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运华专利>正文

一种水稻旱育稀植育秧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85031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旱育稀植育秧大棚,包括立柱、梁、连接杆、挂杆和大棚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部设有伸缩台,伸缩台呈“U”形,且伸缩台可完全缩入立柱内,立柱底部设有弹性夹;所述梁的两端均设有一圈矩形凸起,梁的两端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加固杆,加固杆与梁连接处梁外侧设有通孔,且通孔贯穿梁与加固杆,加固杆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纵向通孔,所述外梁的中间内侧设有卡接环,内梁的中间两侧均设有卡接环;所述连接杆两端设有卡接凸起;所述挂杆上设有夹紧机构;所述大棚薄膜为双层结构;该水稻旱育稀植育秧大棚,能够有效控制大棚内的光线、湿度及温度,促进大棚内的秧苗生长,操作简单,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业设备,具体为一种水稻旱育稀植育秧大棚,属于农业育秧领域。
技术介绍
水稻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宄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粒)去壳后称大米、香米、稻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酒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杆,可以作为饲料。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属于直接经济作物。还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类的主食。因此,水稻育秧是重中之重的,育秧大棚在育秧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目前,大棚在水稻育苗中被广泛使用,通过大棚上设置的大棚薄膜能够调节大棚内的光线及温度,有利于大棚内的植物生长,但现有水稻育秧不能满足现在人们的需求,增加人工劳动强度,还容易损坏大棚薄膜,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水稻旱育稀植育秧大棚。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水稻旱育稀植育秧大棚,包括立柱、梁、连接杆、挂杆和大棚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内还设有植物补光灯、温控器以及喷水系统,所述立柱为矩形固定在土里,所述梁分为外梁和内梁,梁与立柱连接,所述连接杆将梁与梁连接,所述挂杆与大棚薄膜连接,所述大棚薄膜位于整体大棚骨架外。优选的,所述立柱上部设有伸缩台,伸缩台呈“U”形,且伸缩台可完全缩入立柱内,立柱底部设有弹性夹。优选的,所述梁的两端均设有一圈矩形凸起,梁的两端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加固杆,加固杆与梁连接处梁外侧设有通孔,且通孔贯穿梁与加固杆,加固杆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纵向通孔,所述外梁的中间内侧设有卡接环,内梁的中间两侧均设有卡接环。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两端设有卡接凸起。优选的,所述挂杆上设有夹紧机构。优选的,所述大棚薄膜为双层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水稻旱育稀植育秧大棚,能够有效控制大棚内的光线、湿度及温度,促进大棚内的秧苗生长,操作简单,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整体骨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图;图中:1、立柱,2、梁,3、连接杆,4、挂杆,5、大棚薄膜,11、伸缩台,12、弹性夹,21、加固杆,22、卡接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水稻旱育稀植育秧大棚,包括立柱1、梁2、连接杆3、挂杆4和大棚薄膜5,所述大棚内还设有植物补光灯、温控器以及喷水系统,可进一步的帮助育秧,所述立柱I为矩形固定在土里,所述梁2分为外梁和内梁,梁2与立柱I连接,所述连接杆3将梁I与梁I连接,所述挂杆4与大棚薄膜5连接,所述大棚薄膜5位于整体大棚骨架外;所述立柱I上部设有伸缩台11,伸缩台11呈“U”形,且伸缩台11可完全缩入立柱I内,可固定住挂杆4,使大棚通风,给予种子充足的氧气,帮助育秧;立柱I底部设有弹性夹12,固定挂杆4,使大棚薄膜5将此装置密封,保持温度;所述梁2的两端均设有一圈矩形凸起,梁2的两端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加固杆21,加固杆21与梁2连接处梁2外侧设有通孔,且通孔贯穿梁2与加固杆21,通孔内可安放电线或水管等,帮助育秧,加固杆21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纵向通孔,所述外梁的中间内侧设有卡接环22,内梁的中间两侧均设有卡接环22 ;所述连接杆3两端设有卡接凸起,与梁2上的卡接环22连接,使此装置更加稳固;所述挂杆4上设有夹紧机构,方便大棚薄膜5的安装;所述大棚薄膜5为双层结构,增大阻热效率,降低能量的消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水稻旱育稀植育秧大棚,能够有效控制大棚内的光线、湿度及温度,促进大棚内的秧苗生长,操作简单,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主权项】1.一种水稻旱育稀植育秧大棚,包括立柱(I )、梁(2)、连接杆(3)、挂杆(4)和大棚薄膜(5),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内还设有植物补光灯、温控器以及喷水系统,所述立柱(I)为矩形固定在土里,所述梁(2 )分为外梁和内梁,梁(2 )与立柱连接,所述连接杆(3 )将梁(2 )与梁(2)连接,所述挂杆(4)与大棚薄膜(5)连接,所述大棚薄膜(5)位于整体大棚骨架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旱育稀植育秧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I)上部设有伸缩台(11),伸缩台(11)呈“U”形,且伸缩台(11)可完全缩入立柱(I)内,立柱(I)底部设有弹性夹(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旱育稀植育秧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梁(2)的两端均设有一圈矩形凸起,梁(2 )的两端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加固杆(21),加固杆(21)与梁(2 )连接处梁(2)外侧设有通孔,且通孔贯穿梁(2)与加固杆(21),加固杆(21)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纵向通孔,所述外梁的中间内侧设有卡接环(22),内梁的中间两侧均设有卡接环(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旱育稀植育秧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两端设有卡接凸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旱育稀植育秧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杆(4)上设有夹紧机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旱育稀植育秧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薄膜(5)为双层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旱育稀植育秧大棚,包括立柱、梁、连接杆、挂杆和大棚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部设有伸缩台,伸缩台呈“U”形,且伸缩台可完全缩入立柱内,立柱底部设有弹性夹;所述梁的两端均设有一圈矩形凸起,梁的两端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加固杆,加固杆与梁连接处梁外侧设有通孔,且通孔贯穿梁与加固杆,加固杆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纵向通孔,所述外梁的中间内侧设有卡接环,内梁的中间两侧均设有卡接环;所述连接杆两端设有卡接凸起;所述挂杆上设有夹紧机构;所述大棚薄膜为双层结构;该水稻旱育稀植育秧大棚,能够有效控制大棚内的光线、湿度及温度,促进大棚内的秧苗生长,操作简单,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IPC分类】A01G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旱育稀植育秧大棚,包括立柱(1)、梁(2)、连接杆(3)、挂杆(4)和大棚薄膜(5),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内还设有植物补光灯、温控器以及喷水系统,所述立柱(1)为矩形固定在土里,所述梁(2)分为外梁和内梁,梁(2)与立柱连接,所述连接杆(3)将梁(2)与梁(2)连接,所述挂杆(4)与大棚薄膜(5)连接,所述大棚薄膜(5)位于整体大棚骨架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运华张铎左淑珍
申请(专利权)人:刘运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