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淬火机床水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850006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7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淬火机床水冷系统涉及一种用于对发热设备进行降温的系统。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冷却效果明显的淬火机床水冷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介质熔池、炉体、中频电源、电容器组、冷却塔、第一主水泵、第二主水泵、过滤器;所述炉体的出水口、中频电源的出水口、电容器组的出水口并联后通过第一主水泵与冷却塔的第一进水口相连通;炉体的进水口、中频电源的进水口、电容器组的进水口并联后与冷却塔的第一出水口相连通。冷却塔、炉体、中频电源、电容器组共同构成了第一热循环系统。所述介质熔池的出水口通过第二主水泵与所述冷却塔的第二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冷却塔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介质熔池进水口连通,形成第二热循环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发热设备进行降温的系统。
技术介绍
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为世界钢铁产品的大国,每年消耗和生产的钢铁产品的数量都在不断的增加,因此需要大量的钢铁热处理设备来保障人们的需求,淬火自动化设备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热处理设备在钢铁产品的生产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淬火机床是指使用感应加热电源进行淬火工艺的机床设备,现有的冷却设备结构复杂且冷却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冷却效果明显的淬火机床水冷系统。本技术一种淬火机床水冷系统,包括:介质熔池、炉体、中频电源、电容器组、冷却塔、第一主水泵、第二主水泵、过滤器;所述炉体的出水口、中频电源的出水口、电容器组的出水口并联后通过第一主水泵与冷却塔的第一进水口相连通;炉体的进水口、中频电源的进水口、电容器组的进水口并联后与冷却塔的第一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冷却塔、炉体、中频电源、电容器组共同构成了第一热循环系统。所述介质熔池的出水口通过第二主水泵与所述冷却塔的第二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冷却塔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介质熔池进水口连通;所述冷却塔、第二主水泵、介质熔池共同构成了第二热循环系统。本技术一种淬火机床水冷系统,所述第一热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副水泵,第二热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二副水泵,其中所述第一副水泵与所述第一主水泵(61)并列连接,所述第二副水泵与所述第二主水泵并列连接。本技术一种淬火机床水冷系统,其中于所述介质熔池的出水口、第二主水泵之间还设置有过滤器。本技术一种淬火机床水冷系统包括两个热循环系统,其一为炉体、中频电源、电容器组与冷却塔共同构成的第一热循环系统,其二为介质熔池与冷却塔共同构成的第二热循环系统。炉体、中频电源、电容器组、介质熔池产生的热量被冷却塔吸收,冷却塔内的低温传递给炉体、中频电源、电容器组、介质熔池,从而对炉体、中频电源、电容器组、介质熔池进行了降温。通过上述两循环系统,有效地实现了对淬火机床的冷却,且冷却效果明显。本技术一种淬火机床水冷系统中由于第一热循环系统、第二热循环系统还分别包括第一副水泵、第二副水泵,在主水泵发生故障时,副水泵可以替代主水泵保证两个循环系统的正常作业,从而保证冷却工作的持续进行。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淬火机床水冷系统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淬火机床水冷系统中各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淬火机床水冷系统,包括:冷却塔1、介质熔池2、炉体3、中频电源4、电容器组5、第一主水泵61、第二主水泵63、过滤器7 ;炉体3的出水口、中频电源4的出水口、电容器组5的出水口并联后通过第一主水泵61与冷却塔I的第一进水口相连通;炉体3的进水口、中频电源4的进水口、电容器组5的进水口并联后与冷却塔的第一出水口相连通。冷却塔1、炉体3、中频电源4、电容器组5共同构成了第一热循环系统。介质熔池2的出水口依次通过过滤器7、第二主水泵63与冷却塔I的第二进水口相连通,冷却塔I的第二出水口与介质熔池2进水口连通,形成第二热循环系统。过滤器7用于过滤介质熔池2中的杂质,以免第二热循环系统发生堵塞。为了保证循环系统的持续作业,于第一热循环系统增设了第一副水泵62,于第二热循环系统增设了第二副水泵64,其中第一副水泵62与第一主水泵61并列连接,第二副水泵64与第二主水泵63并列连接。当任何主水泵发生故障时,便可启动相应的副水泵以代替主水泵驱动热循环系统内的冷却水进行循环。本技术中冷却塔I包括:主体11、风向换向器13、水槽12、第一散热盘片141、第二散热盘片142、喷淋头15、收水器16、风机17、冷却水泵18,其中水槽12内盛装有冷却水;第一散热盘片141、第二散热盘片142采用无缝钢管材质,尤其以采用T2型优质紫铜管时的热交换效率最好;收水器16采用PVC材料制成的夹网式收水器,回收水的效果明显。主体11的侧壁开有进风口 ;水槽12、第二散热盘片142、第一散热盘片141、喷淋头15、收水器16、风机17自下而上依次设置于主体11内腔,且水槽12位于进风口的下方,第二散热盘片142、第一散热盘片141位于进风口的上方。另外第二散热盘片142、第一散热盘片141分别从主体11的内部伸出两个管口用于与发热装置/系统相连;冷却水泵18的进水口与水槽12相连通,出水口与喷淋头15的进水口相连通。风向换向器13为纵截面呈三角形的壳体,该壳体包括一个斜向上的面,该斜向上的面上开有多个通风孔构成风向换向器13的出风口。风向换向器13通过卡接或者螺栓固定的方式固定于主体11的进风口处。当冷却风经风向换向器13流入冷却塔的主体内时,冷却风的风向为倾斜向上正对散热盘片14的。另外用于与第一散热盘片141、第二散热盘片142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水是一直循环使用的,为了保持设备的热交换效率、降低冷却塔的故障率,有必要保持冷却水的清洁度。而唯一能造成冷却水污染的可能性便是冷却风的引入,因而保证冷却风的清洁此时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技术中的风向换向器13的壳体空腔内填充了足量的过滤材料,具体的可以采用活性炭、过滤棉等。冷却风在通过该过滤材料时,夹杂的固体颗粒便被完全过滤掉。本技术一种淬火机床水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开启中冷却塔1、炉体3、中频电源4、电容器组5、第一主水泵61、第二主水泵63 ;首先将待加工工件放入炉体内加热;然后将加热后待淬火的工件夹入到介质熔池2中进行淬火操作;第一热循环系统内的循环水按照:炉体出水口 /中频电源出水口 /电容器组出水口一冷却塔第一进水口一冷却塔第一出水口一炉体进水口/中频电源进水口/电容器组进水口的循环方向流动;第二热循环系统内的循环水按照:介质熔池出水口一冷却塔第二进水口一冷却塔第二出水口一介质熔池进水口的循环方向流动。炉体3、中频电源4、电容器组5、介质熔池2产生的热量被冷却塔I吸收,冷却塔I内的低温传递给介质熔池2、炉体3、中频电源4、电容器组5,从而对炉体3、中频电源4、电容器组5、介质熔池2进行降温。通过上述两循环系统,有效地实现了对淬火机床的冷却,且冷却效果明显。冷却塔I的工作原理:I)将第一散热盘片141从主体11内伸出的两个管口 1411、1412分别与炉体出水口(中频电源出水口、电容器组出水口)、炉体进水口(中频电源进水口、电容器组进水口 )连接;将第二散热盘片142从主体11内伸出的两个管口 1421、1422分别与介质熔池的出水口、进水口相连。2)开启冷却泵18,冷却泵18将水槽12内的冷却水抽送至喷淋头15 ;3)喷淋头15向下喷洒冷却水,冷却水下落至散热盘片时与散热盘片发生热交换,将散热盘片的热量带走;在此过程中部分冷却水直接回落至下方的水槽12内,部分冷却水遇热汽化为水蒸气;在风机17产生的吸力作用下,水蒸气向上流动,流动至收水器16时被收水器16吸收并最终回流至水槽12内。4)与此同时冷却风通过风向换向器13换向后倾斜向上流动,当流动至散热盘片时与散热盘片发生热交换,将散热盘片的热量带走;在风机17产生的吸力作用下,带有热量的冷却风排出主体11。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淬火机床水冷系统,包括:冷却塔(1)、介质熔池(2)、炉体(3)、中频电源(4)、电容器组(5)、第一主水泵(61)、第二主水泵(63)、过滤器(7);所述炉体(3)的出水口、中频电源(4)的出水口、电容器组(5)的出水口并联后通过第一主水泵(61)与冷却塔1的第一进水口相连通;炉体(3)的进水口、中频电源(4)的进水口、电容器组(5)的进水口并联后与冷却塔(1)的第一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冷却塔(1)、炉体(3)、中频电源(4)、电容器组(5)共同构成了第一热循环系统。所述介质熔池(2)的出水口通过第二主水泵(63)与所述冷却塔(1)的第二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冷却塔(1)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介质熔池(2)进水口连通;所述冷却塔(1)、第二主水泵(63)、介质熔池(2)共同构成了第二热循环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佑贵时涛陆圣晔柴绪珍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瑞沃冷却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