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圈感应充电式电推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53257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9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线圈感应充电式电推剪,包括电推剪本体及与所述电推剪本体配合设置的基座,所述电推剪本体内设置有电池,所述基座连接设置有电源接头,所述基座包括支撑部、与所述支撑部配合设置的抵持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推剪本体的侧壁相配合的斜面支撑板,所述抵持部与所述电推剪本体的尾端相抵配合,所述抵持部内固定设置有发射PCB板和主线圈,所述发射PCB板分别与所述电源接头、所述主线圈电连接,所述电推剪本体内固定设置有接收PCB板及与所述主线圈形成互感的副线圈,所述接收PCB板分别与所述电池、所述副线圈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充电方便、使用寿命较长、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推剪
,特别涉及一种线圈感应充电式电推剪
技术介绍
电推剪是修理头发或动物毛发的常用工具,充电式电推剪内部设有可充电的电池,电池提供电源,在使用时无需插接电源线缆,深受消费者青睐。现有的充电式电推剪一般是采用市电经过变压器降压、半波整流后直接对电池充电,具体地说,充电式电推剪通常配套设置有充电基座,其中充电基座通过电源插头与室内电源插座相连接,充电时,将电推剪放置在基座上,电推剪与基座之间通过金属导电片直接接触,从而对电推剪内部的电池进行充电。然而,由于电推剪与基座之间通过金属直接接触,不仅操作不便,并且当频繁插拔后,金属导电片会因松动而造成接触不良,导致使用寿命较短,此外,这种充电结构在实际使用中也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充电方便、使用寿命较长、安全可靠的线圈感应充电式电推剪。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线圈感应充电式电推剪,包括电推剪本体及与所述电推剪本体配合设置的基座,所述电推剪本体内设置有电池,所述基座连接设置有电源接头,所述基座包括支撑部、与所述支撑部配合设置的抵持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推剪本体的侧壁相配合的斜面支撑板,所述抵持部与所述电推剪本体的尾端相抵配合,所述抵持部内固定设置有发射PCB板和主线圈,所述发射PCB板分别与所述电源接头、所述主线圈电连接,所述电推剪本体内固定设置有接收PCB板及与所述主线圈形成互感的副线圈,所述接收PCB板分别与所述电池、所述副线圈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抵持部包括与所述电推剪本体的尾端相配合的第一 PCB板架,所述发射PCB板与所述第一 PCB板架固定配合;所述电推剪本体的尾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PCB板架相配合的第二 PCB板架,所述接收PCB板与所述第二 PCB板架固定配合。进一步地,所述主线圈嵌装于所述第一PCB板架与所述发射PCB板之间;所述副线圈嵌装于所述第二 PCB板架与所述接收PCB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斜面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推剪本体的刀头相配合的台阶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线圈感应式充电电推剪,通过在基座的支撑部上设置与电推剪本体的侧壁相配合的斜面支撑板,并使基座的抵持部与电推剪本体的尾端相抵配合,当需要进行充电时,一方面只需将电推剪本体放置在斜面支撑板上,通过抵持部与支撑部的相互配合对电推剪本体形成稳定支撑;另一方面,发射PCB板通电后,主线圈与副线圈之间产生互感并形成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流至接收PCB板,并通过接收PCB板对电池进行充电。综上所述,本技术在充电时,通过线圈感应即可实现对电池的充电,操作较为方便,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频繁插拔而造成金属导电片接触不良的现象,延长了本技术使用寿命,同时,还有效避免了漏电现象的发生,杜绝了安全隐患,使用时更为安全可A+-.与巨O【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和图2中:1、电推剪本体;11、电池;12、接收PCB板;13、副线圈;14、第二 PCB板架;2、支撑部;21、斜面支撑板;211、台阶部;3、抵持部;31、发射PCB板;32、主线圈;33、第一 PCB板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线圈感应充电式电推剪,包括电推剪本体I及与电推剪本体I配合设置的基座,电推剪本体I内设置有电池11,基座连接设置有电源接头(图中未示出),基座通过电源接头与室内电源相连接,基座包括支撑部2、与支撑部2配合设置的抵持部3,支撑部2上设置有与电推剪本体I的侧壁相配合的斜面支撑板21,抵持部3与电推剪本体I的尾端相抵配合,抵持部3内固定设置有发射PCB板31和主线圈32,发射PCB板31分别与电源接头、主线圈32电连接,电推剪本体I内固定设置有接收PCB板12及与主线圈32形成互感的副线圈13,接收PCB板12分别与电池11、副线圈13电连接。当需要进行充电时,一方面只需将电推剪本体I放置在斜面支撑板21上,通过抵持部3与支撑部2的相互配合对电推剪本体I形成稳定支撑;另一方面,发射PCB板31通电后,主线圈32与副线圈13之间产生互感并形成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流至接收PCB板12,并通过接收PCB板12对电池11进行充电。综上所述,本技术在充电时,通过线圈感应即可实现对电池11的充电,操作较为方便,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频繁插拔而造成金属导电片接触不良的现象,延长了本技术使用寿命,同时,还有效避免了漏电现象的发生,杜绝了安全隐患,使用时更为安全可靠。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抵持部3包括与电推剪本体I的尾端相配合的第一 PCB板架33,发射PCB板31与第一 PCB板架33固定配合;电推剪本体I的尾端设置有与第一PCB板架33相配合的第二 PCB板架14,接收PCB板12与第二 PCB板架14固定配合。当电推剪本体I放置在基座上时,第一 PCB板架33与第二 PCB板架14相抵配合。通过设置第一 PCB板架33和第二 PCB板架14,使得反射PCB板和接收PCB板12安装更为方便,位置稳定性更尚。主线圈32嵌装于第一 PCB板架33与发射PCB板31之间;副线圈13嵌装于第二PCB板架14与接收PCB板12之间。通过设置上述结构,使得主线圈32和副线圈13安装方便,稳定性较高,互感效果更好,提高了充电效率。为了保证电推剪本体I与基座的充分接触,使电推剪本体I在充电时更为稳固,斜面支撑板21上设置有与电推剪本体I的刀头相配合的台阶部211。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线圈感应充电式电推剪,包括电推剪本体及与所述电推剪本体配合设置的基座,所述电推剪本体内设置有电池,所述基座连接设置有电源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支撑部、与所述支撑部配合设置的抵持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推剪本体的侧壁相配合的斜面支撑板,所述抵持部与所述电推剪本体的尾端相抵配合,所述抵持部内固定设置有发射PCB板和主线圈,所述发射PCB板分别与所述电源接头、所述主线圈电连接,所述电推剪本体内固定设置有接收PCB板及与所述主线圈形成互感的副线圈,所述接收PCB板分别与所述电池、所述副线圈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感应充电式电推剪,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包括与所述电推剪本体的尾端相配合的第一 PCB板架,所述发射PCB板与所述第一 PCB板架固定配合;所述电推剪本体的尾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 PCB板架相配合的第二 PCB板架,所述接收PCB板与所述第二 PCB板架固定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感应充电式电推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线圈嵌装于所述第一 PCB板架与所述发射PCB板之间;所述副线圈嵌装于所述第二 PCB板架与所述接收PCB板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感应充电式电推剪,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推剪本体的刀头相配合的台阶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线圈感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圈感应充电式电推剪,包括电推剪本体及与所述电推剪本体配合设置的基座,所述电推剪本体内设置有电池,所述基座连接设置有电源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支撑部、与所述支撑部配合设置的抵持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推剪本体的侧壁相配合的斜面支撑板,所述抵持部与所述电推剪本体的尾端相抵配合,所述抵持部内固定设置有发射PCB板和主线圈,所述发射PCB板分别与所述电源接头、所述主线圈电连接,所述电推剪本体内固定设置有接收PCB板及与所述主线圈形成互感的副线圈,所述接收PCB板分别与所述电池、所述副线圈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耀其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嘉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