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果的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874678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0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沙果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喷促萌芽剂(2)水分管理(3)制坐果剂(4)喷药。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营养、调节、防病于一体,可以促进沙果花粉发芽,通过水分管理,提高了沙果树的耐寒性,通过喷施坐果剂,防止落花落果,提高沙果树坐果率,且能显著地增加植物的营养体生长。喷施后生长的沙果果质量好,颜色鲜亮,口味佳。本发明专利技术生产成本低,培育方法简便,效果突出,适用于各种沙果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株种植管理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沙果属于小乔木,高4-6米;小枝粗壮,圆柱形,嫩枝密被柔毛,老枝暗紫褐色,无毛,有稀疏浅色皮孔;冬芽卵形,先端急尖,初时密被柔毛,逐渐脱落,灰红色。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5-11厘米,宽4-5.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细锐锯齿,上面有短柔毛,逐渐脱落,下面密被短柔毛;叶柄长1.5-5厘米,具短柔毛;托叶小,膜质,披针形,早落。伞房花序,具花4-7朵,集生在小枝顶端;花梗长1.5-2厘米,密被柔毛;花直径3-4厘米;萼筒钟状,外面密被柔毛;萼片三角披针形,长4-5毫米,先端渐尖,全缘,内外两面密被柔毛,萼片比萼筒稍长;花瓣倒卵形或长圆倒卵形,长8-13毫米,宽4-7毫米,基部有短爪,淡粉色;雄蕊17-20,花丝长短不等,比花瓣短;花柱4 (-5),基部具长绒毛,比雄蕊较长。果实卵形或近球形,直径4-5厘米,黄色或红色,先端渐狭,不具隆起,基部陷入,宿存萼肥厚隆起。花期4-5月,果期8-9月沙果是蔷薇科植物沙果的果实,是上市较早的一种乔木果实,号称“百果第一枝”。据说黄莺特别喜好啄食这种果子,因而名为“莺桃”。其果实虽小如珍珠,但色泽红艳光洁,玲珑如玛瑙宝石一样,味道甘甜而微酸,既可鲜食,又可腌制或作为其他菜肴食品的点缀,备受青睐。农民在高温、干旱无雨的天气下,通过增加喷施次数来增加坐果,造成沙果树初期坐果数量较大,树体消耗的营养过多,后期幼果脱落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促进沙果早期萌芽且提高坐果的沙果树培育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O喷促萌芽剂:在正常萌芽前25-30天用单氰胺质量45%的单氰胺水溶液的15倍液喷雾于沙果树I次; (2)水分管理:在对沙果树施药剂前的1-2天内对红沙果树灌I次透水,之后的第15-18天内对沙果树再灌1-2次透水; (3)制坐果剂:将水加热至65-80°C,溶入a-萘乙酸钠3份,降温至45_50°C,加入尿素8份,然后降温至25-30°C,把复硝酚钠10份溶解于溶液中,最后加入黄腐酸至溶液的pH=5-6,搅拌均匀;所述水加热温度为至70°C,在该恒温状态下溶入a-萘乙酸; (4)喷药:在沙果树盛花后期,取本剂15毫升,加水50kg,对全树喷施坐果剂一次。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喷药时间,优选下午4点后或早晨9点以前。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a-萘乙酸钠是光谱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用于果实膨大及块根块茎的膨大。诱导根和不定根的形成,用于加快扦插枝条生根和种子发根。还可以用于保花保果,提高产量,增强抗逆能力等。复硝酚钠是一种强力细胞赋活剂,与植物接触后能迅速渗透到植物体内,促进细胞的原生质流动,提高细胞活力。能加快生长速度,打破休眠,促进生长发育,防止落花落果、裂果、缩果,改善产品品质,提高产量,提高作物的抗病、抗虫、抗旱、抗涝、抗寒、抗盐碱、抗倒伏等抗逆能力。尿素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是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氮是制造叶绿素的主要成份,能促进枝叶浓绿,生长旺盛。黄腐酸是一种溶于水的灰黑色粉末状物质。它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植物生长,对抗旱有重要作用,能提高植物抗逆能力,增产和改善品质作用。本专利技术实现了营养、调节、防病于一体,促进细胞分裂和叶绿素形成,可以促进沙果花粉发芽,通过水分管理,提高了沙果树的耐寒性,通过喷施坐果剂,防止落花落果,提高沙果树坐果率,且能显著地增加植物的营养体生长。喷施后生长的沙果果质量好,颜色鲜亮,口味佳。本专利技术生产成本低,培育方法简便,效果突出,适用于各种沙果树。【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喷促萌芽剂:在正常萌芽前25天用单氰胺质量45%的单氰胺水溶液的15倍液喷雾于沙果树I次; (2)水分管理:在对沙果树施药剂前的I天内对红沙果树灌I次透水,之后的第15天内对沙果树再灌I次透水; (3)制坐果剂:将水加热至65°C,溶入a-萘乙酸钠3份,降温至45°C,加入尿素8份,然后降温至25°C,把复硝酚钠10份溶解于溶液中,最后加入黄腐酸至溶液的pH =5,搅拌均匀;所述水加热温度为至70°C,在该恒温状态下溶入a-萘乙酸; (4)喷药:在沙果树盛花后期,取本剂15毫升,加水50kg,对全树喷施坐果剂一次。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喷药时间,优选下午4点后或早晨9点以前。实施例2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喷促萌芽剂:在正常萌芽前30天用单氰胺质量45%的单氰胺水溶液的15倍液喷雾于沙果树I次; (2)水分管理:在对沙果树施药剂前的2天内对红沙果树灌I次透水,之后的第18天内对沙果树再灌2次透水; (3)制坐果剂:将水加热至80°C,溶入a-萘乙酸钠3份,降温至50°C,加入尿素8份,然后降温至30°C,把复硝酚钠10份溶解于溶液中,最后加入黄腐酸至溶液的pH =6,搅拌均匀;所述水加热温度为至70°C,在该恒温状态下溶入a-萘乙酸; (4)喷药:在沙果树盛花后期,取本剂15毫升,加水50kg,对全树喷施坐果剂一次。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喷药时间,优选下午4点后或早晨9点以前。【主权项】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喷促萌芽剂:在正常萌芽前25-30天用单氰胺质量45%的单氰胺水溶液的15倍液喷雾于沙果树I次; 水分管理:在对沙果树施药剂前的1-2天内对红沙果树灌I次透水,之后的第15-18天内对沙果树再灌1-2次透水; 制坐果剂:将水加热至65-80°C,溶入a-萘乙酸钠3份,降温至45_50°C,加入尿素8份,然后降温至25-30°C,把复硝酚钠10份溶解于溶液中,最后加入黄腐酸至溶液的pH=5-6,搅拌均匀;所述水加热温度为至70°C,在该恒温状态下溶入a-萘乙酸; 喷药:在沙果树盛花后期,取本剂15毫升,加水50kg,对全树喷施坐果剂一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喷药时间,优选下午4点后或早晨9点以前。【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喷促萌芽剂(2)水分管理(3)制坐果剂(4)喷药。本专利技术实现了营养、调节、防病于一体,可以促进沙果花粉发芽,通过水分管理,提高了沙果树的耐寒性,通过喷施坐果剂,防止落花落果,提高沙果树坐果率,且能显著地增加植物的营养体生长。喷施后生长的沙果果质量好,颜色鲜亮,口味佳。本专利技术生产成本低,培育方法简便,效果突出,适用于各种沙果树。【IPC分类】A01G17-00, A01C21-00【公开号】CN104823784【申请号】CN201410801484【专利技术人】毕兆顺 【申请人】青岛爱华高科仪器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申请日】2014年12月22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沙果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喷促萌芽剂:在正常萌芽前25‑30 天用单氰胺质量45%的单氰胺水溶液的15 倍液喷雾于沙果树1 次;水分管理:在对沙果树施药剂前的1‑2 天内对红沙果树灌1 次透水,之后的第15‑18天内对沙果树再灌1‑2 次透水;制坐果剂:将水加热至65‑80℃,溶入a‑ 萘乙酸钠3份,降温至45‑50℃,加入尿素8份,然后降温至25‑30℃,把复硝酚钠10份溶解于溶液中,最后加入黄腐酸至溶液的pH =5‑6,搅拌均匀;所述水加热温度为至70℃,在该恒温状态下溶入a‑ 萘乙酸;喷药:在沙果树盛花后期,取本剂15 毫升,加水50kg,对全树喷施坐果剂一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兆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爱华高科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