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全内窥镜下经皮微创椎间盘手术纤维环缝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74448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0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对手术器械的改进。一种改进的全内窥镜下经皮微创椎间盘手术纤维环缝合器,包括针杆(1)和针尖(2)和挂线槽(3),所述针尖(2)弯曲为钩形,该挂线槽(3)可以为横截面为上端开口的“凸”字形状,或者横截面为一上端开口的扁椭圆形状,亦可横截面为一上端开口的等腰梯形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改进的全内窥镜下经皮微创椎间盘手术纤维环缝合器,在使用中可达到将可吸收线的两个游离端在工作通道外打结的技术效果,用打结推进器将线结固定后推送到纤维环后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殊结构,配合以线的缝合方向,保证了打结后的结可以位于纤维环的内部。对应不同的尺寸,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制成颈椎、胸椎、腰椎专用缝合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对手术器械的改进,尤其是应用于脊柱外科微创手术领域中的全内窥镜下经皮椎间盘手术纤维环缝合。
技术介绍
据国家卫生部门统计,我国椎间盘突出患者多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且逐年以惊人的速度由中老年向青壮年扩展。该病最常见的原因是椎间盘各部分如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疼痛,肢体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造成髓核突出。传统的手术方法为切除突出的髓核及游离的纤维环组织,以解除神经根的压迫,但此种手术方法的弊端为身体表面切口大。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discectomy)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之一,与传统开放椎间盘髓核摘除术(Open discectomy)相比术后疼痛减轻,切口小,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疗效与开放手术相近。但无论是是开放手术还是微创手术,术后复发率较高都是髓核摘除术的局限之一,有学者统计甚至可高达15%。有学者通过实验证明,髓核摘除术术后纤维环的修补有助于降低再次突出的复发率。PELD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破损纤维环的机械完整性没有得到修复,但截至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并安全的在全内窥镜下修补破损纤维环方法或设备。【专利技术内容】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全内窥镜下经皮微创椎间盘手术纤维环缝合器,可以顺利在全内窥镜微创手术狭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下,直接从纤维环外侧对纤维环切口进行缝合。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全内窥镜下经皮微创椎间盘手术纤维环缝合器,包括针杆I和针尖2,在所述针尖2弯曲为钩形,所述针尖2前端设有钩住手术用线的挂线槽3。具体该挂线槽3可以为横截面为上端开口的“凸”字形状,或者横截面为一上端开口的扁椭圆形状,亦可横截面为一上端开口的等腰梯形结构。更进一步,根据手术对象为颈椎、胸椎或腰椎的不同,所述钩形的横向宽度有1.5mm、2.0mm、2.5mm 三种规格。有益效果有效缝合了手术中切开的纤维环,对位精准,解决了全内窥镜下椎间盘微创手术后纤维环顺利缝合的技术问题,减少了因为对位不准有影响附近神经和血管的手术后遗症,同时采用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改进的缝合器,具有机械强度更高,而且能将线结埋入纤维环内部,使得纤维环表面更加平整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三种不同规格的一种椎间盘微创手术用缝合器,从左到右分别对应颈椎手术用缝合器a、胸椎手术用缝合器b和腰椎手术用缝合器C,挂线槽3的横截面为上端开口的“凸”字形状 图2为操作示意图,6为工作通道,4为可吸收线,穿过挂线槽3后,将本专利技术的缝合器放置到管状的工作通道6中,此时在内窥镜下可看见破损的纤维环5图3将本专利技术的缝合器沿从内向外的方向穿过破损的纤维环,用镜下细长夹持装置7抓住可吸收线4,并将其脱离挂线槽(工作通道未画出,以下同)图4将退出的线的游离端打一可活动的活结,同时将缝合器沿从内到外的方向在破损的纤维环另一侧进针图5将活结挂在挂线槽上图6沿工作通道将缝合器和线一起退出图7将都在工作通道外的两根线打结图8用打结推进器将线结固定埋在纤维环内部【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已以颈椎手术用缝合器为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和具体用法。实施例1如图1所示,缝合器a,采用高强度的不锈钢材料,其中I为针杆,2为针尖,3为挂线槽,该挂线槽横截面形状为上端开口的“凸”字形,为达到与颈椎匹配的技术效果,将钩形的横向宽度设计为1.5mm。在全内窥镜下微创手术过程中,如图2所示,首先建立工作通道6,在对髓核处理完毕后,将可吸收线挂在挂线槽3上,再将缝合器带着两根线一起进入工作通道6,通过内窥镜以确定其到达纤维环5的破损处,此处应用可吸收线的好处为不用拆线,组织抗原排斥反应低,同时保证线的长度足够长。如图3所示,将针尖作从内向外穿过破损的纤维环一侧的缝合动作,针尖通过挂线槽结构带着两根线一起从纤维环中露出,在内窥镜下看准针尖和后面的两根线,使用细长夹持装置7夹持住其中一根线,将该线从挂线槽中取出。然后如图4所示,顺着工作通道将这根线带到工作通道外可方便操作的区域,将其游离端打一个可以活动的活结。此时,缝合器的挂线槽内已无线,再将缝合器的针尖从前述的纤维环破损处的另一个侧壁从内向外穿出,保证挂线槽露出纤维环表面。如图5所示,再使用细长夹持装置7,将前面那个活结送入工作通道后挂在挂线槽上,退出细长夹持装置。如图6所示,将缝合器针尖带着线从纤维环中沿进针方向反向退出,继续顺着工作通道退出到工作通道外可方便操作的区域,将线结从缝合器的挂线槽取出。如图7所示,此时可吸收线的两个游离端已暴露在工作通道外,但已经分别穿过了纤维环的相对的两侧壁,在工作通道外将线的两个游离端打结,再用打结推进器将线结固定后推送到纤维环,由于本专利技术的特殊结构,配合以线的缝合方向,保证了打结后的结可以位于纤维环的内部。实施例2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挂线槽横截面形状为上端开口的扁椭圆,确保手术线能顺利挂在缝合器的针尖。实施例3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挂线槽横截面形状为上端开口的等腰梯形,确保手术线能顺利挂在缝合器的针尖。结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全内窥镜下经皮微创椎间盘手术纤维环缝合器,可以方便地实现在椎间盘微创手术时缝合破损的纤维环,纤维环缝合更加紧密,不用常规手术时大范围切开皮肤和肌肉组织,同时由于对合紧密、特别是线结可埋入纤维环内部,从而减少了因对合不好影响附近神经和血管的手术后遗症。尽管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为颈椎,对于胸椎和腰椎,与颈椎相比,只是锥体和纤维环的体积相对增大,因此缝合器前端的钩形横向距离相应扩大,分别为2.0mm或2.5_(见图1),其结构和用法与颈椎用缝合器相似。以上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仅局限于上述方式,所有对本专利技术技术特征的简单或等同变换,例如将构成材料从不锈钢变成其他金属、挂线槽横截面形状设计为任何其他能实现挂住手术线功能的槽形结构,亦或将弯钩形状从钩形变为半圆形、三角形、菱形等,都将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改进的全内窥镜下经皮微创椎间盘手术纤维环缝合器,包括针杆(I)和针尖(2),所述针尖(2)弯曲为钩形,所述针尖(2)前端设有钩住手术用线的挂线槽(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纤维环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线槽(3)为横截面为上端开口的“凸”字形状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纤维环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线槽(3)为横截面为一上端开口的扁椭圆形状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纤维环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线槽(3)为横截面为一上端开口的等腰梯形结构。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任一种改进的纤维环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形的宽度为.1.5mm0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任一种改进的纤维环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形的宽度为.2.0mm0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任一种改进的纤维环缝合器,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全内窥镜下经皮微创椎间盘手术纤维环缝合器,包括针杆(1)和针尖(2),所述针尖(2)弯曲为钩形,所述针尖(2)前端设有钩住手术用线的挂线槽(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林康然荣魏浩席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