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90228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4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包括沿轿架的中心线延伸设置的上梁(5)和固定安装在上梁(5)上的轿顶反绳轮组件(3),上梁(5)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轿厢导轨(6),两个轿厢导轨(6)呈镜像对称;轿顶反绳轮组件(3)上具有两个反绳轮(31)、固定两个反绳轮(31)的安装侧板(32)以及连接安装侧板(32)与上梁(5)的两个连接件(1),两个反绳轮(31)按照中心对称设置在上梁(5)的上方,且两个反绳轮(31)的对称中心与两个轿厢导轨(6)的对称中心相重合;两个所述连接件(1)间隔设置在安装侧板(32)的长度方向上并且分别位于轿架上方的两侧。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轿顶轮安装更加稳固,不易弯曲变形,采用这种轿顶轮的电梯乘坐更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电梯轿厢的双轿顶轮采用中间连接的方式与轿架的上梁固连接。这种中间连接的方式使得曳引钢丝绳提拉两侧的反绳轮时,容易使反绳轮受力后产生弯曲变形,降低了轿顶轮的使用寿命。而且双轿顶轮采用中间连接的结构,也导致电梯轿厢在运行过程中震动较大,乘坐舒适度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更稳固的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以避免反绳轮受力后发生变形,同时提升电梯轿厢的乘坐舒适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包括沿轿架的中心线延伸设置的上梁和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梁上的轿顶反绳轮组件,所述上梁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轿厢导轨,两个所述轿厢导轨呈镜像对称;其特征在于:所述轿顶反绳轮组件上具有两个反绳轮、固定两个所述反绳轮的安装侧板以及连接所述安装侧板与所述上梁的两个连接件,两个反绳轮按照中心对称设置在上梁上,且两个所述的反绳轮的对称中心与两个所述的轿厢导轨的对称中心相重合;两个所述连接件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侧板的长度方向上并且分别位于所述轿架上方的两侧。其中,两个所述连接件的安装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反绳轮的安装位置一一对应。为了减小运行时的震动,提高轿厢的乘坐舒适度,所述连接件和所述上梁之间还设有减震装置。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减震装置为弹簧或橡胶体。本技术的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具有以下优点:采用两侧连接的方式安装轿顶反绳轮组件,使钢丝绳提拉轿厢时,反绳轮的受力通过两侧连接件分担,避免了反绳轮受力过大导致的弯曲变形;两个反绳轮的对称中心与轿架中心(两个轿厢导轨的对称中心)一致,增强了电梯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一种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包括沿轿架的中心线延伸设置的上梁5和固定安装在上梁5上的轿顶反绳轮组件3,上梁5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轿厢导轨6,两个轿厢导轨6呈镜像对称。因此,本实施例中两个轿厢导轨6的对称中心即轿架中心。轿顶反绳轮组件3上包括两个反绳轮31、固定两个反绳轮31的安装侧板32以及连接安装侧板32与上梁5的两个连接件1,两个反绳轮31的对称中心与两个轿厢导轨6的对称中心相重合。钢丝绳2从上至下延伸,依次绕过两个反绳轮31后再向上延伸。两个连接件I间隔设置在安装侧板32的长度方向上并且分别位于轿架上方的两侧,两个连接件I的安装位置分别与两个反绳轮31的安装位置一一对应。采用这种安装结构后,轿顶反绳轮组件3与上梁5通过两侧的连接件连接,安装更加稳固,使钢丝绳2在提拉时对反绳轮31的作用力被两个反绳轮31处的连接件I分担,避免了反绳轮31因受力过大而产生弯曲变形。本实施例中,每个连接件I和上梁5之间还设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为弹簧或橡胶体,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弹簧。具体地,每个连接件I均为L型支架,其固定在安装侧板32的两侧,L型支架上连接有向下延伸的拉杆,拉杆穿入上梁5的部分设有弹簧。在弹簧的缓冲作用下,轿架在运行过程中的震动大大减小,电梯乘坐更加舒适。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包括沿轿架的中心线延伸设置的上梁(5)和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梁(5)上的轿顶反绳轮组件(3),所述上梁(5)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轿厢导轨(6),两个所述轿厢导轨(6)呈镜像对称;其特征在于:所述轿顶反绳轮组件(3)上具有两个反绳轮(31)、固定两个所述反绳轮(31)的安装侧板(32)以及连接所述安装侧板(32)与所述上梁(5 )的两个连接件(I),两个所述反绳轮(31)按照中心对称设置在所述上梁(5 )的上方,且两个所述的反绳轮(31)的对称中心与两个所述的轿厢导轨(6)的对称中心相重合;两个所述连接件(I)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侧板(32)的长度方向上并且分别位于所述轿架上方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件(O的安装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反绳轮(31)的安装位置一一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I)和所述上梁(5)之间还设有减震装置(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4)为弹簧或橡胶体。【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包括沿轿架的中心线延伸设置的上梁(5)和固定安装在上梁(5)上的轿顶反绳轮组件(3),上梁(5)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轿厢导轨(6),两个轿厢导轨(6)呈镜像对称;轿顶反绳轮组件(3)上具有两个反绳轮(31)、固定两个反绳轮(31)的安装侧板(32)以及连接安装侧板(32)与上梁(5)的两个连接件(1),两个反绳轮(31)按照中心对称设置在上梁(5)的上方,且两个反绳轮(31)的对称中心与两个轿厢导轨(6)的对称中心相重合;两个所述连接件(1)间隔设置在安装侧板(32)的长度方向上并且分别位于轿架上方的两侧。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双轿顶轮安装更加稳固,不易弯曲变形,采用这种轿顶轮的电梯乘坐更舒适。【IPC分类】B66B7-02, B66B7-00【公开号】CN204549719【申请号】CN201520036543【专利技术人】崔洪武, 顾凯飞, 刘彦 【申请人】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申请日】2015年1月2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包括沿轿架的中心线延伸设置的上梁(5)和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梁(5)上的轿顶反绳轮组件(3),所述上梁(5)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轿厢导轨(6),两个所述轿厢导轨(6)呈镜像对称;其特征在于:所述轿顶反绳轮组件(3)上具有两个反绳轮(31)、固定两个所述反绳轮(31)的安装侧板(32)以及连接所述安装侧板(32)与所述上梁(5)的两个连接件(1),两个所述反绳轮(31)按照中心对称设置在所述上梁(5)的上方,且两个所述的反绳轮(31)的对称中心与两个所述的轿厢导轨(6)的对称中心相重合;两个所述连接件(1)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侧板(32)的长度方向上并且分别位于所述轿架上方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洪武顾凯飞刘彦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