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贴合双返热环节能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5239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7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贴合双返热环节能燃气灶,由燃烧器、支腿、进气管、内返热环和外返热环组成,进气管将可燃气体输送到燃烧器,可燃气体与空气在燃烧器内混合并燃烧产生热量。所述内返热环环状布置于燃烧器周围,并呈间隙状布置,所述外返热环由外返热环支架、垂直弹簧、水平弹簧、竖向支板,水平支板,转动头,弹板和扭转弹簧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坎事用具,具体是一种自贴合双返热环节能燃气灶
技术介绍
燃气灶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坎事用具,但常规燃气灶效率偏低,其中主要原因是燃烧产生的热量只有部分被锅具吸收,有很大一部分热量通过燃气灶与锅体之间的缝隙溢出,该部分热量不能用于锅具加热,导致热量严重浪费。现有燃气灶节能技术中,主要是通过在燃气灶的底部及四周设置返热板等装置,将原先被浪费的热量再次反射到锅具底部对锅具进行加热,以提高燃气灶的加热效率。如:一种弧形肋节能燃气灶支架(申请号:201410535028.5)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虽然通过设置辐射肋、聚能网罩等技术措施,能够将一部分散逸热量反射到锅具底部,但是主要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在燃气灶与锅具之间留有一定缝隙,仍有部分热量可以通过该缝隙散逸,节能效果不理想;2、该技术方案对锅具有一定选择性,对锅具的大小、底部弧度都有特定要求,限制了其使用范围,无法做到广泛适应各类锅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自贴合双返热环节能燃气灶,由燃烧器、支腿、进气管、内返热环和外返热环组成,进气管将可燃气体输送到燃烧器,可燃气体与空气在燃烧器内混合并燃烧产生热量。所述内返热环环状布置于燃烧器周围,并呈间隙状布置,内返热环由内返热环弹簧、内返热环支架、内返热环支板组成,内返热环支架为中空结构,内返热环支板伸入到内返热环支架中空结构内,并与内返热环弹簧相连,内返热环支架可沿垂直向移动。所述外返热环由外返热环支架、垂直弹簧、水平弹簧、竖向支板,水平支板,转动头,弹板和扭转弹簧组成。外返热环支架为倒L形,其水平段和垂直段均为中空结构,在水平段和垂直段中空结构内分别设有水平弹簧和垂直弹簧,其中在垂直弹簧的顶部还设有弹板。所述竖向支板伸入到外返热环支架垂直段中空结构内,竖向支板下部通过扭转弹簧与弹板连接在一起,竖向支板下部设有转动头,转动头与弹板接触,竖向支板可绕转动头转动,转动后可以在扭转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竖向支板还可以向下垂直移动,并带动弹板向下移动,竖向移动后在垂直弹簧弹力作用下,可以自动复位。水平支板伸入到外返热环支架水平段中空结构内,其尾部与水平弹簧相连接,其头部呈圆形,水平支板可沿水平向移动,并顶紧在竖向支板的侧面。作为改进,内返热环和外返热环呈交错状布置,通过两段内返热环之间散逸的热量可以被外返热环反射,提高返热效率。作为改进,外返热环竖向支板的顶部高度高于内返热环支板的顶部高度,这样能够保证在使用圆底锅具时,外返热环也能和锅底紧密贴合,提高返热效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热利用效率高。本技术采用双返热环,并且内返热环的内返热环支板可以垂直向移动,能够保证内返热环支板与锅具底部紧密贴合,外返热环的竖向支板可以垂直移动还可也绕转动头进行转动,也能够保证与锅具底部紧密贴合。内返热环和外返热环呈交错状布置,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热量散逸,提高利用效率。2、本技术使用锅具类型广。无论是平底锅还是圆底锅都可以在本技术上使用,并且不同直径、锅底不同弧度的锅具也可以在本技术上使用,都能够做到锅底与内返热环、外返热环紧密贴合,并在锅具取下后能自动回复原状。【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平面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内返热环详图附图4是本技术的外返热环详图(无锅具状态)附图5是本技术的外返热环详图(有锅具状态)附图6是附图4的A-A剖面图具体如下:燃烧器1,支腿2,进气管3,内返热环4,内返热环弹簧41,内返热环支架42,内返热环支板43,外返热环5,外返热环支架51,垂直弹簧52,水平弹簧53,竖向支板54,水平支板55,转动头56,弹板57,扭转弹簧58,圆底锅具6。【具体实施方式】根据附图,本技术提供一种自贴合双返热环节能燃气灶,由燃烧器1、支腿2、进气管3、内返热环4和外返热环5组成,进气管3将可燃气体输送到燃烧器1,可燃气体与空气在燃烧器I内混合并燃烧产生热量。所述内返热环4环状布置于燃烧器周围1,并呈间隙状布置,内返热环4由内返热环弹簧41、内返热环支架42、内返热环支板43组成,内返热环支架42为中空结构,内返热环支板43伸入到内返热环支架42中空结构内,并与内返热环弹簧41相连,内返热环支架43可沿垂直向移动。当有锅具放在本技术上时,内返热环支架42就会被压下,内返热环支架42会与锅具底部紧密贴合,减少热量散逸,当锅具移开时,内返热环支架42会自动回复原位。所述外返热环5由外返热环支架51、垂直弹簧52、水平弹簧53、竖向支板54,水平支板55,转动头56,弹板57和扭转弹簧58组成。外返热环支架51为倒L形,其水平段和垂直段均为中空结构,在水平段和垂直段中空结构内分别设有水平弹簧53和垂直弹簧52,其中在垂直弹簧53的顶部还设有弹板57。所述竖向支板54伸入到外返热环支架51垂直段中空结构内,竖向支板54下部通过扭转弹簧58与弹板57连接在一起,竖向支板54下部设有转动头56,转动头56与弹板57接触,竖向支板54可绕转动头转动,转动后可以在扭转弹簧58的作用下自动复位。竖向支板54还可以向下垂直移动,并带动弹板57向下移动,竖向移动后在垂直弹簧52弹力作用下,可以自动复位。水平支板55伸入到外返热环支架51水平段中空结构内,其尾部与水平弹簧53相连接,其头部呈圆形,水平支板55可沿水平向移动,并顶紧在竖向支板54的侧面。所述内返热环4和外返热环5呈交错状布置,通过两段内返热环之间散逸的热量可以被外返热环反射,提高返热效率。如果是圆底锅具8,竖向支板54既会产生绕转动头56的转动也会产生上下移动,如图5所示,如果是平底锅具,竖向支板54只会产生上下移动。【主权项】1.一种自贴合双返热环节能燃气灶,由燃烧器(I)、支腿(2)、进气管(3)、内返热环(4)和外返热环(5)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返热环(4)环状布置于燃烧器(I)周围,并呈间隙状布置,内返热环(4)由内返热环弹簧(41)、内返热环支架(42)、内返热环支板(43)组成,其中,内返热环支架(42)为中空结构,内返热环支板(43)伸入到内返热环支架(42)中空结构内,并与内返热环弹簧(41)相连;所述外返热环(5)由外返热环支架(51 )、垂直弹簧(52 )、水平弹簧(53 )、竖向支板(54 )、水平支板(55 )、转动头(56 )、弹板(57 )和扭转弹簧(58)组成,外返热环支架(51)为倒L形,其水平段和垂直段均为中空结构,在水平段和垂直段中空结构内分别设有水平弹簧(53)和垂直弹簧(52),其中在垂直弹簧(52)的顶部还设有弹板(57);所述竖向支板(54)伸入到外返热环支架(51)垂直段中空结构内,竖向支板(54)下部通过扭转弹簧(58 )与弹板(57 )连接在一起,竖向支板(54)下部设有转动头(56 ),转动头(56 )与弹板(57 )接触,水平支板(55 )伸入到外返热环支架(51)水平段中空结构内,其尾部与水平弹簧(53)相连接,其头部呈圆形,并顶紧在竖向支板(54)的侧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贴合双返热环节能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返热环(4)和外返热环(5)呈交错状布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贴合双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贴合双返热环节能燃气灶,由燃烧器(1)、支腿(2)、进气管(3)、内返热环(4)和外返热环(5)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返热环(4)环状布置于燃烧器(1)周围,并呈间隙状布置,内返热环(4)由内返热环弹簧(41)、内返热环支架(42)、内返热环支板(43)组成,其中,内返热环支架(42)为中空结构,内返热环支板(43)伸入到内返热环支架(42)中空结构内,并与内返热环弹簧(41)相连;所述外返热环(5)由外返热环支架(51)、垂直弹簧(52)、水平弹簧(53)、竖向支板(54)、水平支板(55)、转动头(56)、弹板(57)和扭转弹簧(58)组成,外返热环支架(51)为倒L形,其水平段和垂直段均为中空结构,在水平段和垂直段中空结构内分别设有水平弹簧(53)和垂直弹簧(52),其中在垂直弹簧(52)的顶部还设有弹板(57);所述竖向支板(54)伸入到外返热环支架(51)垂直段中空结构内,竖向支板(54)下部通过扭转弹簧(58)与弹板(57)连接在一起,竖向支板(54)下部设有转动头(56),转动头(56)与弹板(57)接触,水平支板(55)伸入到外返热环支架(51)水平段中空结构内,其尾部与水平弹簧(53)相连接,其头部呈圆形,并顶紧在竖向支板(54)的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强张广新滕斐邵常贺马振通李甲欣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