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树三专利>正文

一种自行车挎斗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8271 阅读:2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适用于和自行车联接的挎斗车。这种挎斗车的挎斗底下装有两个万向脚轮,两轮前后相距L,且设有缓冲装置,能够显著减轻不平路面造成的颠簸和震动。挎斗车通过上下平行且等长的两块连接板与自行车铰接,使挎斗车与自行车始终保持平行。该挎斗车与现有挎斗车(或各边车)相比,可显著减小体积和重量,便于提携和存放,对住楼的用户更显示其优越性。由于重心低,比较安全,特别适用学龄前儿童乘坐。(*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自行车挎斗车属于人力运输机械装置。现有的自行车挎斗车(又名边车),通常是在挎斗的一侧安装一个车轮,另一侧与自行车联接。这种结构的边车其重心高,在右转弯行驶时离心作用较大,给乘坐者造成不适;且易受路面影响颠簸震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心低、重量轻的轻便型挎斗车的底轮结构和联接结构既减轻行驶中的颠簸震动,也克服了转弯时由于离心作用对乘坐者所造成的不适,特别适于幼儿乘坐。实现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挎斗2底部装有两个万向脚轮3,两个脚轮沿行进方向相互距离为L,每个脚轮与挎斗之间各装有弹性缓冲装置6、1。其具体措施还有长度相等的上、下连接板10、14的两端通过销轴9、11、15、17分别与固定在自行车上的左联板8和挎斗2上的右联板13相铰接,使挎斗车与自行车相联接,联接后上下两连接板互相平行。另外在挎斗车的右联板14上还有销孔12,16可使上、下连接板平行下移后插入销轴以适应不同高度的自行车。本技术的附图为附图说明图1是挎斗车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图2的B-B向视图。图示结构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具体说明如下挎斗箱2可木制或采用金属、塑料等材料制造,根据用途确定其大小形状。万向轮轮径约16厘米,可自制或购买成品。弹簧1采用弹簧,自由高度为3厘米。图1中6是缓冲板,用于固定脚轮,每块缓冲板的一端用销轴7与挎斗2底部相联,其另一端通过弹簧1支撑挎斗。也可采用板式弹簧代替缓冲板6和弹簧1。两脚轮沿行进方向相互距离L约为9厘米。连接板10的销轴为9、11,连接板13的销轴为15、17。销轴9、17在结构上便于拆装。此外,挎斗箱内有便于拆装的座5,箱体上的扶手4还可做为挎斗车的提手。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两脚轮轮径小使该挎斗车重心较低。由于两脚轮相距约9cm,且有弹性缓冲装置可显著减轻因路面不平而发生的颠簸和震动。其联接结构和可转向的脚轮使挎斗能与自行车始终平行,转弯行驶时不会因离心作用而使乘坐者不适。其整体结构,还具有重量轻,易于拆卸等优点,便于提携和存放。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挎斗车由挎斗,脚轮和与自行车相联接的构件组成,其特征是挎斗2底部装有两个万向脚轮3,两个脚轮沿行进方向,相互间隔开,每个脚轮与挎斗之间各装有弹性缓冲装置6,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挎斗车,其特征是长度相等的上、下连接板10、14的两端通过销轴9、11、15、17分别与固定在自行车上的左联板8和挎斗2上的右联板13相铰接,使挎斗车与自行车相联接,联接后上下两连接板互相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挎斗车,其特征是在挎斗车的右联板13上还有备用销孔12、16,可使上、下连接板平行下移后插入销轴11、15以适应不同高度的自行车。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适用于和自行车联接的挎斗车。这种挎斗车的挎斗底下装有两个万向脚轮,两轮前后相距L,且设有缓冲装置,能够显著减轻不平路面造成的颠簸和震动。挎斗车通过上下平行且等长的两块连接板与自行车铰接,使挎斗车与自行车始终保持平行。该挎斗车与现有挎斗车(或各边车)相比,可显著减小体积和重量,便于提携和存放,对住楼的用户更显示其优越性。由于重心低,比较安全,特别适用学龄前儿童乘坐。文档编号B62K27/00GK2036148SQ8820224公开日1989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1988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1988年3月22日专利技术者王树三 申请人:王树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挎斗车由挎斗,脚轮和与自行车相联接的构件组成,其特征是挎斗2底部装有两个万向脚轮3,两个脚轮沿行进方向,相互间隔开,每个脚轮与挎斗之间各装有弹性缓冲装置6,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三
申请(专利权)人:王树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