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霾设备,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所述除霾设备包括:风道、除霾组件及第一风机,风道为封闭通道,风道的一侧开有风道进风口,通过风道进风口进入空气,风道的另一侧开有风道出风口,通过风道出风口排出除霾后空气,除霾组件设置在风道内,第一风机设置在风道外部,且第一风机进风口与风道出风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除霾组件除霾,通过第一风机将空气抽吸到风道中,并通过第一风机排出除霾后空气,风速较快,整体出风量较大,可适用于大范围的室外空气除霾,满足当前严重环境污染下大气除霾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特别涉及一种除霾设备。
技术介绍
霾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子均匀地浮游在空气中形成的气溶胶系统,霾会导致空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影响交通安全及区域气候;霾中的气溶胶大部分可被人体呼吸道吸入,尤其是亚微米粒子会分别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此夕卜,霾天气还会影响人类心理健康。现常通过过滤式除霾设备除去空气中的霾,过滤式除霾设备包括封闭通道、马达、风扇和滤网,封闭通道上设有进口和出口,马达和风扇设置在封闭通道内,滤网封堵在出口上,且滤网用致密物制成,除霾过程中,马达驱动风扇转动,风扇带动封闭通道内的空气循环流动,封闭通道内压强减小,空气从封闭通道进口进入封闭通道,空气在封闭通道内前进过程中,霾被滤网隔阻在封闭通道内,而纯净空气则通过滤网后由出口排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过滤式除霾设备净化空气的过程中,通过风扇带动封闭通道内空气流动而实现降压进气,进风量较小,且滤网用致密物制成,对空气的风阻较大,导致风速较低,整体出风量较小,仅适用于室内或车内等局部封闭式小环境的空气除霾,不能满足当前严重环境污染下大气除霾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过滤式除霾设备存在的风速较低,整体出风量较小,不能满足当前严重环境污染下的大气除霾需求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霾设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除霾设备,用于除去空气中的霾,所述除霾设备包括:风道、除霾组件及第一风机,所述风道为封闭通道,所述风道的一侧开有风道进风口,通过所述风道进风口进入所述空气,所述风道的另一侧开有风道出风口,通过所述风道出风口排出除霾后空气,所述除霾组件设置在所述风道内,通过所述除霾组件除去所述空气中的霾,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风道外部,且所述第一风机进风口与所述风道出风口连通,通过所述第一风机抽吸所述空气并排出所述除霾后空气。进一步地,所述除霾组件包括喷淋室、旋风分离室、水槽、喷头、第一管路、出风管及回风管,所述喷淋室及所述旋风分离室按照所述风道进风口至所述风道出风口的方向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所述喷淋室与所述风道进风口连通,所述喷淋室与所述旋风分离室连通,且所述旋风分离室与所述第一风机进风口连通,通过所述喷淋室提供除霾场所,通过所述旋风分离室的离心作用除去经所述喷淋室流出的空气中的水汽和霾,所述水槽设置在所述风道中,所述水槽位于所述喷淋室及所述旋风分离室下方,且所述水槽与所述喷淋室及所述旋风分离室连通,通过所述水槽存储水, 所述喷头设置在所述喷淋室内,所述喷头经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水槽,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为所述喷头供水,通过所述喷头向所述喷淋室内喷水破坏所述霾的气溶胶系统并除去所述霾,所述旋风分离室底部设有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水槽连通,通过所述出口排出所述旋风分离室中分离出的水汽和霾,所述出风管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出风口,所述出风管与所述第一风机出风口连通,通过所述出风管排出所述除霾后空气,所述回风管设置在所述出风管与所述风道之间,且所述回风管与所述出风管连通,所述回风管与所述水槽连通,通过所述回风管平衡所述风道内的压力。具体地,所述第一管路包括第一管线和第一水泵,所述喷头经所述第一管线及所述第一水泵连通所述水槽。进一步地,所述除霾组件还包括纯水设备及第二管路,所述纯水设备设置在所述风道外部,所述纯水设备经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水槽连通,通过所述纯水设备净化所述水槽中的水。进一步地,所述旋风分离室包括外筒、过滤网、内筒和起旋器,所述外筒顶部封闭,所述外筒底部设有所述出口,所述外筒上部与所述喷淋室连通,所述外筒下部为锥形,通过所述出口排出所述水汽,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出口处,通过所述过滤网收集所述霾,通过所述过滤网防止所述水槽内的污物进入所述旋风分离室,所述内筒套在所述外筒内部,所述内筒底部与所述外筒连通,所述内筒外壁与所述外筒内壁分离,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内筒上方,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内筒连通,所述起旋器设置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之间,所述空气通过所述起旋器及所述外筒下部的锥形面沿所述外筒内壁螺旋下降。具体地,所述起旋器为叶片,所述叶片通过销轴安装在所述内筒上,所述叶片位于所述内筒及所述外筒之间,且所述叶片位于所述旋风分离室的进风口,通过所述叶片为所述空气导流。进一步地,所述除霾组件还包括沉降室,所述沉降室设置在所述风道内部,所述沉降室位于所述喷淋室与所述旋风分离室之间,所述喷淋室经所述沉降室与所述旋风分离室连通,所述沉降室为折线型通道,通过所述沉降室除去经所述喷淋室流出的空气中的水汽和霾。具体地,所述出风管的整体形状为V型。进一步地,所述除霾设备还包括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安装在所述风道进风口处,通过所述第二风机辅助吸入所述空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适用新型通过除霾组件除霾,通过第一风机将空气抽吸到风道中,并通过第一风机排出除霾后空气,风速较快,整体出风量较大,可适用于大范围的室外空气除霾,满足当前严重环境污染下大气除霾的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除霾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 风道,2喷淋室,3沉降室,4旋风分离室,41外筒,42内筒,43过滤网,44起旋器,5 水槽,6纯水设备,7出风管,8回风管,9第一管线,10 第一风机,11风道进风口,12风道出风口,13 喷头,14 第二管线,15 阀门,16 第二水泵,17 第一水泵,18第三管线,19 第二风机,20导引室,A除霾组件,BI 第一管路,B2 第二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霾设备,用于除去空气中的霾,所述除霾设备包括:风道1、除霾组件A及第一风机10,所述风道I为封闭通道,所述风道I的一侧开有风道进风口 11,通过所述风道进风口 11进入所述空气,所述风道I的另一侧开有风道出风口 12,通过所述风道出风口 12排出除霾后空气,所述除霾组件A设置在所述风道I内,通过所述除霾组件A除去所述空气中的霾,所述第一风机10设置在所述风道I外部,且所述第一风机10进风口与所述风道出风口12连通,通过所述第一风机10抽吸所述空气并排出所述除霾后空气。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本技术用于净化大气时,可将本技术设置在污染源出口,如汽车排气管处、锅炉厂烟囱出口等,将风道进风口 11与污染源出口连接起来,第一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霾设备,用于除去空气中的霾,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霾设备包括:风道、除霾组件及第一风机,所述风道为封闭通道,所述风道的一侧开有风道进风口,通过所述风道进风口进入所述空气,所述风道的另一侧开有风道出风口,通过所述风道出风口排出除霾后空气,所述除霾组件设置在所述风道内,通过所述除霾组件除去所述空气中的霾,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风道外部,且所述第一风机进风口与所述风道出风口连通,通过所述第一风机抽吸所述空气并排出所述除霾后空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涛,
申请(专利权)人:于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