有卡位柱56,一个卡位柱56上设有突起结构57,另一个卡位柱56上设有与突起结构相对应的凹槽结构58,异物夹住时不易脱落,保证一次性取出异物,减少患者的痛苦。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异物钳,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1)、内软管(2)、拉杆(3)、拉线(4)和夹钳装置(5),所述外套管(I)套设于内软管(2)外部,外套管(I)和内软管(2)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内软管(2)内安装有拉杆(3),拉杆(3)内设置有拉线(4),所述拉线(4)的前端设有钩状结构(41),夹钳装置(5)安装于拉杆(3)的前端,夹钳装置(5)包括安装头(51)和若干夹片(52),所述拉杆(3)的前端与安装头(51)固定安装,夹片(52)通过转轴(53)安装于安装头(51)上,若干夹片(52)之间通过弹簧(54)两两连接,内软管(2)的末端安装有转轮(21),拉杆(3)的末端设有第一拉环(31),拉线(4)的末端设有第二拉环(4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头(51)上安装有两片夹片(52),设有钩状结构(41) 一端的拉线穿过安装头(51)后位于两片夹片(52)之间,所述钩状结构(41)为弧形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异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52)的内侧设有齿纹结构(55),两个夹片(52)上均设有卡位柱(56),一个卡位柱(56)上设有突起结构(57),另一个卡位柱(56)上设有与突起结构(57)相对应的凹槽结构(58)。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软管(2)的前端设有限位环(22),安装头(51)的端部设有限位台阶,限位台阶与限位环(22)配合安装,转轮(21)上安装有限位挡板(23),所述限位挡板(23)位于第一拉环(31)的后侧。【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异物钳,包括外套管、内软管、拉杆、拉线和夹钳装置,所述外套管套设于内软管外部,外套管和内软管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内软管内安装有拉杆,拉杆内设置有拉线,所述拉线的前端设有钩状结构,夹钳装置安装于拉杆的前端,夹钳装置包括安装头和若干夹片,所述拉杆的前端与安装头固定安装,夹片通过转轴安装于安装头上,若干夹片之间通过弹簧两两连接,内软管的末端安装有转轮,拉杆的末端设有第一拉环,拉线的末端设有第二拉环。本技术结构简单,取异物极为方便、高效。【IPC分类】A61B17-50【公开号】CN204542324【申请号】CN201520062058【专利技术人】李慧臻, 邵祖燕, 赵双梅, 刘洁, 杨岩, 祁向争, 宋清武, 刘琳, 刘洪 【申请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申请日】2015年1月22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异物钳,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1)、内软管(2)、拉杆(3)、拉线(4)和夹钳装置(5),所述外套管(1)套设于内软管(2)外部,外套管(1)和内软管(2)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内软管(2)内安装有拉杆(3),拉杆(3)内设置有拉线(4),所述拉线(4)的前端设有钩状结构(41),夹钳装置(5)安装于拉杆(3)的前端,夹钳装置(5)包括安装头(51)和若干夹片(52),所述拉杆(3)的前端与安装头(51)固定安装,夹片(52)通过转轴(53)安装于安装头(51)上,若干夹片(52)之间通过弹簧(54)两两连接,内软管(2)的末端安装有转轮(21),拉杆(3)的末端设有第一拉环(31),拉线(4)的末端设有第二拉环(4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慧臻,邵祖燕,赵双梅,刘洁,杨岩,祁向争,宋清武,刘琳,刘洪,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