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锁式折叠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7131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内锁式折叠机构包括上下两折叠盒,两折叠盒的一侧利用一对锁螺丝铰接,两折叠盒的对合面上各设有U形凹槽,凹槽的其中一边各开有一半梯形卡槽。连接销将扳手与连杆相连,另一销轴将一固定滑块与连杆相连。此固定块底部设有梯形凹槽。当扳动扳手时,使固定滑块在U形凹槽内滑动,从而使固定块底部的斜面卡入或推出U形凹槽的梯形卡槽,进而使上下两折叠盒锁紧或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折叠操作简易同时具有极佳锁扣与连接强度。(*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锁式折叠机构,特别是指两折叠盒利用一连杆滑块机构进行锁紧,用于自行车的一种折叠机构。技术背景目前市场上自行车上使用的折叠机构有很多,折叠接头均是与杆件相连的两折叠盒一侧铰接,再利用锁紧装置在外部将两折叠盒并拢锁紧。由于折叠轮径较小导致折叠竖杆的尺寸较长,这样对竖杆的折叠机构的刚性和强度要求较高,而折叠机构的锁紧装置多是在竖杆的外部,所以锁紧装置不得不设置的粗壮,且整体不对称外观效果较差。用于设计精巧的折叠车上,接头外露破坏了整车的美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内锁式折叠机构,具有外型简洁美观,折叠操作简易同时具有极佳锁扣与连接强度的机构。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锁式折叠机构,包括上下两折叠盒,一连杆,一扳手及一固定滑块.通过一对锁螺丝将该扳手,上下折叠盒铰接于一侧,该上下折叠盒的贴合面分别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其中一边各开有一对应的半梯形卡槽,该连杆利用两销轴分别与扳手,固定滑块相接,该固定滑块底部设有梯形凹槽,当扳动扳手时,由扳手带动连杆,再由连杆带动固定滑块在上下座凹槽内滑动,从而使固定滑块插入或退出凹槽设有的半梯形卡槽,使上座与下座锁紧或分离,达到折叠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2.极佳的锁紧装置。3.外形小巧、简洁、美观。附图说明有关本专利技术之前述及其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以下配合参照图式之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内锁式折叠机构之锁紧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内锁式折叠机构之半打开状态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内锁式折叠机构之全打开状态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照图1至图3,作进一步描述一种内锁式折叠机构,包括上、下两折叠盒(1),(2);一连杆(3);一扳手(4)及一固定滑块(5)等组成。通过一对锁螺丝(6)将该扳手(4),上盒,下盒铰接于一侧,该上折叠盒(1)与下折叠盒(2)的贴合面分别设有凹槽(7),且凹槽(7)的其中一边各开有一对应的半梯形卡槽(8),该连杆(3)利用两销轴(9)、(10)分别与扳手(4),U形固定滑块(5)相接,该U形固定滑块(5)底部设有梯形凹槽(11)。当扳动扳手(4)向下旋转,销轴(9)将连杆(3)向后拉动,传递到U形固定滑块(5)跟着向后拉动,使固定滑块(5)之梯形凹槽(11)退出上下折叠盒凹槽(7)内部设有的半梯形卡槽(8),从而使上下折叠盒(1),(2)分离,便可折叠;当扳动扳手(4)向上旋转,销轴(9)将连杆(3)向前推动,传递到固定滑块(5)跟着向前移动,使固定滑块(5)之梯形凹槽(11)卡入上下折叠盒凹槽(7)内部设有的半梯形卡槽(8)内,此时结构属于锁紧状态,且两销轴与固定滑块之中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达到锁紧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之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
技术实现思路
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属本专利涵盖之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锁式折叠机构,包括上下两折叠盒,一连杆及一固定滑块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该两折叠盒的对合面上各设有U形凹槽,凹槽的其中一边各开有一半梯形卡槽.连接销将扳手与连杆相连,另一销轴将一固定滑块与连杆相连.此固定块底部设有梯形凹槽.当扳动扳手时,使固定滑块在U形凹槽内滑动,从而使固定滑块底部的斜面卡入或推出U形凹槽的梯形卡槽,进而使上下两折叠盒锁紧或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锁式折叠机构,包括上下两折叠盒,一连杆及一固定滑块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该两折叠盒的对合面上各设有U形凹槽,凹槽的其中一边各开有一半梯形卡槽。连接销将扳手与连杆相连,另一销轴将一固定滑块与连杆相连。此固定块底部设有梯形凹槽。当扳动扳手时,使固定滑块在U形凹槽内滑动,从而使固定滑块底部的斜面卡入或推出U形凹槽的梯形卡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巩洪聘
申请(专利权)人: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