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大坤专利>正文

受力转动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73318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0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受力转动发电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利用现今任一机械装置或行驶装置,在工作时或行驶时所作的动作产生的动能或不可避免上下震动产生的动能而发电的发电装置,所发之电为己所用或向外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现今任一机械装置或行驶装置在工作时或行驶时所作的动作产生的动能或不可避免上下震动产生的动能而发电的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3974581U,公告日2014年12月3日,专利技术创造的名称为电动车震动能收集系统,其不足之处是,该申请案没有直接运用或没有更好利用陆地行驶装置行驶时,车轮轴与车体之间的间距变化所产生的动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利用现今任一机械装置或行驶装置在工作时或行驶时所作的动作产生的动能或不可避免上下震动产生的动能而发电的发电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两轮或两轮以上电力驱动或电力、燃料发动机混合驱动陆地上的行驶装置和任一可作上下或前后或左右往复动作的机械装置及受力发电机,它还包括受力转动机构,所述受力转动机构包括第一、二转轮,第一或第二转轮直接或通过与其相适配的装置与受力发电机的受力装置适配连接,所述单向飞轮的外轮与内轮适配连接,内轮通过第一、二连接轴分别与转轮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轴与带动转轮相连接,带动转轮与单向飞轮的外轮直接或通过相适配的装置适配连接,所述受力装置一端与带动转轮直接或与其相适配的装置适配连接,另一端与行驶装置轮子的轴或任一可作上下或前后或左右往复动作机械装置的相应装置适配连接,所述第一、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分别与支撑装置适配连接,支撑装置与载体适配连接。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包括链条,单向飞轮的外轮带动转轮与其适配连接。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包括齿排,带动转轮,受力装置与其适配连接。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包括曲柄轴,带动转轮,受力装置与其适配连接。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包括第三连接轴一端,从带动转轮中心凸出并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上设有锣纹凸起,受力装置一端内设有与滑杆相适配的空腔,空腔壁设有与锣纹凸起相适配的锣纹滑槽。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它还包括杠杆装置,杠杆支撑装置其与载体适配连接,杠杆装置一端与受力装置相连接,另一端与另一受力装置相连接,另一受力装置与行驶装置轮子的轴或任一可作上下或前后或左右往复动作机械装置的相应装置适配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它是四组受力转动机构,各组的第一或第二转轮分别与各自对应的单向飞轮的外轮适配连接,各自对应单向飞轮的内轮通过第三连接轴与大带动转轮相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受力转动发电装置具有这样有益效果,将两轮或两轮以上电力驱动或电力燃料发动机混合驱动陆地上的行驶装置及任一可作上下或前后或左右往复动作的机械装置在行驶时或工作时不可避免产生的或所作动作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为己所用或向外输出。【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示意图。图2是第二实施方式示意图。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不意图。图4是第四实施方式示意图。图5是第五实施方式示意图。图6是进一步改进示意图。图7是更进一步改进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在图1中,受力转动机构2的支撑装置9安装于载体13 (载体可以是车体底部,也可以是车体底部的大梁,还可以是任一机械装置适配部件)上,受力装置14的一端与车轮的轴(图中未画)相连接,当陆地上行驶装置行驶时,都会因路面的不平而使整个行驶装置不断的也是不同幅度的作上下动作,(轮子轴与车体底部的间距不断的变大或小,而这间距变化产生的力都是很大,而行驶装置自重越重,力就越大),这时受力装置14受上力和下力带动带动转轮12作正反转动(见图箭头所示),带动转轮12带动单向飞轮的外轮5、6作正反转动(见图箭头所示),单向飞轮的外轮5或6各自带动各自的内轮7或8作一个方向转动(见图箭头所示),内轮7、8通过相应的连接轴70、10带动转轮3、4各自向一个方向转动(见图箭头所示),转轮3或4带动受力发电装置I的受力装置使其发电。换言之,行驶装置在行驶过程中轮子轴与车体之间的间距每一次变小或变大都会是在受力发电装置输入动能。在图2中,带动转轮12通过链条15带动单向飞轮的外轮5、6,同时链条15还可以是三角带,单向飞轮的外轮5、6,带动转轮与其相适配。在图3中,受力装置14通过一端的齿排16带动转轮12,同时,另一连接轴11的一端还可以凸出于带动转轮12,在凸出处装一与齿排16相适配的小直径齿轮并适配连接(图中未画),当然为使齿排16的上下运行更稳定,齿排由上端还可以有相应的装置(图中未画)。在图4中,受力装置14通过与其适配连接的曲柄轴带动转轮12.在图5中,第三连接轴11 一端从带动转轮12中心凸出并设有滑杆18,滑杆18上设有锣纹凸起19,受力装置14通过一端设置在内的空腔21,空腔壁上的锣纹滑槽20及滑杆18上的锣纹凸起19带动转轮12。在图6中,杠杆装置22能将轮子轴与车体间距变化时的动作放大。在图7中,受力转动机构2是四组,各组的转轮3或4分别向各自对应的单向飞轮的外轮26提供动能,各组对应单向飞轮的内轮通过第三连接轴25与大带动转轮28相连接,大带动转轮28与受力发电装置(图中未画)的受力装置相连接。各组的受力装置14(图中未画)与相应的轮子轴适配连接(图中未画),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当任一组转轮3、4的转速高于其它组的转速时,就通过与自己对应的单向飞轮的外轮26、内轮27、第三连接轴25向大带动转轮28提供动能,而又不受任一组转轮3、4转速过低时的影响(见图箭头所示),从而能为受力转动发电装置I (图中未画)输入更为稳定的动能,使其发的电也相对更为稳定。反之,本专利技术的受力转动装置2在动能的充许下也可以带动一个或一个以上受力发电装置。同时,本专利技术的受力转动机械2可以应用于轮子有轨道的行驶装置,例如火车,也可以就用于轮子有履带的行驶装置,例如坦克,还可以应用于现今任一在工作时有比较稳定上下或前后或左右动作的机械装置,例如冲床、塑料注塑机,它们行驶时或工作时,不可避免产生的或工作所作动作的力都是非常大的,对它们而言,通过受力转动机械2带动受力发电机发电是顺便的事,换言之,现今任一机械装置或陆地上的行驶装置,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受力转动机械2通过发电装置发电,都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为使本专利技术受力转动机构2有更好的使用效果,受力转动机构2需防尘、防水、防异物及散热等,但这些都是现有技术不难解决的问题。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主权项】1.一种受力转动发电装置,包括现两轮或两轮以上电力驱动或电力燃料发动机混合驱动陆地上的行驶装置和任一可作上下或前后或左右往复动作的机械装置及受力发电机(I),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受力转动机构(2),受力转动机构(2)包括第一、二转轮(3)、(4),所述第一、二转轮(3)或(4)直接或通过与其相适配的装置与受力发电机(I)的受力装置适配连接,所述单向飞轮的外轮(5) (6)与内轮(7)⑶各自适配连接,所述内轮(7) (8)通过第一、二连接轴(70) (10)分别与第一、二转轮(3) (4)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轴(11)与带动转轮(12)相连接,带动转轮(12)与单向飞轮的外轮(5) (6)直接或通过相适配的装置适配连接,所述受力装置(14) 一端与带动转轮(12)直接或通过与其相适配的装置,适配连接,另一端与行驶装置轮子的轴或任一可作上下或前后或左右往复动作机械的相应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受力转动发电装置,包括现两轮或两轮以上电力驱动或电力燃料发动机混合驱动陆地上的行驶装置和任一可作上下或前后或左右往复动作的机械装置及受力发电机(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受力转动机构(2),受力转动机构(2)包括第一、二转轮(3)、(4),所述第一、二转轮(3)或(4)直接或通过与其相适配的装置与受力发电机(1)的受力装置适配连接,所述单向飞轮的外轮(5)(6)与内轮(7)(8)各自适配连接,所述内轮(7)(8)通过第一、二连接轴(70)(10)分别与第一、二转轮(3)(4)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轴(11)与带动转轮(12)相连接,带动转轮(12)与单向飞轮的外轮(5)(6)直接或通过相适配的装置适配连接,所述受力装置(14)一端与带动转轮(12)直接或通过与其相适配的装置,适配连接,另一端与行驶装置轮子的轴或任一可作上下或前后或左右往复动作机械的相应装置适配连接,所述第一、二连接轴(70)(10),第三连接轴(11)分别与支撑装置(9)适配连接,支撑装置与载体(13)适配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大坤
申请(专利权)人:林大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