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包装袋的吸附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7672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轻质包装袋的吸附移动装置。其技术方案是:横向运动气缸(1)的缸体水平地固定在支撑架(2)上部的左侧,横向运动气缸(1)活塞杆的工作端与横向套管(3)的封闭端铰接,横向风管(4)的封闭端活动地装入横向套管(3)内,横向风管(4)沿轴向方向开有条形风口。纵向内管(6)上端口与横向套管(3)的风口连通,纵向内管(6)活动地套入纵向外管(7)内,纵向外管(7)下端装有吸气罩(8);纵向运动气缸(5)的缸体固定在纵向内管(6)内壁上端,活塞杆的工作端与吸气罩(8)罩口的条形连接板(10)的中心处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操作简便、能连续快速移动轻质片状物的特点,适于在工况环境差的相对密闭的空间里连续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移动装置
具体的是一种轻质包装袋的吸附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生产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生产环境的复杂性,人们对高效的生产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含有粉尘的轻质片状物或有毒有害的轻质片状物的移动问题,尤其是在相对密闭的空间中移动,工人不方便操作。目前,国内外的工程
涉及到的移动装置都是针对人工可及范围内的大型、重型、或者是外观体积便于抓取的物体,很少涉及密闭空间内含有粉尘的轻质片状物或有毒有害的轻质片状物的移动。而能在密闭空间内进行含有粉尘的轻质片状物和有毒有害的轻质片状物移动的机器人不仅结构复杂、成本高且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和操作简便的轻质包装袋的吸附移动装置,该移动装置适于在工况环境差的相对密闭的空间里连续工作。为实现上述任务,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轻质包装袋的吸附移动装置包括横向运动气缸、横向套管、横向风管、纵向运动气缸、纵向内管、纵向外管和吸气罩。横向运动气缸的缸体水平地固定在支撑架上部的左侧,横向运动气缸活塞杆的工作端与横向套管的封闭端铰接。横向风管水平地固定在支撑架上部的右侧,横向风管的开口端与抽风机相连,横向风管的封闭端活动地装入横向套管内,横向运动气缸、横向套管和横向风管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横向风管沿轴向方向开有条形风口,条形风口的开口朝下,条形风口的长度与吸气罩的移动距离相同。纵向内管的上端垂直地固定在横向套管的下表面,纵向内管的上端口与横向套管的风口相通,纵向内管从下端活动地套入纵向外管内,纵向外管下端固定地装有吸气罩;纵向运动气缸的固定端同轴线地固定在纵向内管内壁的上端,纵向运动气缸活塞杆的工作端穿过纵向外管与吸气罩罩口的中心处铰接。所述的纵向运动气缸(5)的固定端同轴线地固定在纵向内管(6)内壁的上端是指:纵向内管的内壁上端处设有十字形固定架,十字形固定架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正方形底座,纵向运动气缸的固定端与正方形底座固定连接;正方形底座的边长为纵向内管内径的 40~70%。所述的吸气罩的上端为圆形,所述圆形的直径与纵向外管的直径相同,罩口为正方形,罩口的中间固定有条形连接板,纵向运动气缸活塞杆的工作端与吸气罩罩口的条形连接板的中心处铰接;罩口装有钢丝网,钢丝网紧贴条形连接板的下表面。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积极效果:本技术的横向风管的封闭端活动地装入横向套管内,纵向内管从下端活动地套入纵向外管内,横向运动气缸的活塞杆的工作端与横向套管的封闭端铰接,纵向运动气缸的活塞杆的工作端穿过纵向外管与吸气罩罩口的中心处铰接,故体积小且结构简单。本技术的初始位置为横向运动气缸和纵向运动气缸的初始位置,即吸气罩的初始位置位于横向行程的最左边和纵向行程的最上部,待移动的物体位于吸气罩初始位置的正下方。当本装置开始工作时,纵向运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吸气罩下移,当吸气罩接近待移动的物体时,在负压作用下,待移动物体被吸附在吸气罩下部罩口处;然后纵向运动气缸的活塞杆缩回,吸气罩与被吸附的待移动物体上移;同时,横向运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吸气罩右移,直至吸气罩移至条形风口的右侧。此时,横向套管的通风口与横向风管下表面的条形风口不再相通,气流被阻断,负压消失,则吸附待移动物体的吸附力消失,待移动物体下落到指定位置,然后吸气罩回到初始位置进行下一个循环过程。故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和操作简单。所述待移动物体为含有粉尘的轻质片状物或有毒有害的轻质片状物,如割开的水泥包装袋、剪开的有毒有害化学物品包装袋等,本技术适于在工况环境差的相对密闭的空间里连续工作。因此,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操作简单、能连续快速移动物体的特点,适于在工况环境差的相对密闭的空间里连续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B-B向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案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并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轻质包装袋的吸附移动装置。如图1所示,该轻质包装袋的吸附移动装置包括横向运动气缸1、横向套管3、横向风管4、纵向运动气缸5、纵向内管6、纵向外管7和吸气罩8。如图1所示,横向运动气缸I的缸体水平地固定在支撑架2上部的左侧,横向运动气缸I活塞杆的工作端与横向套管3的封闭端铰接。横向风管4水平地固定在支撑架2上部的右侧,横向风管4的开口端与抽风机相连,横向风管4的封闭端活动地装入横向套管3内,横向运动气缸1、横向套管3和横向风管4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横向风管4沿轴向方向开有条形风口,条形风口的开口朝下,条形风口的长度与吸气罩8的移动距离相同。如图1所示,纵向内管6的上端垂直地固定在横向套管3的下表面,纵向内管6的上端口与横向套管3的风口相通,纵向内管6从下端活动地套入纵向外管7内,纵向外管7下端固定地装有吸气罩8 ;纵向运动气缸5的固定端同轴线地固定在纵向内管6内壁的上端,纵向运动气缸5活塞杆的工作端穿过纵向外管7与吸气罩8罩口的中心处铰接。如图2所示,所述的纵向运动气缸(5)的固定端同轴线地固定在纵向内管(6)内壁的上端是指:纵向内管6的内壁上端处设有十字形固定架,十字形固定架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正方形底座9,纵向运动气缸5的固定端与正方形底座9固定连接;正方形底座9的边长为纵向内管6内径的40~60%。所述的吸气罩8的上端为圆形,所述圆形的直径与纵向外管7的直径相同。如图3所示,所述吸气罩8的罩口为正方形,罩口的中间固定有条形连接板10,纵向运动气缸5活塞杆的工作端与吸气罩8罩口的条形连接板10的中心处铰接;罩口装有钢丝网11,钢丝网11紧贴条形连接板10的下表面。实施例2一种轻质包装袋的吸附移动装置。除下述技术参数外,其余同实施例1:正方形底座9的边长为纵向内管6内径的50~70%。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如下积极效果: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横向风管4的封闭端活动地装入横向套管3内,纵向内管6从下端活动地套入纵向外管7内,横向运动气缸I的活塞杆的工作端与横向套管3的封闭端铰接,纵向运动气缸5的活塞杆的工作端穿过纵向外管7与吸气罩8罩口的中心处铰接,故体积小且结构简单。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初始位置为横向运动气缸I和纵向运动气缸5的初始位置,即吸气罩8的初始位置位于横向行程的最左边和纵向行程的最上部,待移动的物体位于吸气罩8初始位置的正下方。当装置开始工作时,纵向运动气缸5的活塞杆伸出,吸气罩8下移,当吸气罩8接近待移动的物体时,在负压作用下,待移动物体被吸附在吸气罩8下部罩口处;然后纵向运动气缸5的活塞杆缩回,吸气罩8与被吸附的待移动物体上移;同时,横向运动气缸I的活塞杆伸出,吸气罩8右移,直至吸气罩8移至条形风口的右侧。此时,横向套管3的通风口与横向风管4下表面的条形风口不再相通,气流被阻断,负压消失,则吸附待移动物体的吸附力消失,待移动物体下落到指定位置,然后吸气罩8回到初始位置进行下一个循环过程。故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和操作简单。所述待移动物体为含有粉尘的轻质片状物或有毒有害的轻质片状物,如割开的水泥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质包装袋的吸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运动气缸(1)、横向套管(3)、横向风管(4)、纵向运动气缸(5)、纵向内管(6)、纵向外管(7)和吸气罩(8);横向运动气缸(1)的缸体水平地固定在支撑架(2)上部的左侧,横向运动气缸(1)活塞杆的工作端与横向套管(3)的封闭端铰接;横向风管(4)水平地固定在支撑架(2)上部的右侧,横向风管(4)的开口端与抽风机相连,横向风管(4)的封闭端活动地装入横向套管(3)内,横向运动气缸(1)、横向套管(3)和横向风管(4)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横向风管(4)沿轴向方向开有条形风口,条形风口的开口朝下,条形风口的长度与吸气罩(8)的移动距离相同;纵向内管(6)的上端垂直地固定在横向套管(3)的下表面,纵向内管(6)的上端口与横向套管(3)的风口相通,纵向内管(6)从下端活动地套入纵向外管(7)内,纵向外管(7)下端固定地装有吸气罩(8);纵向运动气缸(5)的固定端同轴线地固定在纵向内管(6)内壁的上端,纵向运动气缸(5)活塞杆的工作端穿过纵向外管(7)与吸气罩(8)罩口的中心处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旺生谢小蕾李迁威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